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栗EDU

撰文 / Evaovens

编辑 / 笨小孩

别给学生太多压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内驱力才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

厌倦负重前行

新学期伊始,学生无论情愿与否,都终将踏上学习的旅途。厌学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家长、学生和老师也不得不再次面对。

人从出生开始,就在不停地学习。从咿呀学语,到系统的母语训练,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乃至工作,我们只有不停学习各种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潮流。

在漫长的求知路上,有人把学习视作负担,有人把学习当成快乐源泉。在我国,把学习当作负担的人恐怕要占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面临极大升学压力的初、高中学生。

不过目前,我国的升学之路确实太难走了,学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超世界其他国家,即使出生在京沪的“幸运儿”也不例外。比如2022年的北京中考满分为660分,655分以上的人数就达到了805人。其中海淀区为517人,朝阳区127人,西城区61人,东城区55人,丰台区33人,石景山区12人。

学生厌学的正确方法(学生讨厌的是什么)(1)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信息也呈爆发式增长,作为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压力自然也大。学生的处境很符合《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红皇后的一句台词:“你必须不断奔跑,才能保持停在原地”,作为学生得不停学习,才可以保证不被同龄人甩在身后。

学生厌学的正确方法(学生讨厌的是什么)(2)

“红皇后假说”虽然残酷,却也是事实,不管求学这条路苦乐如何,咱们都必须正视它。

不想学,最棘手

婴儿出生后,会出于本能模仿人的动作和语言。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社会属性增强,孩子对社会的探索和认知会在老师的帮助下,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

可这段好景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心智逐渐成熟,对万事万物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这也意味着他们易受外界的干扰,很难再拥有纯粹向学之心了。大概也是这一时期开始,学生普遍会感受到来自人际关系、学习成绩、自我认同等多方面的压力,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问题其实十分复杂。

为了应对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学生的学习,几乎都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进行的。

人类天性喜欢安逸享受,因此大多数孩子在没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时,都抗拒学校里显得枯燥的教学模式。当孩子学不下去的时候,他可能会反感、厌倦,以至于屏蔽老师所说的话,注意力根本就不在课堂上。这样,即使孩子再聪明也无济于事,因为他根本就不想学。

学生厌学的正确方法(学生讨厌的是什么)(3)

家长固然为孩子担忧,却很难全天候关注到孩子的身心与学习状态。课堂上,老师大多数会通过布置作业去检测孩子当天有没有学到该学的知识。

一般而言,孩子回到家后,家长也只是和孩子聊几句,问问今日学习情况与近期考试成绩等等。如此一来,对孩子学习状态的把握是模糊又浅显的。

还有寄宿学校的学生家长,由于孩子的学习活动、日常休闲全部都在学校进行,他们可能一两周才能见孩子一面。这种家长与孩子接触的频率更低,孩子也更缺乏关爱。普通走读生在校学习一天,晚上回家后还会有把在学校产生的负面情绪化解的渠道。家对未成年人来说就像一个避风港,一个疗伤的地方。

学生厌学的正确方法(学生讨厌的是什么)(4)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回不了家,或者很久才能回一次家,就意味着如果这些孩子遇到心理问题,很难有效获得家长及时的心理支持,这也会导致他们厌恶学校、厌倦学习。

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待

事实上,对于小、初阶段来说,学习知识本身并不复杂。在孩子智商正常的情况下,只要不是极端厌学,最少有一半人都可以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如果在这个阶段学生成绩就开始走下坡路,或者长期徘徊在及格线之下,那十有八九是各种原因综合导致学生产生了对学习的抗拒心理。比如孩子注意力方面的缺陷,家庭的重大变故,或者校园欺凌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落脚点依然在孩子没有动力学习的问题上。所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是关键。只要解决了动机问题,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大半了。剩下的就是方法和执行问题,跟着学校老师的进度走,基本都不会出现太大偏差。

从老师角度说,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敌对的关系。我的一个同事,不仅工作敬业、观察力也很惊人,他非常清楚每个学生在学校的状态。具体到学生和谁发生了矛盾,和谁是好朋友,和谁是死对头,喜欢上了哪个女生,讨厌哪个老师,喜欢哪个老师等等。对学生了解如此清楚的老师,当然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上述老师的做法,对一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因为这些是很难从师范专业的学院教育中习得。我们之所以信任资深教师,不是盲目崇拜他们的履历,而是他在实际的工作中,积累了学院和书本不会教到的东西。比如怎么样和孩子建立信任,怎么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样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等。唯有心安,才能踏实学习。

学生厌学的正确方法(学生讨厌的是什么)(5)

从父母的角度看,也要适度降低对孩子的期望。遗传学领域有一个词,叫“均值回归”。意思是父母的高智商不会全部遗传给孩子,孩子的智商会慢慢往大众水平靠拢。李嘉诚凭借自己的能力,建立起了让人惊叹的商业帝国,但他的孩子们却很难再超越父亲。马拉多纳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足球运动员,但他儿子在足球方面的天赋却比不上父亲,后来改踢了沙滩足球。就连伟大的诗人陶渊明,面对自己的五个儿子,也只能无奈写出“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学生厌学的正确方法(学生讨厌的是什么)(6)

都说虎父无犬子,但不管在智商还是能力方面,卓越者的孩子似乎总是很难超越父母。成功人士尚且如此,遑论普罗大众。因此,作为父母,要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待,接受孩子的不优秀。这样可以让孩子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在更多的包容和鼓励中建立自信心,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让孩子爱上学习,首先要让学习成为一件孩子主动愿意去做的事。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杨振宁的这句话可谓大道至简。愿每个中国家庭都能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少一些阴霾与不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