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晓军世间所有的奇妙,都是灵魂的写真刘琼的新书《花间词外》撷取平凡意象中的“花”,来书写具象的生活,其意义在于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词,展现理想主义中的诗性美学,让人从中领略花的内涵精神进一步说,这种古典美与现代生活的相互交错,才让时光记忆映射出作家的生活历程如生在高原的格桑花、长在单位的柿子树、摆放在桌上的兰花,都在多彩色调中暗合内心变化,充满哲理的味道,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刘半农散文雨赏析?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刘半农散文雨赏析(范式的想象语境)

刘半农散文雨赏析

作者:常晓军

世间所有的奇妙,都是灵魂的写真。刘琼的新书《花间词外》撷取平凡意象中的“花”,来书写具象的生活,其意义在于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词,展现理想主义中的诗性美学,让人从中领略花的内涵精神。进一步说,这种古典美与现代生活的相互交错,才让时光记忆映射出作家的生活历程。如生在高原的格桑花、长在单位的柿子树、摆放在桌上的兰花,都在多彩色调中暗合内心变化,充满哲理的味道。

刘琼不擅长书写宏大叙事,但始终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从花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可以说,《花间词外》幻化出的是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画面,或与历史相关,或与情怀交汇。净美的画面,闪烁着斑驳的时光记忆,在生动可感中不断拼贴着,娓娓讲述着美的享受、内心的安宁,沉淀着更为深邃的生命本真,这既符合写作的真意,又呈现着内心的纯粹。美是自然的,所以品读《花间词外》并不需要刻意营造诗情画意。作为心的产物,它是从女性角度体验内心境界的书写,就像我们看到植物时很舒服一样,始终设身处地引导着读者理解现实与自然的关系,在古典气质的语境中彰显出不凡气度。由此可见,美中不可或缺的是情感,这样大美不言的自然观,是文字与人的合一,是自然和现实的合一,只有将自然观与艺术观相契合,才能更好地寄托作家的精神情趣。刘琼并非着眼于花草,她将视野聚焦于人与自然,这样的敏感看不出内心的柔弱,却是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的感受。

不难看出,刘琼别具一格的着重点还是在“外”上,用“外”字点题,看似与《花间词》形成对立,实际上以草木魅力展示个体视野,这才是作家心思所在,即“《花间词外》不是向古典致敬,它是一个活态的文辞”。同样是写日常生活,刘琼笔下的花、草、人、事,没有香浓艳丽的惊艳,而是“我”心如静水般讲述传奇故事。这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书写得真实而又理性、世俗却不流俗,也使得学者化的书写更精致、更人文。“‘外’是我想要表达的,我的写作想给自己放松、解绑,不想绕在《花间词》里面,《花间词》主要写中国的日常生活,但是我这部《花间词外》就是落在花和词之外。”作家借助细节,展现着生活和时代的风貌,这样的叙事有着在时光中听花嗅芳的意趣。刘琼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旨趣中升华着精神,这是一种自我陶醉式的审美要求,塑造着内心世界,也让生活气息中充满了审美体验。如果不能沉下心去认真思考,只是泛泛写着生活见闻,便无法反映出作家对社会的关切和爱。从花草到现实的多维,相信不仅仅是反思,而是要用文学的视角来审视时代。令人欣慰的是,刘琼以“文人式的审美”记录着生活瞬间,用她的美学地标来契合着古人精神现场,不断形成着“花草诗学”的范式,理性地感受着平凡而不平庸、平常而不平淡的想象语境。刘琼又是如何审视这些花的呢?我认为她的精彩,并不在于知识背景的溯源和拓展,而是能以不同视角的叙事方式,写出心无障碍的精微。从这样的语境去考量的话,会凸显女性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也让读者理解得更深刻、更宽泛、更灵性。试想,能从花中写出时光漫远,写出平凡琐碎,写出红尘滚滚,这虽不能算异类,可潜意识里还是写出了人性审视、文学审美、诗性抒情。这样的内心世界是丰美灿烂的,是不同寻常的。这样的诗心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失感同身受的纯粹。可能和她的性格相关,她应该是个喜欢安稳、知书达理的人,当她“在‘物境’中引入了‘情境’”,在词的写作里,也就有意无意融入了诗的追求。以文学的真性情写审美,在诗意中倍增对生活的爱,显露着自我本真的唯美,这样的精神写意,无论雅俗都自带浓郁的文人气息。刘琼的真情书写,本身是丰富的,她不纠缠现实遭遇和矛盾,却在不经意间表现着生活的美,虽不能算是美学理想,可这样的写实中有着理性和批判,让传统与现代交错的视野变得愈发宽泛。在这样的环境中,以“闲笔”写不寻常的格局,以“闲情”写生活的充实感,以“闲人”的眼光看世间名利,这样看来,她还是向往活出陶潜一样的状态。评论家陈晓明指出:“她非常关注女作家的书写,也欣赏女作家的那些温暖与温柔,特别是女作家所擅长的古典细密的笔法。但是,她并不沉湎于这种温暖细腻,而是时刻保持着批评家的理性。”实际上,花和词只是连贯故事的单线条,如文章的眉眼,隐隐中有着淡淡性情。花和词之外的现实面对,才是她的精神探究的主题。(常晓军)

来源: 陕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