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1)

方化

方化(1925—1994年),出生于辽宁大连,电影表演艺术家。1947年,出演电影处女作《松花江上》;1955年,主演的战争电影《平原游击队》上映,该片获得1957年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1994年,应导演姜文的邀请,在剧情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饰演一位老将军。1994年11月7日,因病去世。

他在《平原游击队》里演的松井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却又使每一位熟知他的观众无比崇敬;他在表演艺术上获得了“鬼子王”的称号,却又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无比正直的身影。他用一辈子老老实实演戏,踏踏实实做人,默默无闻地在电影行业里耕耘,雁过留声般地为社会播下奉献的种子。

本文节选自《人民艺术家》杂志第202004期,内容有删改。

表演天赋

1925年,方化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黄泥川村。虽出生于农村,但方化的记忆却是从城里开始的。那时,他的父母在城里工作,家庭条件允许享受一些娱乐项目,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母亲爱看戏听戏,因此常常去看皮影戏、京戏和其他的文艺演出。他一看到母亲坐马车出去看戏,就偷偷跳上马车,有时候还偷偷跟在马车后面追。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2)

少年方化

儿时的方化,十分活泼调皮,也非常聪慧机灵。他时常在众人面前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惟妙惟肖;他还怀着极大兴趣把玩各种乐器,无论是二胡、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还是钢琴、吉他等西洋乐器,他都能很快地掌握并谱出曲调来,无师自通。后来,他还练就了说相声、口技的绝活,多才多艺。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3)

16岁的张淑贞

有一次在庙里玩的时候,方化竟然骑在佛爷塑像的脖子上摆造型。当时的他,已与张淑贞定下娃娃亲,张淑贞的母亲就问:“这孩子这么淘气能成事吗?”张淑贞的父亲说:“我看这淘小子的眼睛很有神,将来若是有出息了,准是个好样儿的。”

苦难青春

方化是家中的长子,有三个弟弟,父亲希望他长大后踏进经商的行列,尽早实现自立的生活。后来,方化努力考进了大连商业学堂。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4)

方化生活照

当时的大连商业学堂是由日本人操纵、招收中国学生的学校之一,学生们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要被侵略者进行奴化教育的洗脑、辱骂和打罚。对于肝胆赤诚的方化来说,他无法忘记日本侵略者践踏祖国的暴虐言行。

在日本人统治下的学习和生活并不舒心,还没等到毕业,方化就离开了学校,带着刚娶进门的张淑贞到吉林省长春市找工作。1944年,经舅舅介绍,他顺利地在电影艺术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在“满映”当起了一名录音助理员,但实际上是勤杂工。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5)

方化与张淑贞结婚照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6)

1980年方化与张淑贞在珠影厂合影

“满映”是日本人为了从思想上控制中国人、进一步侵略中国而建立的电影厂,方化在这里还是没能逃脱日寇的魔爪。尽管他每天都小心翼翼地工作,仍然不可避免地遭到日本人的抽打和侮辱谩骂。仇恨日本侵略者的种子在心中埋下,日本人的丑恶嘴脸和暴虐丑态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文艺工作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有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感悟生活,以感性大于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而这些惨痛的经历,正是方化在电影中塑造敌人形象的源泉。

电影之缘

终于熬到了1945年,我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久之后,方化遇到了他的伯乐——金山。

当时准备拍摄《松花江上》的金山,已经选定了主要角色,还有一个戏份不多的反派配角日本伍长尚未找到合适的人。表演经验丰富的金山慧眼识珠,无意间看到正在一旁与日本人起争执并用日语骂了对方一句的方化,发现他的眼睛与众不同——有着明亮而犀利的眼神,特别适合影片里的日本伍长形象。于是,金山便向方化伸出了橄榄枝。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7)

方化在《松花江上》中饰演的日本伍长

在此之前,方化只在《太平天国》《家》《洋状元》《狂潮》等话剧舞台上客串过一些小角色,从没有在摄像机前表演过。《松花江上》上映之后,方化饰演的日本鬼子不仅得到了导演的肯定,还给观众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1948年,方化又接到了著名导演朱文顺的邀请,在其导演的影片《小白龙》中饰演伪政府官员韩厅长,虽不是日本鬼子的形象,但也是一个大反派角色,影片在当年放映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同年,在张天赐导演的影片《哈尔滨之夜》中,方化再一次穿上了日本军装扮演日本特务张松田,这是一个贯穿始终、戏份很重的反派角色。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8)

方化在《民主青年进行曲》中饰演的江正卿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9)

方化(右一)在《内蒙人民的胜利》的片场

在演艺事业上刚刚起步的方化认为,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他都可以接受,因为他深知自己非科班出身,表演基本功不够,每一个角色都是让自己进步的机会。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努力在台下练习台词、身段、唱功,吹弹乐器样样在行;他还观察人的行为,尤其是好人和坏人的言谈举止,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鬼子王”

1955年,由武兆堤、苏里导演的抗日电影《平原游击队》在全国上映,引起了强烈反响。方化在电影中饰演的日本军官松井的角色尤为经典,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时家喻户晓,甚至有人误以为方化是日本人。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10)

1955年《平原游击队》海报

仔细品味影片,就会看到方化所塑造的松井不同于以往银幕上的那种符号化、脸谱化的日本鬼子形象,不是毫无起伏波澜的凶恶,而是一个真实饱满的、带有复杂感情色彩的、有自己鲜明个性的形象。他把松井的外形定位为“铁青色的脸,像饿鹰一样的眼神,眼睛里布满血丝,总有一种吃人的可怕神情”。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11)

1955年方化在《平原游击队》中饰演的松井

为了练就松井“吃人”般的狠毒眼神,方化专门买来猴子和猫头鹰,通过观察鹰隼搜寻猎物时阴鸷的目光、猴子攫取食物时贪婪的神情,进行了无数次细微的揣摩。他甚至重新温习求学时学过的日语单词,矫正自己的发音。不仅如此,自从踏上演员的道路后,方化养成了一个保持了一生的好习惯,那就是在每次拍戏前,他都会付出很多心血写关于自己将要塑造的形象的角色传记。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12)

松井拽着翠平的头发

《平原游击队》被认为是方化的代表作之一,松井一角也是他演艺生涯中的第一座高峰。该电影一连获得三个奖项,分别是1957年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美术设计三等奖和录音三等奖,方化也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金质奖章。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13)

全军溃败后,松井举起砍刀露出绝望、不甘的眼神

在正面角色受捧的年代,方化以反面角色获奖实属不易。方化在演艺生涯中从没获得过奖杯,但是观众送给他“鬼子王”的称号;他的作品成为经典世代流传,他的德艺双馨也照亮了中华大地,这远比一座奖杯深得人心。

寒冬期

《平原游击队》令方化声名鹊起,却也给他带来无尽的苦楚。他塑造的松井太深入人心,导致那时每次出门前,他都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冬天用厚围脖捂住脸,只露出两只眼睛;夏天戴帽子,生怕被人认出来。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14)

1957年方化一家在长影厂的全家福

1958年,毛泽东前往长影视察,方化特别期待能够见到伟大领袖。可是在前一天他被通知放2天假,实际上是不准他加入欢迎毛主席的演职人员队伍中。究其原因,是他之前饰演的角色大多都是站在人民群众对立面的、反革命的坏角色。

1964年,方化再次应朱文顺之邀,在其反特故事影片《南海的早晨》中饰演特务陈官运。部分不怀好意的人议论:“方化只能演日本鬼子,或者是地富反坏右分子。”而后谣言四起,甚至社会上传言“方化不但是日本翻译而且是日本特务”等,让他成了言论攻击的靶心。

1966—1971年,方化从银幕上消失了。他被安排到吉林省长白山脚下的一个最偏僻的小山村接受改造。临走的那天,同行的人都怀着愤懑的心情扔掉了组织上发的大红花,只有他穿着一身中山装在胸前佩戴上了大红花,并且抱着收音机。当女儿方苓娟哭着送他们的时候,方化对女儿说:“你哭什么?我这是为人民服务去了,是光辉的道路。”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15)

方化一家在抚松县偏远农村时的全家福

20世纪80年代,方化为了开拓有别于反派角色的宽广戏路,特意去做了隆鼻手术,试图通过立体的脸庞来建构起外表的和善,他渴望再度塑造工人、农民或者知识分子的角色。之后他遇到了两次这样的机会,但结果都被带有固有成见的领导反对,说方化会让人联想到日本鬼子松井,破坏影片的艺术效果,因此换其他人顶替了他。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16)

“五大反派”演员

“日本鬼子”“反派”等代名词就像标签一样被牢牢地钉在方化的身上,他用实际行动获得了自己努力的果实,但这些所谓的“成就”带给他更多的是苦难与误解。面对那些莫须有的罪名,方化的心路恰似陈毅的《青松》所描述的那样: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夕阳红

退休后,方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三尺讲台上,他希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更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因此,在接到中山大学、广东教育学院等大专院校,邀请他讲授电影美学、电影表演学时,他从未拒绝过;此外,他还辅导年轻人排演话剧,为小朋友们讲不同时代社会的对比。

而这些,方化没有收取一分一文的费用,完全兑现了他“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诺言。此类善举并不是方化在晚年才开始的,他的一生都是如此正直无私、善良可敬。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17)

方化照片

1994年,初出茅庐的姜文盛情邀请方化在其导演的处女作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饰演我军一位高级将领。方化接到消息后如获至宝,但担心自己的身体给剧组添麻烦,委婉地向姜文说明了情况。姜文非常盼望方老能帮助他完成处女作影片,因此特地让方化带着医生和家人。

方化和姜文见面的时候说:“我得谢谢你,你给了我第二次艺术生命。头一回让我演戏的是金山,他让我演日本鬼子,我后来演了好多日本鬼子,以后就没有人找我演戏了,他们说我就是演日本鬼子的。这回你让我演个解放军,你是怎么想的?”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18)

方化与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组时的合影

姜文回答道:“我没怎么想,从小就崇拜您,觉得您是演员,有军人气质,您像一个军人,我不觉得您只能演日本军人,我没有那种您非演日本人不可的概念。”

拍之前方化就坦言说不要任何钱财,最后当姜文送来三千元时,他立刻让老伴儿送回去。在姜文的再三澄清与请求下,他收下一半,结果又让剧组把这些钱寄到拍摄地的煤矿单位,说:“我到那里演出,矿工太苦了,把钱给他们,让他们在井下渴的时候,能喝上一瓶汽水!”

只可惜,还没等到此影片上映,方老就驾鹤西去了。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担心自己浪费国家的钱财人力,决然地放弃了昂贵的治疗。他的艺术生涯的句号虽完整,但不圆满。

姜文经典电影老片(人称鬼子王的他)(19)

方化与姜文、宁静等人在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的合影

一生忠诚于党、国家、人民的方化,因银幕中的形象而未能被组织接受入党,这是他的一个遗憾,也是组织上的一大损失。命运跌宕的他成就于艺术,又被艺术的大浪所吞噬。他像一座坚挺的礁石,纵有无数的巨浪一次次地击打、冲蚀,仍屹立于耀眼的烈日下,保持本色,经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