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们三易生活曾“评测”了两款较为“古早”、但并未上市的机型——乐视X950(乐视 乐Turbo)与金立M7 Plus。我们之所以会入手这两款机型进行测试,当时主要是想要探究这两个品牌在当时的产品设计思路。
但是在对金立M7 Plus的评测过程中,我们却意识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款机型屏幕怎么感觉这么大?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我们始终能感觉到M7 Plus那十足的“分量感”。这倒并不是因为它的机身有多重,而是我们发现几乎无法单手握持这款2017年的老机型。其无论握持、还是视觉印象,都是一台堪比小型平板电脑的“巨屏设备”。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根据官方参数显示,金立M7 Plus的屏幕尺寸其实“只有”6.43英寸而已。
没错,我们用了“只有”这个词,因为在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会发现,6.43英寸只能算得上是“中小尺寸”的屏幕规格。现在大家能买到的绝大多数中端机型,屏幕尺寸往往都在6.5英寸以上,而大多数的顶级旗舰,更是清一色地配备了6.8、甚至6.9英寸的“巨屏”。
然而在此前的相关评测中,我们从未感觉到现在那些6.5、6.6,甚至6.8英寸的“大屏”机型会很“撑手”,那么为什么金立这款“尺寸”更小的老机型,却会让我们产生这种感觉呢?
很显然,问题并不出在手机上,而是出在了“尺寸”的衡量方式上。
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对于显示面板来说,业界约定俗成的“尺寸”指的是其对角线长度。这一点,对于电视、显示器,乃至手机的屏幕也都是通用的。
但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当屏幕的长宽比越“窄”的时候,在同样的对角线长度下实际面积就会越小。
举个极端的例子,就是上面这张图中某款车型的“环幕屏”,可以看到它是非常狭长的,整个屏幕从主驾一直延伸到了中控台,但屏幕的垂直高度其实很短。
而第二张图,则是一款专业显示器。它采用了常见的16:9长宽比,可以看出来屏幕面积并不小,整个屏幕的高度几乎接近用户头部长度的两倍了。
然而,由于显示器都是用对角线长度来衡量“尺寸”,所以在这个前提下,很明显面积更小、但更为狭长的汽车中控屏,其“对角线尺寸(33英寸)”就要长于实际面积更大的显示器(31.5英寸)。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就可以回到前文中所提出的、关于手机屏幕面积的问题上来了。没错,金立M7 Plus之所以会让我们感觉屏幕特别大,就是因为其使用了比较“古早”的18:9全面屏,而非目前流行的,20:9的、更狭长的屏幕比例。因此在同样的(对角线)尺寸下,它的屏幕更“矮”、但也更“宽”,最终反映到可视面积上就要大了很多。
那么18:9的屏幕,到底比现在20:9屏幕“大”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我们找来了两款较为“现代”的机型,与金立M7 Plus放在一起做了下对比。
根据官方公布的相关参数显示,这三款机型(从左至右)的屏幕“尺寸”分别是6.44英寸、6.57英寸,以及6.43英寸。如果单看这些参数,金立M7 Plus反而是“屏幕尺寸”最小的那个。
我们使用这三台手机打开同一个网页就可以看到,比例更“方正”、“尺寸”也更小的金立M7 Plus,显示的内容也是更少的。
并且在文章页面,老机型也的确只能显示更少的有效内容。乍看之下,这似乎已经说明对于智能手机来说,追求更“狭长”的屏幕比例,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但当我们将使用场景从竖屏阅读切换为横屏观影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众所周知,对于目前的绝大多数视频内容来说,主流的长宽比依然是16:9。这也就意味着,在“老式”的、更方正的手机屏幕上,影片的实际有效显示面积,要比如今的“全面屏手机”大得多。
能大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再找来了一台配备了6.8英寸“巨屏”的旗舰机型,与6.43英寸的金立M7 Plus播放相同的(16:9)视频内容就可以看到,“尺寸”更小的老机型可视面积甚至还要更大一点点。
测试进行到这一步,结论实际上也就水落石出了。首先,单论绝对的“可视面积”来说,目前的机型相比以往的设计,确实是缩水了的,毕竟更长的长宽比注定意味着相同(对角线)尺寸下更小的实际面积,这无可辩驳。
但是手机厂商之所以会这样设计,一方面是为了照顾设备的握持手感。毕竟既要扩大屏幕的尺寸、又要限制设备的宽度,自然就只能往“拉长”这个方向去做。
另一方面,更长的屏幕虽然牺牲了横屏观影时的实际可视面积,但在其他的绝大多数使用场景下,“长屏幕”往往都意味着更多的信息显示量。因此手机厂商会作何选择,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