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练得身形似鹤形(李翱文集校注文列八家外)(1)

唐宋古文名家你都知道谁呢?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没错!唐宋时期著名的古文名家当然有大家熟悉的唐宋八大家!但是,你知道吗,在唐代还有一个重要的古文家,他在晚唐至北宋中期曾与韩愈并称为“韩李”,与韩愈被称为“韩文公”一样,他被称为“李文公”,他就是李翱。

李翱(774—837)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西凉武昭王李暠的后裔,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自幼“勤于儒学,博雅好古,为文尚气质”,早年师从古文家梁肃,后与韩愈交游,互相勉励期许,关系在亦师亦友之间,是古文运动的中坚力量。

李翱练得身形似鹤形(李翱文集校注文列八家外)(2)

李翱像

李翱是典型的儒家文人,在思想上为崇儒而反佛,但又积极吸收佛学见解,提出“复性”主张,对宋代新儒学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理、义三者并重,提出“义深则意远,意远则理辩,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他积极投身创作实践,尤其擅长赋文和碑传,其代表作如《答韩侍郎书》《高愍女碑》《杨烈妇传》等,文风颇似韩愈又别具风味,且反映出独到的政治和哲学思想,呈现出自然、朴实,重实事、少虚浮的特点,颇受后世推崇师法,宋濂甚至认为他“识高志伟不在退之下”。

或许李翱专为散文而生,北宋王深甫编订的《李文公集》所收作品几乎全是散文,而诗歌仅存一首,还因文字浅俗而被陈振孙怀疑是伪作:“蜀本分二十卷,集中无诗,独有‘戏赠’一篇,拙甚,决非其作也。”晁公武著录的十八卷本则直接不存歌诗:“集皆杂文,无歌诗,前有苏舜钦序。”这种极端的诗文比例,在唐代文人别集当中,可谓非常罕见,这也是本书径称《李翱文集》的理由之一。集中一点,登峰造极,诚非虚语。

李翱练得身形似鹤形(李翱文集校注文列八家外)(3)

李翱练得身形似鹤形(李翱文集校注文列八家外)(4)

《李翱文集校注》内页展示

不过,可别以为文章宿儒都是一本正经的“老顽固”,李翱一贯强调“创意造言,皆不相师”,题材和文风经常出人意外,如其杂著中的《何首乌录》妙用寓言笔法,虚构出村人何首乌采得神药的故事,对杂传文学有所发展,且多为后世医药文献所引用;《五木经》则详细记载了樗蒲古戏的形制和玩法,不但是一篇标准的说明文,还是玩具史和赌博史的重要资料。李翱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相传他任朗州刺史时曾拜访玄觉禅师(一说为赠药山高僧惟俨),写下了著名偈语:“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附会这样的传说,或许也与他的文学地位和独特风格有关吧!

介绍完作者李翱,接下来说说《李翱文集校注》的情况。本书是在原《李翱集》校点本以及收入“儒藏”之《李文公集》校点本的基础上增加系年注释修订而成,共计收录李翱文104篇(其中诗1首),补遗文8篇,诗6首,主要包括校点、笺注、补遗、附录四部分内容,是首部李翱文集的精校笺注本。

李翱练得身形似鹤形(李翱文集校注文列八家外)(5)

《李翱文集校注》

本书价值具体在以下三个方面:

01校勘精审,文本可靠

李翱练得身形似鹤形(李翱文集校注文列八家外)(6)

明成化十一年冯孜刻本《李文公集》

《李文公集》版本源流比较清晰,仅有两个系统,即“无诗本”与“有诗本”。本书以国内现存最早的明成化冯孜刻本为底本,属于“有诗本”系统,以嘉靖舒瑞重修本、明末汲古阁本、日本文政二年本、冯焌光刻光绪本等重要版本为校本,另外还广泛参校《文苑英华》《唐文粹》《全唐文》等总集、两《唐书》《唐摭言》《八琼室金石补正》《唐诗纪事》等文献,且经过反复校勘核对,力保正文准确可靠、校记精审得当,以便读者参考利用。

李翱练得身形似鹤形(李翱文集校注文列八家外)(7)

《唐摭言校证》(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02注释详明,系年充分

本书注释,主要包括作品的写作年代、背景及与本文相关的人名、地名、职官及部分语词等,尤其系年部分充分吸收了罗联添《李翱年谱》、何智慧《李翱年谱稿》等系年成果,并充分利用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戴伟华《唐方镇文职僚佐考》等相关成果,对文集大部分篇目进行了系年考订,在诸家说法龃龉、值得商榷处,即根据文献资料,作出合理按断,但有些无法确考创作时间的作品,为谨慎起见,亦不强为笺注。人名职官部分,则结合作者交游情况和史料记载,力求注明文中的每位人物,正史有传者大多都注明卷数,以供查检。

03内容完备,附录丰富

本书正文和补遗几乎已经囊括了李翱现存的所有作品,附录则更加丰富详实,分列有“生平传记”“书信赠诗”“序跋综论”“评论选录”“杂记摘录”五个部分。常见文献如韩愈《贝州司法参军李君墓志铭》《与李翱书》、欧阳修《读李翱文》《书李翱集后》、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李文公集提要》等自不必论,还收录有邢让《李文公集识语》、毛晋《李文公集跋》、冯焌光《新刊李文公集跋》等各本序跋,以及胡应麟《题李习之集》、全祖望《李习之论》等名家点评,非常有助于宏观立体地了解李翱的接受史和研究史,可谓是“一书在手,不烦他索”。

李翱练得身形似鹤形(李翱文集校注文列八家外)(8)

《李翱文集校注》

[唐]李翱 撰 郝润华 杜学林 校注

繁体竖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5284-5

48.00元

内容简介

《李翱文集校注》十八卷,附录四卷,唐李翱撰,郝润华、杜学林校注。李翱,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人物,早年师从梁肃,后与韩愈遊,其文各体兼善,尤擅赋与碑传,为苏洵、宋濂、全祖望等所推崇。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成化十一年冯孜刻、嘉靖四年舒瑞重修本《李文公集》为底本,以汲古阁本、日本刻本、光绪本为校本,参校《文苑英华》、《唐文粹》,以及两《唐书》、《唐摭言》、《八琼室金石补证》、《唐诗纪事》、《中山诗话》等文献,全书加以笺注,并补遗文八篇,诗六首,书末附录有关传记资料,以及文集序跋等。

作者简介

李翱(774—837),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德宗贞元九年(793),“就州府之贡举人事”(李翱《感知己赋》)。贞元十四年,登进士第。开成二年(837),卒于襄州(今湖北襄阳市)。享年六十四岁。谥曰“文”。有《李文公集》十八卷,别与韩愈合著《论语笔解》二卷。

郝润华,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日本天理图书馆藏汉籍调查编目、珍本复制与整理研究”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的整理研究工作,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历史文献研究》辑刊编委、韩愈研究会副会长等。

杜学林,西北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宋元明清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刊《详注昌黎先生文》整理与研究”等。

编辑推荐

李翱(774—837)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力量,既是古文名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积极反佛崇儒。其代表著《复性书》,以儒家经典思想资源为基础,对当时流行的佛教思想予以回击,在历史上的影响,堪与韩愈《谏佛骨表》比肩。李翱与韩愈(768—824)亦师亦友,共同鼓吹“文以载道”的文学思想,对古文运动的兴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目录

整理说明

凡例

李翱文集卷第一赋三首

感知己赋并序

幽怀赋并序

释怀赋并序

李翱文集卷第二文三首

复性书上

复性书中

复性书下

李翱文集卷第三文三首

平赋书并序

进士策问第一道

又第二道

李翱文集卷第四文七首

从道论

去佛斋并序

解惑

命解

帝王所尚问

正位

学可进

李翱文集卷第五文七首

知凤

国马说

截冠雄鸡志

题燕太子丹传后

拜禹言

送冯定序

杂说二首

李翱文集卷第六书四首

答韩侍郎书

答独孤舍人书

答皇甫湜书

答朱载言书

李翱文集卷第七书六首

论事于宰相书

劝裴相不自出征书

荐士于中书舍人书

谢杨郎中书

与陆傪书

答侯高第二书

李翱文集卷第八书六首

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

与淮南节度使书

贺行军陆大夫书

劝河南尹复故事书

寄从弟正辞书

与翰林李舍人书

李翱文集卷第九表疏七首

论事疏表

疏用忠正

疏屏奸佞

疏改税法

疏绝进献

疏厚边兵

疏数引见待制官问以时事(阙)

李翱文集卷第十奏议状六首

百官行奏状

陵庙日时朔祭议

与本使李中丞论陆巡官状

与本使杨尚书请停率修寺观钱状

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

论故度支李尚书事状

李翱文集卷第十一行状实录三首

故正议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韩公行状

唐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都督广州诸军事兼广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岭南节度营田观察制置本管经略等使东海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徐公行状

皇祖实录

李翱文集卷第十二碑传三首

高愍女碑

杨烈妇传

故东川节度使卢公传

欧阳詹传(阙)

李翱文集卷第十三碑述三首

唐故特进左领军卫上将军兼御史大夫

平原郡王赠司空柏公神道碑

唐故横海军节度齐棣沧景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使持节齐州诸军事兼齐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贝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左仆射傅公神道碑

陆歙州述

李翱文集卷第十四墓志五首

唐故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致仕上柱国弘农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司空杨公墓志并序

唐故福建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兼御史中丞赠右散骑常侍独孤公墓志

故检校工部员外郎任君墓志铭

故处士侯君墓志

叔氏墓志

李翱文集卷第十五墓志六首

兵部侍郎赠工部尚书武公墓志

秘书少监史馆修撰马君墓志(原阙,今补)

故歙州长史陇西李府君墓志铭

故河南府司录参军卢君墓志铭

故怀州录事参军武氏妻傅氏墓志

故朔方节度掌书记殿中侍御史昌黎韩君

夫人京兆韦氏墓志铭

李翱文集卷第十六祭文十四首

祭吏部韩侍郎文

祭故福建独孤中丞文

祭中书韦相公文

祭故东川卢大夫文

祭杨仆射文

祭李宾客文

祭硖州李使君文

祭从祖弟秘书少监文

祭刘巡官文

祭钱巡官文

准制祭伏波神文

祭中天王文代河南郑尹作

别潜山神文

于朗州别女足娘墓文

李翱文集卷第十七杂着八首

行己箴

陆傪槛铭

舒州新堂铭

泗州开元寺钟铭并序

江州南湖堤铭并序

赵州石桥铭

解江灵

数奇篇

李翱文集卷第十八杂着八首

来南录

题桄榔亭

题峡山寺

题灵鹫寺

五木经元革注

韦氏月录序

何首乌录

戏赠诗

李翱诗文补遗

代李尚书进画马屏风状

断僧相打判

断僧通状判

答泗州开元寺僧澄观书

八骏图序

卓异记序

仲尼不历聘解

辨邪箴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赠毛仙翁

广庆寺

奉酬刘言史宴光风亭

远游联句

附录一生平传记

贝州司法参军李君墓志铭(唐)韩愈

旧唐书·李翱传(后晋)刘煦等

新唐书·李翱传(宋)欧阳修、宋祁等

附录二书信赠诗

寄李翱书(唐)裴度

与李翱书(唐)韩愈

送李翱(唐)韩愈

汴州离乱后忆韩愈李翱(唐)孟郊

送李翱习之(唐)孟郊

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唐)孟郊

赠李翱(唐)舒元舆

附录三序跋综论

读李翱文(宋)欧阳修

书李翱集后(宋)欧阳修

书所编李文公集篇目后(元)赵汸

李文公集识语(明)邢让

李文公集序(明)何宜

李文公集序(明)黄景夔

题李习之集二则(明)胡应麟

李文公集跋(明)毛晋

读书敏求记·李文公集(清)钱曾

四库全书总目·李文公集

提要(清)纪昀等

李文公集补序(清)熊松阿

书李公文集后(清)吴大廷

新刊李文公集跋(清)冯焌光

李习之文读序论(清)刘声木

附录四评论选录

论业(节录)(唐)皇甫湜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节录)(宋)苏洵

刘舍人书(宋)郑獬

石林诗话(节选)(宋)叶梦得

朱子语类(节选)(宋)朱熹

中庸集解序(节录)(宋)朱熹

学诗文法(宋)佚名

胡仲子文集序(明)宋濂

井观琐言(明)郑瑗

李习之论(清)全祖望

附录五杂记摘录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

集纪(节录)(唐)刘禹锡

李文公夜醮(唐)高彦休

阴注阳受(五代)王定保

李翱女(宋)李昉等

澧州药山惟俨禅师传

(节录)(宋)释道原

翱湜待退之之异(宋)王楙

主要参考资料

(统筹:陆藜;编辑:白昕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