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40分钟

教学重点:

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 物质变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变化

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生活中我们都有走过花圃闻到花香、湿的衣服会变干、糖块溶于水,水会变甜、颜料滴入水中,水会变色等经验。那么问题来了,以上现象是怎么实现的呢?

这种种现象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为了解释这些现象,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

随着多年探究的经验积累和社会科学技术得进步,终于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分子特征:①通常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得分子,每人每分钟10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

②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这样就可以合理地解释经过花圃闻到花香、湿衣服变干、糖块熔化、颜料让水变色等都是由于微粒运动的结果。③我们知道通过压缩可以将气体存于钢瓶中,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居。同种物质同质量,液态比固态的体积大。物体的热胀冷缩也是这个原因所致,分子受热间距变大,预冷间距变小。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当发生化学变化是,一种物质的分子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我们前边学过双氧水制氧气可得水和氧气。这就说明过氧化氢分子(俗称双氧水)经过变化生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氧化氢分子、水分子和氧分子是,经过分解过氧化氢不再保持原有的性质。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氧气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所以分子既可以是同种原子组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组成。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图(物质结构的奥秘)(1)

双氧水分解结构示意图

通过图片可以知道,过氧化氢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变了,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视频讲述分子扩散运动试验,视频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