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替身重度抑郁症(普通人突变当红明星)(1)

明星,旧时指交际场中有名的女子;现指在某个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这种人基本就是明星了。现代泛指有名的演员、歌手、艺人、运动员等。而当红明星,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经常出现在媒体、电视、电影、新闻中,人们讨论最多的那种明星了。

心理君本人对某位明星本身不敢兴趣,对明星的舆论效应以及明星所处环境比较在意。心理君在以前工作中有机会接触了解过一些明星的真实心理境况,这篇文章也意旨通过我最真实的了解来分析这些明星是否真的如我们羡慕的那般美好!

首先,我们把明星们光鲜亮丽的光环全部去掉,来看看明星本身的这种职业;

职业:歌手、演员、主持或全能

所属单位:各大中小艺人公司、传媒公司

工作范围:唱歌、跳舞、演戏、演讲等

工作时间:全年无休,随叫随到

工作地点:无固定地点

下面来看看普通人和明星所处的舆论环境

普通人一般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承受度是有一定限制的,超过这个阈值,这种压抑一定是要爆发的,或者通过身体疾病或者通过心理表现;我们经常说人言可畏,普通人通常在生活和工作中也会多多少少受到一些评论,通常,我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也有少数人在被别人指指点点之后,都会变得警言慎行,小心翼翼。时间一长,不免出现情绪上不好的状态,严重者精神上变得抑郁、消极、焦虑。

明星:明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或让万人敬仰或遭万人唾弃,很多明星都是因为舆论而渐渐消亡;比如:一些港台明星,经常会说一些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言论,那么,不仅仅是大众舆论,还有媒体等带来的舆论效应,都会把这些看似风光的明星瞬间打死在舆论风波中。还有很多的例子,比如那英,一个在她看似专业评价的一句话,却让自己陷入无限的负面舆论中,但是,对于这种老牌明星,似乎早以习惯,也懒得去理会那么多是非。很多明星,因舆论而崛起,也因舆论而倒下,甚至自杀。所以,人言可畏不仅仅是个警言成语,更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效应。

对比来看:从舆论这点来看,很多咱们身边的人,被同事议论、被领导骂了,往往都会变得歇斯底里,无法承受,怨声载道。

而明星,舆论既是成功的法宝,又是致命的武器;没有舆论,明星的光环会减弱,这对事业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有宋祖德这类专门为明星生事炒作的人,而有过多的负面新闻,不仅仅是声誉受到影响。我们可以代入自己想想,每天看到关于自己的舆论漫天飞,尤其是负面的,那种对心理的压力和影响,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美国就有这样一个明星,因为自己的facebook上有太多辱骂她的人,她决定关掉自己的主页,一个星期后,她选择了自杀!

很多明星,都会遭遇这种心理上的打击和痛苦,所以,不得不说,明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起普通人是强的多的。

我们再来思考几个场景:

1、震惊中外的艳照门事件,此事本就是一个关乎于隐私的事情,曝光出来之后,成为了社会热点,同时,也是败坏社会风气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是本次事件的主角,你会有怎样的选择?

如果你是艳照门的主角,你会咋办 单选

0人 0%

从此销声匿迹

0人 0%

重振旗鼓,重头再来

0人 0%

觉得无所谓

0人 0%

选择结束生命

2、很多明星为了让自己更有国际化,通常会选择花钱买个走外国电影节红毯的机会,但是,实际上,外国媒体压根不认识你是谁,也没有太过去理会。比如:范冰冰、张雨绮等;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明星最擅长的应该是演,无论是何种状况,融入环境是明星的基本功。即使在我们看来很尴尬的事情,在明星就真的心静如水吗?

明星真的不尴尬吗?其实不然,因为很多的露脸机会都是工作安排的工作机会,而不是明星想不想去的问题,是你必须得去,因为明星其实也是艺人公司的宝贵赚钱手。只是为了事业必须得去这么做。

范冰冰替身重度抑郁症(普通人突变当红明星)(2)

如果是你,你会尴尬吗? 单选

0人 0%

不在意,我开心就好

0人 0%

尴尬的都不想见人

0人 0%

不希望再参加这样的活动

0人 0%

怀疑自己根本没有做艺人的天赋

明星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群和不同的文化人群中,受到的关注点和尊重程度也大不相同。

古代明星一般指的都是戏子或青楼女子,一般身份是十分低微的。到了民国时期,明星开始渐渐被大众所熟知,但是依然摆脱不了戏子的尴尬,社会地位不算突出。到了近代,明星渐渐成为了娱乐大众的一种职业。

在6-20岁这个年龄阶段,明星是一种被崇拜、追崇的对象;没有太多是非分明的评价;

20-50岁之间,这部分人开始有了对社会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感受,开始对明星有选择的对待和接受,有人能够去客观看待,有的人则是单纯的仇富,有的人不去太多理会;

50岁以上的年龄,因为所处年代不同和受到传统文化影响较深,通常都会对明星这一群体嗤之以鼻。

有句俗话: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只认钱钞,依傍事权,这种存在于娱乐界盛行的品质,让处于那个注重节操时代的人们更加的鄙夷明星群体。

在最近的《我不是潘金莲》的华中师范大学的公开宣传活动中,范冰冰被主办方人员请出场地,这是一件让人尴尬不已的事情。同时,华中师范大学的一位副教授也发表了一些比较尖锐的言论:不欢迎这样的戏子,本来是好端端的学术研讨会,硬加塞一个戏子弄得混乱不堪,实在是拜人胃口!从这段言论是可以看出来副教授对于明星这个群体的态度,这种言论当然是不妥的,毕竟,无论明星做了什么,这都是一种职业,不必过于偏激。

最后,我们来说说,明星是一种高回报、高付出的职业,并且都是公众人物,他们在社会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很多人倡议明星要多捐钱,捐物,有钱不捐就是没有道德,有很多明星被道德绑架,不得不走上繁忙奔走于各公益道路上。范冰冰就是一个例子,范冰冰出演完还珠格格火爆之后,很多媒体曝出范冰冰对于公益不热心,不管公众人物有怎样的处境,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这个事件让范冰冰的社会影响有比较大的影响,最近几年,范冰冰开始越来越多的接触公益,重塑形象。

心理君认为,明星捐不捐钱,道德绑架也同样是愚蠢的,即使是普通人,我们行使公益的又有几个人呢?即使没有钱,但是你总有可以帮到别人的地方,去做了吗?如果没有,请不要对任何人道德绑架。但是,我认为,所有的公众人物都必须注意言行,明星带来的舆论效应往往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很大的,无论明星在剧中饰演怎样的角色,在现实中,都必须演出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变成了当红明星,没有隐私、没有自由、没有拒绝的机会,更没有作为普通人生活的安逸,从正常到抑郁,可能不需要三个月。所以,明星的心理素质是很强大的,他们对待生活、对待工作以及社会看的更加透彻、明白,只是,我们没有机会和他们做深入的交流罢了。

作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尊重每一种职业,尊重他人,做好自己。

更好文章,请点击:

全国9000万抑郁症患者,这病到底怎么得的?

从《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学心理知识

看完《行尸走肉》血腥的行刑现场,我们会有怎样的心理阴影?

中国2.7亿个家庭竟有30%遭遇过家暴,看看你有家暴基因吗?

范冰冰替身重度抑郁症(普通人突变当红明星)(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