2021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在新华社的帮助下,对全国3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新冠病毒造成的社会影响下,在一些孩子中出现了“四无”现象:学习无动力、生活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意义感。

对此,我们理应思考:当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时,我们的心灵该如何安放?面对世事的不确定性,我们又将如何帮助自己和孩子积极应对?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种重要的能力:心理韧性。

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让孩子拥有任何挫折都打不倒的力量)(1)

心理韧性,这个词来自安妮的《心理韧性:如何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这本书,是作者写给大众的科普类通俗读物。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积极心理学、心理韧性等方面的培训经验,以及培养自己儿子的经历作为案例,围绕提升心理韧性,提供了许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练习。

什么是心理韧性?作者指出,心理韧性是指在遇到困难、逆境、创伤、灾难等重大的压力源时,人们能够良好应对的过程。即人们应对与战胜挫折和逆境的心理力量。

漫漫人生,大到世事变化无常,突如其来的灾难不可避免;小到人生坎坷,病痛折磨时有发生。而应对这一切,需要一个强劲的心理。

在人生旅程中,心理韧性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同时,心理韧性也是一种可以提升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学会构建自己及孩子的心理韧性,拥有任何挫折都打不倒的力量。

对此,作者提出了构建心理韧性的九大要素:忍耐挫折,心理免疫;乐观心态,认知重建;审视价值,活出意义;成长心态,直面失败;关注健康,养护身心;管理情绪,调控感受;建设关系,心怀感恩;管理压力,达成平衡;解决问题,有效应对。

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让孩子拥有任何挫折都打不倒的力量)(2)

在这里,重点谈以下两招:

一、忍耐挫折,心理免疫。

我们知道,要孩子身体健康的最好办法,不是在每次孩子得病之后再去治疗,而是要提高孩子的身体免疫力,让孩子少生病。同理,增强心理免疫力,则是提升心理韧性的实质。这就是说,人们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耐挫力。

针对于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接种“心理疫苗”。除了让孩子自然地体验生活中的不愉快和挫折外,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耐挫力和心理免疫力。

一是让孩子体会挫折感。比如,让孩子参与体会挫折感的游戏或活动,让孩子延迟满足,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等。

二是不要过度保护和过早干预。比如,避免立即出手解决孩子的问题;为孩子提供支持,但不代办;做孩子的榜样等。

三是教孩子应对的技巧。比如,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教孩子平静的技巧,帮助孩子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让孩子拥有任何挫折都打不倒的力量)(3)

二、成长心态,直面失败。

改变孩子的固定型心态,让孩子拥有成长型心态。一是用好表扬,二是教导孩子了解大脑的可塑性。

表扬是个技术活。用好表扬的武器,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用2.0版的表扬:你真努力、你有进步;不用1.0版的表扬:你真聪明、你真棒!因为前者表扬的是努力和进步的过程,而后者表扬的是智力和结果。

这两种表扬的行为,实际上体现了两种基本心态:固定性心态和成长型心态。而固定性心态会让孩子缺乏心理韧性,成长型心态则是获得心理韧性的秘诀。

大脑具有可塑性,你可以变得更聪明。只要用好魔力词“尚未”,一切就皆有可能。因为“尚未”就是“暂时还没有”。所以,我们在评价孩子时,千万不要绝对化,全部否定。要给孩子留有发展的余地:你能做到,只是目前还没有做到。

当然,其他七招,也招招都是提升心理韧性的实用大法。

将这九招合用,你将会培养出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这将会助力孩子在以后的人生旅程中实现自我,成为人生大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