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寒潮直奔浙江来了,咱们的朋友圈也会像39年前那样,被这些和三潭印月的合影刷屏吗?

西湖会结冰吗?(要多冷西湖会结冰)(1)

1976年到1977年,西湖一度冰封20多天,不少杭州人都“溜着冰”来到三潭印月,留下了这样的合影

浙江新闻客户端编辑 董立林

根据最新天气预报,20日夜里至22日,浙江自北而南将有大范围的大雪暴雪天气,23日至26日省内将出现极端低温,部分地区最低气温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

超强寒潮、大雪暴雪、极端低温……这一切对于心里还住着个大小孩的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堆雪人?打雪仗?No No No,这些都太普通了,不少杭州的小伙伴们已经开始憧憬着和39年前的父母一样,脚踩结冰的西湖水,和三潭印月来张具有历史意义的合影了。

比如这样的↓↓

西湖会结冰吗?(要多冷西湖会结冰)(2)

还有这样的↓↓

西湖会结冰吗?(要多冷西湖会结冰)(3)

但是,这真的有可能成为现实吗?

想要知道有没有这种可能,首先,咱们得先搞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西湖能结起如此结实的冰。

其实啊,西湖几乎每年都会结冰,不过大部分情况下,也就是薄薄的那么一层,太阳一晒就化了。真正的大面积结冰,近几十年来,大约只有两回。

最近的一次是在2008年,那一年,北里湖水域冰封一片,苏堤西侧的水域,也有些薄薄的冰层,在玉带桥、东浦桥一带,大约有数百个平方米。

西湖会结冰吗?(要多冷西湖会结冰)(4)

2008年的西湖

但整个湖面冰封,人啊,自行车啊,三轮车啊都进湖去的,就得追溯到1977年了,也就是上面那些照片的拍摄时间。

究竟得多冷,才能让西湖整个儿结冰呢?

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中学物理知识:我们知道,水在约4℃时密度最大。冬天气温下降,上层湖水的温度随着降低,而湖底的水温度较高。水温高于4℃时,由于热胀冷缩,湖面上温度低的水密度较大,要下沉,湖底温度高的水密度较小,要上升,因而形成对流,使全部湖水不断冷却。

当所有湖水的温度都降到4℃时,对流就停止了。所以当气温继续下降,上层湖水温度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湖面就会开始结冰,而湖底水的温度则长时间保持在4℃。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冰会浮在水面上。但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辐射,因此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需要很长的时间温度才能降到0℃并结成厚厚的冰。

西湖会结冰吗?(要多冷西湖会结冰)(5)

也就是说,低于零度的气温,就能让西湖表面的水结冰,但若要让西湖湖面的冰结实到能走人的程度,就不是多冷,而是要冷多久的问题了。

所以说,就算明天冷到了-11℃,咱们恐怕也没法站到西湖的冰上去。

想期待西湖冰封的亲们,咱还是多买点秋裤,期盼这次寒潮让杭州冷得久一点吧。

据说,1977年西湖冰封那次,杭州大约连续10天的日最低气温都在零度以下。气象历史资料记载显示,从1976年12月26日至1977年1月8日,只有2天最低气温≥0℃,最低甚至达到了-8.6℃。瞧瞧,正是这样的连日大冷,西湖才被冻得结结实实。这也印证了一句老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浙江新闻 】

天气太冷耳朵真的会被冻掉吗?

天气太冷的时候,大家总爱说“耳朵都快被冻掉啦”,那么到底在多冷的情况下,耳朵会被冻掉呢?

西湖会结冰吗?(要多冷西湖会结冰)(6)

每到冬天,手凉脚凉、鼻尖发红、耳朵冰凉等现象非常容易出现。这是因为人体中的耳朵、鼻子、手、脚都处于神经末梢,血流量少,因此到了冬天会格外怕冷。

不过,鼻子可以呼吸换气,脚有鞋袜保护,手可以带上手套或插进口袋保暖,耳朵就没有这“好待遇”了,唯有经常暴露在外,说其“抗冻能力差”那也是迫不得已呢!

而且,耳朵自身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组织能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加之其相对表面积大,热量更容易挥发。SO,在人体的各器官中,耳朵是最“怕冷”的了。

耳朵怕冷,其典型表现就是——耳朵长冻疮,特别在黑龙江省的一些城市,冬季耳朵被冻红、冻僵还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若你发现耳朵边缘出现了红肿,并伴有奇痒难忍和发热,有时皮肤发亮并出现水疱,严重的还会出现皮肤溃疡,这就是常说的“冻耳朵”了。

更严重的是,耳朵冻伤后,由于长期缺血、缺氧,还会导致皮肉坏死,也就是所谓的被“冻掉了”。登山运动员和极地探险家在遇到暴雪天气时,就很容易发生这样的状况。

即将到来的寒潮,虽然不至于真的冻掉我们的耳朵,但大家出门时还是请尽量带上帽子耳罩什么的,对自己的耳朵好一点哦。

屋檐上什么时候会挂冰棱子呢?

记得小时候的冬天,还常常能在屋檐上,树枝上看到一根根晶莹的冰棱子,这几年却越来越少看到了,这又是因为什么呢?究竟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冰棱?气温够低就行了吗?

其实并不完全关气温的事。

冰棱是屋檐或树枝上的积雪融化时滴下来的水滴又重新凝结而成的。

西湖会结冰吗?(要多冷西湖会结冰)(7)

可你想一想,雪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融化?温度要在零摄氏度以上;水在什么环境下才会结冰?温度要在零摄氏度以下。那么问题就来了:同在一个屋顶上,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温度,让积雪融化冻成冰凌呢?

仔细留意冰凌形成的时间,你会发现一个秘密:它们都是在晴朗的日子里形成的,而且只有在白天才会形成。晴朗的白天,什么东西能让冰雪融化呢?答案再清楚不过了,是太阳光。阳光融化了屋顶的积雪,雪融化成水,但气温仍然低于零度,水滴便又凝结成了冰,形成了一条条晶莹的冰凌。

也就是说,如果即将到来的大雪之后,我们能迎来一个寒冷的晴天,雪霁天晴赏冰凌就有可能成为现实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