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语李煜《浣溪沙》:,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李煜是昏君?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李煜是昏君(倒霉的人不可以有梦)

李煜是昏君

作者:不语

1.同感

李煜《浣溪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我们都知道,作者把词写了出来,读者读时有“再创造”之说。即读者结合自身的情感、经历,让这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再次发酵。所以,千年之后,仍能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

第一次读这首词,我正处于大学时的失恋期,在远离家乡的外地求学,倍感凄凉。那种冷,至今不愿回忆。

2.孤独

让我们回到一千多年前,那个动荡的时代。

975年12月,南唐后主李煜失掉了大好江山,国为宋太祖所灭。翌年正月,李煜被押至开封,封违命侯。

宋太祖之后宋太宗继位。民间有宋太宗强幸小周后的传说,正史中似未见记载。但是,从李煜的死亡时间(978年)、以及后期创作的多篇沉痛哀婉的词来看,他在北宋过得必定抑郁。

是的,臣下包括宰相都可以投降,但作为某朝的象征——国主,如果有一点理智的话,只能选择抗争到底。这事绝无商量余地。

李煜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生活中我们常发现,在某一方面远高于众人、超尘拔俗的人,在另一方面的智慧,可能接近白痴。比如李煜。

这么说不是想贬低谁,实在是人的精力有限,视野的宽度、所看重的东西各各不同罢了。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里,曾写过这样一则关于王安石的故事: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原来,王安石只吃摆在他最前面的菜。 

这是因为,王安石时刻把改革大事放在心头,心无旁骛,同时,把不拘小节这一项也发挥到了极致。

这样的人,古往今来并不少见。

李煜就是如此。被称为“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他,在文学方面为天纵奇才。他的词对后代影响深远。读他后期的词,不忍释卷。那是因为,他的词除了意境深远,感情更是真挚,真诚得直击人心。——从古至今,从未见过其他著名诗人,能以优美的文字把心事坦露得那么彻底。

李煜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诗词歌赋上,以此为主业,把治理国家当副业了。

可以想象,在宋都开封,李煜会有多孤独。这孤独首先来自跌入尘埃的臣虏的自卑。其次,作为北宋士大夫,有几个人愿意冒着被主上猜忌的风险,去接近一个曾经的敌国君主呢?

3.醉梦

在李煜生命的最后三年里,也许只有书和梦了。

在一个春雨潇潇的凌晨,诗人被这薄薄的“罗衾”冻醒了。说是“罗衾”( 丝绸被褥),但我不由想起了杜甫的“娇儿恶卧踏里裂”。身为“臣虏”,还会有锦衣云被,还会受到特别优待吗?也许,这“罗衾”正如他后面写的“客”一样,只是一种自我解嘲般的美化罢了。

夜将阑,春又尽,囚徒一般,终日谁来?在这样的哀愁里,人生还有什么指望呢。或许,只有夜夜盼入梦,去梦里神游那最初的美好罢了。雕栏玉砌也许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爱和自由。

只是做个梦想一想不可以吗?只是将心事用精致的文字记录下来不可以吗?

4.出路

真的不可以。

人生如戏,你已错过了可以尽情发挥的演出时间。

一个人的行为和命运,不可能不受时代和周围人们的影响,尤其是身份、地位与自己对等的人影响。有时候,命,就掌握在他们手里。

比如宋太宗赵光义,对于这个人,不能对他的私德寄予任何奢求。

“斧声烛影”是一个历史之谜。但是,大多数史书指向宋太宗杀兄。虽然关于皇位的斗争中,亲兄弟之间相互残杀的并不少见。但让人不安的是,在后世人们的印象中,他俩并没有像李世民兄弟那样处于白热化阶段、各自代表一个利益集团、水火不容——这就更加让人畏惧、心寒。 

这样的人一旦上位,一定会有一些“不同”。

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杀。一个以舞文弄墨为终生事业的人,一个脆弱软怯的俘虏,如果他当真有鸿鹄之志,早在国灭之时就不会偷生。——杀与不杀,是个胸怀问题,也是个眼光问题。

你永远无法猜到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年轻时候,我们容易被享受诱惑,耽于温柔乡、耽于安稳、耽于轻闲,总觉得岁月还长,于是年轻的时光无声无息地逝去了。但是,人生瞬息万变,当你步入中老年,也许会活得很卑微。更惨的,或许会被心理不正常的人啃得渣都不剩。

比如李煜。

没有规划过未来的人,哪有资格做梦呢?

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

让我们像电影《大话西游》一样,让时光倒流到这个节点:

徐铉:视君二目炯炯有神,有梦乎?

后主:有梦早已忘却,似飞鸿踏雪泥。如今只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如此,或可保全一命。

作者:不语,副刊编辑。喜欢读书,爱读小说,尤爱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