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君临团队
5月,当市场杀跌杀到崩溃时,自主可控的芯片、5G、国产软件拔地而起,生生将大盘拉了回来。
逻辑很简单,越绝望越能体会这些行业才是国家经济的未来。
在国与国的较量中,拼的就是高精尖,芯片、半导体之类的,三五年不行,三五十年,三五百年也要搞出来。
虽然投资不能太讲情怀,但前有国家半导体产业基金的海量投入,后有美国纠集一帮盟友对华为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压,自主可控的前景不可限量。
华为作为我国高端制造的一面旗帜,是国内唯一能打硬仗的存在,且多方布局即将进入收获期,华为产业链也将成为未来数年最大的投资机遇。
1
2006年,是叶仙玉最开心的一年,见谁都亲切。
作为星星科技的实控人,在历经重重考验抱上诺基亚的大腿后,叶仙玉眼前所见,全是钱景。
当时,正是诺基亚如日中天的时候。
歌尔声学、信维通信、欧菲光等企业股价走势虽不尽相同,但皆处于苹果业绩爆发的十年,且苹果体量越大表现越好。
历史再次重复,随着华米OV的强势崛起,苹果因创新乏力节节败退,在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下降的情况下,苹果产业链也进入了寒冬。
从诺基亚和苹果的发展历程看,要拉动产业链的发展并不容易:
1、企业要处于高速成长期,赛道够长,且体量要够大,苹果营收超千亿美元后供应链的规模优势越发明显。
2、企业采取开放式的产业链体系,乐意扶持配套企业发展,三星式的产业链闭环则带动作用有限。
近两年,华为发展势头迅猛,但华为产业链受益却相对有限,莫非真是华为带不动?
不然,时候未到而已。
3
2000年,华为的销售额达到220亿元,以29亿元净利润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
在一片歌舞升平中,任正非给内部员工写了一封信《华为的冬天》。
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
这封信指出了华为最高和最低的战略,只有三个字:活下去!
1998-2002年正是我国通信市场疯狂扩张的阶段,中国移动从电信拆分后,获得独家移动牌照,开始密集建设GSM网络,仅广东一个省的移动GSM扩容,订单就高达上百亿。
由于起步晚,2G标准必要专利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国内市场几乎都被诺基亚、爱立信等企业收入囊中。
华为虽然在1998年就研发出GSM产品,但在技术上与国外产品还有差距,其一贯的战术也失灵了。
固网时代,任正非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对每个县的本地网项目寸土必争,战胜了一众跨国企业,成为国内通讯设备行业的老大。
在摸清华为套路后,跨国公司开始对华为实施定点精准打击,华为研发出哪款产品,就立马降价打压,华为在重点市场始终无法突围。
国内市场开拓受阻后,华为被迫移师海外。
2000年12月27日,华为在深圳五洲宾馆召开向海外进军誓师大会,会场上“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大标语,充满了悲壮的气氛。
这一时期,任正非还出现了三次重大的战略失误。
一,看不上小灵通业务。
任正非对小灵通非常鄙视,认为小灵通是短暂的赚钱机会,华为作为一家为未来投资的企业,宁可赔死也不做过时的技术。
华为忽视了网通和电信在拿不到移动牌照后,只能通过小灵通(PHS技术)进入移动市场的迫切需求,把数百亿的市场拱手让给了吴鹰的UT斯达康和中兴。
二,押宝错误,过早放弃CDMA。
2G网络有GSM和CDMA两种技术路线,华为在GSM上投入16个亿,结果却被跨国企业打的找不着北。
华为放弃的CDMA,却被联通看上了,当华为再杀回去时,为时已晚。
三,坚决不做手机。
当时国外的通信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都采取双线作战模式,任正非不做手机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华为与国外通信巨头实力差距较大,应集中力量发展通信基站业务,不盲目多元化。
二是为开拓市场,让运营商放心,任正非曾承诺不进入通信消费品领域,且华为的2C业务毫无根基。
重重失误后,华为的业绩开始急转而下。
继2001年业绩增速陡降后,华为2002年首次出现营收负增长。
为了活下去,华为两年裁了6000人,代价不可谓不沉重。
4
危机之下,固执的任正非松口了,华为开始纠错。
2003年后,华为开始向小灵通和手机市场进军。
经过IBM模式管理体系改革后的华为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仅仅两年时间就把UT斯达康揍趴下了。
手机业务则利用2B优势,从做运营商定制机起步,慢慢打磨技术。
正当华为准备大展拳脚时,坏消息,从海外传来。
2003年1月,思科起诉华为侵犯知识产权,两大公司开始了长达十数年的明争暗斗。
在与狼共舞的同时,任正非深刻地领悟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华为要真正站起来,不能被别人卡住脖子。
基于极限生存假设,任正非把公司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独立出来,在2004年拍板成立华为海思,踏上了芯片这条“不归路”。
在任正非心中,海思的地位非常重要,正如其在2012年实验室讲话中谈到:
海思一定要立起来,适当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当断粮的时候,备份系统能用得上。海思的芯片可能几十年都用不上,但是还得做,一旦公司出现战略性的漏洞,就可能出现数千亿美金的损失,公司也会让别人卡住,最后死掉。
他再次使用了一贯的打法,集中优势兵力,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
当时整个华为才三万人,研发费用不到10亿美元,任正非张口给了海思女掌门何庭波2万人,每年4亿美元的研发费用。
如此高强度的投入,吓坏了何庭波,也逼出了华为的芯片女皇。
所幸华为的海外市场拓展顺利,通信设备业务恢复高增长,开始为手机及芯片业务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这也是华为的传统,依托研发的高投入带动技术的持续领先,继而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推动着华为高速和高效益地增长,形成良性循环的正反馈。
任正非曾给华为定了一条铁的纪律—明确规定研发费用不得低于10%,华为的18万员工中,研发人员高达8万人,占比为45%。
华为采用芯片捆绑手机发展的模式,虽然前期的D和P系列手机都惨不忍睹,但在数万员工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华为终于在2014年砸出了爆款机Mate7。
为什么说是砸出来的?看数据!
2010年华为营收1852亿元,净利润238亿元,研发投入157亿,有钱了。
年底开会时,有钱人任正非决定把手机业务的重心从低端贴牌机往高端品牌发展,并扬言要做到世界第一,秘诀就是用钱砸。
10年时间,华为砸了5000亿搞研发,砸出了华为手机的未来,也砸出了海思芯片的未来。
2014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开始发力,实现营收751亿元,自此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核心引擎。
2018年,华为整体营收突破千亿美元,对比三星2191亿美元,苹果2656亿美元的营收,华为初步具备了扳手腕的资格。
华为手机的高歌猛进,与海思麒麟芯片的强大实力密不可分。
华为Mate 20搭载的麒麟980,由台积电独家供应,是继苹果A12 Bionic后,全球第二个7nm制程的手机处理器。
在2018年全球芯片设计公司中,华为海思营收达到503亿,已跻身前五。
在华为智能机中,高通和联发科的芯片占比越来越低,目前海思麒麟处理器的占比已达到45%,下半年有望提升到60%。
华为手机已逐渐实现在芯片上的自给自足。
因此,在华为2018年财报说明会上,当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被问到,如果华为遇到了之前中兴在美国的境遇,会怎么样?
郭平的回答是:我们有备胎。
任正非的备胎计划终养成。
5
除手机芯片外,海思还先后研发了基站、物联网、通信设备等芯片。
布局虽广,却全是围绕5G展开。
华为走的是创新驱动道路,敢于下重注,布局非常有前瞻性。
2000年国内2G争夺战时,华为2G只投了16个亿,却孤注一掷在3G上投了超40个亿。
3G/4G正酣时,华为已瞄上了5G,在5G上已研发超10年之久。
2018年华为的研发费用113亿欧元,位居全球第五,仅比第一的三星少21亿欧元,但华为营收占比为14.7%,远超三星的7.2%。且未来三五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全球登顶是大概率事件。
首先看运营商业务,这是华为立足之基。
根据HIS的数据,由于受老美及其盟友的打压,华为2018年的市场份额下降了1.9个百分点,降到26%,爱立信以29%再次登顶。
虽然痛失龙头宝座,但如此强压下市场份额只是微降,华为的实力毋庸置疑。
用任正非的话说,美国可能低估了我们的能力,在5G领域,别人两三年追不上我。
在5G标准专利上,华为以1970件遥遥领先,诺基亚、三星、爱立信分别只有1471、1448、1444件。
美国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封锁华为,但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捷克总统泽曼表达了对华为的支持,欢迎华为到捷克建设5G。
德国认为华为5G建设存在的威胁切实可控,对国家的发展不会构成威胁。
英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运营商都先后表态支持华为的5G建设。
无他,唯利益尔。
正如任正非所说,全世界能把5G和微波都做好的只有华为,价格还比同行便宜20%。
低成本高质量,谁不喜欢?
从通信基站供应链看,我国强在主设备和网络规模,在核心芯片和器件上仍严重依赖美国。
这两样研发投入大,技术壁垒高,华为只能选择自研为主,国内企业很难切入。
光通信领域是其中有望实现突破的,华为的光传输设备市场份额已是全球第一。
在上游的电信和光模块领域,由于毛利较低,国外厂商已基本退出,光迅科技和中际旭创分别是国内电信和光模块的龙头企业。
在核心的光芯片领域,只有华为有25G设计能力,光迅科技能量产10G光芯片,25G已送样客户测试。
在PCB板和天线领域我国的国产化程度最高。
华为在天线上一家独大,京信通信次之,通宇通讯、摩比紧随其后。
PCB板中深南电路在华为供应链的占比最大,连续5年都是华为的核心金牌供应商,其次为沪电股份。
6
存量市场折腾的再厉害,也荡不起几朵浪花。
所有手机厂商翘首以盼的是5G带来的增量。
余承东预言未来全球手机厂商只剩下3家:三星、苹果和华为。
虽然余承东有余大嘴之称,咱也不懂他的蜜汁自信,但5G时代华为的确大有可为。
在华为2018年的营收中,消费者业务3489亿元,同比增长45.1%,营收占比为49%,首次超过运营商业务。
以往华为是运营商业务挑大梁,由于业务相对封闭,产业链受益非常有限,消费者业务也是这两年体量才上来的。
而手机产业链上的企业经过一番厮杀后,剩下的都是规模企业,华为体量起不来,根本带不动。
从成长性看,有海思的助攻,华为手机在全球的市占率节节攀升。
2018年三星的出货量为3.14亿部,苹果2.25亿部,华为也达到了2.08亿部,即将追上苹果。
2019年Q1,在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继续下滑的情况下,华为手机出货量达到5910万部,逆势同比大增50.3%,且高端机卖的更火。
华为手机的逆袭就在今年。
对比来看,三星下降了8.1%,苹果更是暴跌30.2%,销量只有3640万部,好在其App Store、Apple Play和云服务营收均创下新高,才挽回了颓势。
苹果惨,苹果产业链只会更惨。
在苹果总营收中,iPhone占比为62%,在销量下滑的情况下,苹果开始压榨它的产业链。
蓝思科技、歌尔股份等企业处于供应链的低端,自然是最好的压榨对象,毛利逐年下降。
2018年,蓝思科技实现净利润6.37亿元,同比下降68.88%,歌尔股份归母净利润8.67亿元,同比下降59.44%,欧菲光更是业绩变脸,坑苦投资者。
在前面,我们分析过,苹果在营收上千亿美元后,产业链的规模优势越发明显,现在华为已站上了千亿美元的大关。
且从研发占比看,苹果为5.1%,而华为高达14.1%,几近苹果的三倍,由此带来的后发优势将进一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据国金证券预测,华为总体营收在2025年前就将达到3000亿美元,如此体量将产生巨大的规模优势。
华为产业链的好日子已快到来。
在苹果产业链中,中国主要负责组装环节,国内企业捆绑着算价值占比也不到10%,吃的是规模红利。
在华为产业链中,国内企业得到的并不止于此。
华为早期征战海外时,虽击败了北电、阿尔卡特等对手,但使用的人海战和价格战被认为是"不规范操作",加上华为的私企性质,西方媒体一度把华为想象成“黑寡妇”。
任正非曾多次强调不做黑寡妇,要更加的开放,同时也在加强自研和国产替代的力度。
5G的核心是万物互联,华为作为首提者自然早已下手,现已在车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电视、VR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布局。
在业务转变的同时,华为对生态和合作伙伴的态度也在发生积极变化,开始通过做大蛋糕来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采购战略也从价格采购和价值采购向战略采购转型。
特别是毛衣战后,华为为保证供应链安全,开始实行“去A化”的策略。
1、关键元器件提前备货,库存由半年拉长到两年;
2、放宽对供应商认证资格的条件,以应对出货量增长的局面;
3、要求部分供应商在本土布局;
4、加强国内供应链选择,寻找更多国内的潜在供应商,并加大购买力度。
华为“去A化”的策略将为国内供应链企业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特别利好潜在的供应链企业。
7
川破曾说过:我觉得我是个好人,了解我的人都喜欢我。
中国人民表示不相信。
果然,商人的话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信。
5月17日,美国商务部把华为列入了“实体名单”。
这意味着没有美国政府批准,华为将无法从美国购买元器件。
与中兴的跪下不同,华为选择了硬刚。
在海外闯荡的日子里,华为早已对此有预案,事件发生后,何庭波对内宣布华为将启动“备胎”计划,海思无疑是备胎的核心。
此后各方走马灯似地登场,各种消息层出不穷,实达集团、三川智慧等替代逻辑的华为概念股也受到了市场的热捧。
反观美股,以高通、美光、英特尔为首的半导体企业纷纷大跌,华为千亿美元的营收,在其上游的都是这些芯片企业,华为被裁,业绩必然受影响。
姑且不论结果如何,要说华为就这样倒下绝无可能,毛衣战也是买卖,讨价还价,玩玩心理战,最终事情总会解决。
无非看谁先熬不住,价格合不合适,双方彻底决裂的可能无限趋于零。
多难兴邦!
君临相信,经历了这轮洗礼后,不止华为,所有涉外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方针等都将有巨大的变化,未来10年,将迎来华为产业链最辉煌的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