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语文玄学,发三篇语文学习的总结文章。
一篇来自学校,是学校讲给初中家长的路线经;一篇来自民间,是高认知家长说给后来者的概括经;一篇来自老师,是有丰富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的大藏经。
一
专业学校的路线经
学校开家长会,语文备课组老师为家长做了语文学习的全面阐述,提到了语文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考什么,怎么考.......
- 古诗文
古诗文默写、古文释义、文学常识
- 阅读理解
古诗、古文、三种现代文文体
- 语文知识情景化考察
对联、表达、标点、修辞、书法、汉字音形、词语理解等
- 写作
大作文写作、名著阅读理解表达
老师还希望我们明白:现在语文跟我们这代人的当年已经完全不同,甚至跟前几年也很不一样。
至于语文学习,老师提醒初中孩子不要跟课外,因为学校有专门团队研究考试、研究孩子、研究教学,有专业老师、有针对的教案、有因材施教的教学,任何一方面都强于课外机构,跟住学校、跟上老师,课堂听、课后练、考后总结,整个流程跟下来,孩子的成绩不会差。现在的课堂不仅仅是讲知识,还引导思辨、培养方法,这些都是后续考试的核心能力和重要基础。
以前语文考试,侧重记忆和理解,现在侧重理解和创造。现在,基础知识分值已经降低,孩子们也不难掌握,学习的重点应该是阅读、思辨,最重要的是掌握老师讲授的方法和思路,那才是打开以后考试高分的金钥匙。
家长会后,有其他语文老师补充,中小学语文存在根本性差异:小学阶段,多学多听没坏处,因为基本是单一知识点和碎片化内容。中学则侧重系统知识,侧重思考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发育,校内有针对性系统方案。
无论哪个科目,相信老师、相信学习,课堂听讲、课后练习、考后总结,注意改错,跟住校内,天长日久地坚持下去,总有蜕变升华的一天。
当然,学习的主题是孩子,而非家长。父母的理解、包容、引导、激励和长久的陪伴才是孩子可以依赖的巨人肩膀。
父母需要辅导孩子,不同阶段有不同意义,在我看来小学辅导孩子是为了增强亲子关系;初中辅导是为了让孩子了解更多角度的思维意识,让孩子得到更多的试炼空间;高中要学会退出,让孩子能独立承担。
对于家长,心态,也就是成长性思维和灾难性思维会对自己和孩子的努力产生巨大影响。再好的方法在灾难性思维面前都会打折扣,别人说什么对消极心态都不容易有意义,没人能叫醒装睡的人。
再好的学校和老师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毕竟,父母才是孩子的首席老师。家长可以不专业,但不能做成长的拦路虎。遇到问题,父母不配合,老师再神通广大也难有用武之地,孩子又为什么要坚持?
二
高能家长的概括经
现在孩子的学习考试与我们当年已经完全迥异,很多家长拿自己的成长经验看待现在孩子的学习,无异于刻舟求剑。
语文是很复杂的学科,家长认知、实践都有容易偏颇,而学校是研究教育、践行教学的专业机构。现在校内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在发现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跟住校内,听从老师,才是成长捷径。
制定语文学习规划前需理解的若干事实:
- 学好语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阅读分泛读和精读,泛读再多也不及精读,泛读数量几乎与语文成绩几乎没有相关性。但是,泛读是精读的基础,是精读的基本前提;
- 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心智,不足以支撑他精读大多数经典,仅能支撑精读少量经典著作。中学后孩子的心智发育逐渐成熟,足以支撑孩子进行深度阅读,但此时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在中学后都放弃了精读经典著作;
- 绝大部分家长没能力指导精读并讲解经典著作,满足此类需求的机构也很少。绝大多数家长同样不具备指导中学语文学习的能力,少数家长可以指导作文,但也仅仅于此;
- 中学语文与小学语文无关,小学语文成绩无任何参考性。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判卷标准相对宽松,不要求作答时非得使用术语。初中以后,语文阅读理解难度相比小学,陡然加大,答题进入使用术语正规作答的阶段,初中语文日常试题基本来自中考题库,高中语文日常试题全部来自高考模拟题库;
- 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家庭教育中占比很大,家庭教育对语文教育的贡献非常显著。语文教育在中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中占比很小,中学阶段家庭教育中,语文教育严重缺失。而很多数学校有把语文学习转变为练习解题套路和背作文的趋势;
- 进入中学后,绝大多数学校几乎没有语文逻辑和思辨的讲解与训练,但这是高分的关键。完全不阅读仅靠练习答题技巧的中等生也能考到105分,仅靠泛读和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很难上115。中学后,特别是高中后,依然在进行精读训练或深度阅读的孩子才有突破125分的可能;
- 中高考语文一直在渐进式变革,相隔五年以上的真卷,考察项目与风格完全不同。语文学习很大程度也依赖天赋,语文培养中的决定性因素是家学,用通俗一点的词说,叫文化传承!
三
特级老师的大藏经
本文是海淀六小强学校特级语文老师讲座录音的整理,从语文学习的几大模块揭示语文考学的本质规律从而破解“玄学”之说。
- 语文学习有规律
在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的情况下,有的学科确实可以靠刷题来提分,但语文刷题作用不大。我们学校高中部孩子起点都不低,只要愿意学,基本可以去排名靠前的优质大学。有位男学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原因是他非常用功却没考上一本。当时,他认为多做题就是学习,几乎所有课都是边听课边刷题,老师劝告也不听,结果适得其反。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规律,不可以乱学”,而“语文有语文的规律”,只是语文的规律比较隐蔽,很多家长和孩子不明所以,认为语文是玄学。
语文的核心是“文章”,而这个文章是广义的,可以是现代文、文言文、古诗,甚至《论语》中的一则短语。语文考学都核心围绕“文章”展开,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语文的最核心规律。再进一步,可以描述为是“学会读别人的文章”、“写自己的文章”两件事。
无论形式是古诗、现代文还是非连续性文本、文学作品,其本质都是文章。而文章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都有自己的规律,如果能读懂文章、解读文章,就搞定了大半张卷子。
"阅读别人的文章”与“写作自己的文章”之间有何内在关系?知道别人的文章“如何安排行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何种内在逻辑思路”才算会读文章。如果每篇文章都能从这几个角度、高度去分析,那么写自己的文章的时候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阅读别人文章时分析出来的章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没有思考无法真正读懂别人的文章,也写不好自己的文章。但是,阅读别人的文章是否需要思考文章的方方面面?自己写作是否需要系统性思考?
语文学习的一切都围绕“文章”展开,“读”和”写”之间是有互动的。阅读促进写作,写作也促进阅读。
有时我们写作下笔前以为想清楚了,但动笔后却写不下去。当有问题阻碍我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去读别人的文章,如此会比较容易明白人家如何处理行文和叙说表达。读得多了,写得多了,就会跟作者发生共鸣,写作会促进我们更好地欣赏他人文章之精妙。
连接“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键是思考,因此,学习的核心问题是“思考”,只有把“剖析文章,写作文章”的道理弄明白、想透彻,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否则光刷题,似懂非懂,不吃透道理,这种努力不是很有效,甚至无效。
语文跟数学一样,需要环环相扣、分析逻辑、梳理思路,学生要全神贯注跟着老师的思路。如果学生自己认为刷题有用,会对课堂教学缺乏认同,就导致上课不能做到全神贯注、自己刷题也不专心,结果一心二用两头空。刷题得分常常是表面的虚假繁荣,实际上没思考明白,要不得。
老师讲课时会分析试卷演绎逻辑思路,这样的答案重要吗?答案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推导出这个答案,只看重答案,不看推导过程的学习是无效的。讲是为了解析文章的逻辑关系,学会解析能力就可以迁移到其他文章。通过迁移和积累,学生的理解能力会越来越强。
高考考试时间那么短,文章那么多,考的都是课外,考生还能又快又准地答题拿高分,就是因为平常把解析文章的能力练出来了。
- 如何分析文章
分析一篇文意至少要从“知识、文章、情思”三则层面入手。
- 知识层面要掌握实词、虚词、句式。
- 文章层面要把握题目、脉络、提炼主旨。
- 情思层面的观点、情感、内化是语文同理科最大的不同。
语文文章既有逻辑性,但也承载着思想和情感。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什么观点?蕴含什么情感?读过后这个观点如何内化为我的观点?中学学文章,更多时候我们要把文章内化。当然也可以不赞同、辩论,甚至反驳作者观点,这也是思考和交流。
知识学习可以有阶段性侧重,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需要掌握大量字词,不然就无法有效阅读;到了高年级以及中学阶段,字词的影响会淡化,需要有意识引导孩子迈入"文章"层面。
中高考的文章分现代文、文言文两大类,都要从文章、情思两个层面去剖析。不同之处是现代文很少有知识层面的问题,但文言文字词、句式解决不了,就很难读懂,没法搞清文章层面要求的脉络、主旨,更不要说情思。
- 重视文言
会读文言文就会读现代文,反过来不一定不行。现代文容易被“读懂了”的假象掩盖而不去琢磨,但文言文不懂就是不懂,文言文会逼着学生必须去探索。文言文小到一个字,大到一句、一段的探究都会促进学生形成认识、养成习惯。
- 读文章需要功夫,文言文必须琢磨。
- 发现语言规律,造字之法、构词之法、句法特点、章法要诀。
- 学习趣味伴始终,爱学习、会学习是学习好、获高分的最大秘诀
这几年小学、中学文言文比例大幅增加,这是国家层面的决断,也是以后的考核趋势。
无论是字法、词法、句法、章法,都是"规律”,在琢磨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发现很多规律。比如,“之”通常是主谓关系,比如遇到侧装等特殊句法就要求我们去琢磨本意应该是什么。
拿到文章我们要思考,从哪里开始解读文章、哪部分是最重要的核心?我在课堂上讲到关键点,也就是字、词、句、章法的“法”,一定会条分缕析讲清楚,不怕误时间,因为一旦把这个点“讲透,学生就有了遇到同样问,就能自己分析的能力。
- 文言多经典
现代文历史只有百年,中国的文明成果更主要是用文言文来表达,从这个角度也要把文言文学好。
文言文经典首推《论语》、《老子》、《孟子》、《庄子》、《古文观止》、《史记》以及诗歌系列《诗经》、《楚辞》、《唐诗300》、《宋词300》《千家诗》等。其中《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老庄是道家经典,中国人深受儒道家思想影响,但儒家更多从现实出发去考虑一切问题,后世文章大都在《论语》的思想框架下。如果孩子时间有限只选1本古文,我首选《论语》。如果能选第二本,我选《老子》,第三四本依次是《史记》和《古文观止》。
读透这些经典中的任何一部,不但能提升语文水平,还能增加自身智慧。巴金说自己背《古文观止》不止百遍,从中形成了文字和思想基础。巴老还说积累多了张口就能用,终身受益。现代文固然有一些值得背诵揣摩,但远不如文言名篇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