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7月的一个周末,从顶村村回来的路上,公交车里看到一个小村庄,美得人过目难忘。心心念念的想着哪一天能跑一趟,今天如愿以偿。

了不起的村落之石潭(误入汀溪小西源)(1)

我们并不知道想来看一眼的小村庄叫「西源」。从车里下来居然找不到入口,每一步都像是在探险。听见哗哗流水声,我们异口同声的问:莫不是误入桃花源?

这块水泥板桥不仅窄,还生有厚厚的青苔,一步一挪,小心翼翼,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了不起的村落之石潭(误入汀溪小西源)(2)

老规矩,进村我就开始偷吃龙眼了。这回没有摘一串拿在手里慢慢吃——目标过于明显,挨批难为情;而是挑大颗的摘下,一粒一粒的剥了往嘴里送——真解渴,又隐蔽。

唉,我们的镜头对小洋楼一点兴趣都没有,专挑老屋子拍,说不清为什么。

了不起的村落之石潭(误入汀溪小西源)(3)

我们发现,西源村的村民住在小洋楼里,老屋子不拆,留着养鸡养鸭堆杂物。有的老屋靠近不得,有狗看门,冲我们汪汪叫。对不起,我们胆小,立马改道走人。本来很喜欢猫猫狗狗的,小东西这么凶,干嘛呀!哼…

了不起的村落之石潭(误入汀溪小西源)(4)

一间废弃的老屋门上,贴有「五好家庭」的标签。不知道住洋楼以后,还有没有类似的评比活动。我们小时候,居民区搞清洁评比,真有主持评比工作的人上门检查。每次检查后,家家户户的门上多了一张长方形的小纸条,大红色的写的是“最清洁”,粉红色的写的是“清洁”,黄色的当然是“不清洁”啦!放学回家,远远看着自家门上多了一块红色的标签,就知道老妈今天的心情,一定不会太差。

了不起的村落之石潭(误入汀溪小西源)(5)

福建人把老屋称为「厝」,有年头的老屋直接叫「古厝」。也有人说「厝」是家的意思。以前我都不认识这个字,移居此地频繁看见这个「厝」字。比如「吕厝」,比如「黄厝」、「孙厝」、「苏厝」;又比如网红打卡地「曾厝垵」,再比如鼓浪屿有个叫「内厝澳」的码头。真真的一「厝」再「厝」,处处是「厝」。

了不起的村落之石潭(误入汀溪小西源)(6)

胆大包天,危「厝」里面也敢走。看左边,那是新居小洋楼的背面,迎面堪称金碧辉煌哦。

了不起的村落之石潭(误入汀溪小西源)(7)

难得看到一间老屋有人住。八仙桌,蔬菜,植物,吊扇,褪色的红双喜。我们在门口张望,窃窃私语好一段,也没见主人探头出来,门就这么一直大开着。

了不起的村落之石潭(误入汀溪小西源)(8)

这张图最能代表西源村给我们的印象:人搬进豪华舒适的小洋楼,破烂的老屋留着,随便派点用场,再停一辆或多辆小汽车。

了不起的村落之石潭(误入汀溪小西源)(9)

闽南人太喜欢拜拜,哪里都能看到类似的庙宇,修建得非常精致。我们不懂这个,转转,看看,离开。

了不起的村落之石潭(误入汀溪小西源)(10)

貌似我们走过的村落都有戏台,西源村的戏台是橙色的,簇新的样子,与庙宇互邻。

我们在旁边的榕树下,灭尽自带的干粮和水。树下坐了两个老人,彼此对聊的时候,用的是我们一字不懂的方言,却用很好懂的普通话问我们从哪里来,还说如果水不够喝他那边有煮。我们盛赞西源村的美,老人客气,让我们多来。在老人的提醒下,我们卡点来到路口,上了半小时一班的611,躲过大雨,平安返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