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陆最早引进并且研究马斯洛心理学的学者之一。我在大学时期就接触到马斯洛心理学。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使我如醍醐灌顶,他关于自我实现的人的描述,使我产生深深的共鸣。

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后期,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人们对于新思潮、新思想如饥似渴。在我的周围,团聚着一些马斯洛的粉丝。他们有时候会向我咨询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潜能的进一步发挥,乃至充分发挥,也就是自我实现。

关于发挥自己的潜能,我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超越“自尊”就是“自我实现”!——这不仅来源于我对马斯洛心理学的认识,更是来自于我的生活的实践。

我第一次公开讲马斯洛心理学是1985年在北京外交学院。当我走上讲台,面对坐满一个礼堂的听众的时候,不由得感到紧张起来,心跳加速,“噗噗噗”直跳,额头似乎已在冒汗。就在我走向讲桌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觉察,我这是自尊需要上升了,我这是想得到听众们的好感。——难道我不想传播一种使大家能够受益的思想吗?难道我不想把自己受到地启示分享给大家吗?“超越自尊就是自我实现!”——尽力而为,豁出去了!——当我在椅子上坐下,拿起话筒的时候,我的关注点已经从对自己,转变为对观众。讲着,讲着,我还不时体验到一种流畅的愉悦,这大概就是自我实现的感觉吧?现在的积极心理学称之为“心流”(flow)……我的讲座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2019年,长春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专著《大我实现之路——全人需要层次理论》,这本书总结了我这几十年研究并且发展马斯洛心理学的心得,融汇了我自己提出的通心理论,人格三要素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揭示了人类的行为的动力结构。自我实现需要位于他的需要层次论的顶端。

什么是“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就是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职业,然后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尽量工作和生活得更好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与自尊需要有什么区别?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没有把自我实现需要与自尊需要区别的问题说得十分清楚。在很多时候,二者之间的界限和区别多少含糊不清。他所论述的自尊需要,有时候应该归入自我实现。他所论述的自我实现需要的概念也不确定,不同时期,甚至在同一本书里也有变化。尤其是在后期,他关于自我实现的论述已经超过了他原来对自我实现的一些定义,应该归入自我超越,甚至大我实现。马斯洛在在世时,已经有了“自我超越”的思想,而且有这方面的论文,但并没有公开发表。关于“大我实现”的思想,只是在有些时候有所触及。我在他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全人需要层次论"(详见许金声《大我实现之路——全人需要层次理论》)对于三者都作了更加清楚、严格的区分。

2、从全人需要层次论看,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是对自尊需要满足的一种超越。所谓“超越”,不是摒弃和抛弃原来需要的满足,而是指取代了原来的需要满足的优势地位。也就是说,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是在 涵栝了自尊需要满足的前提下,同时又有新的需要满足性质的产生。这种新的需要满足的性质,就是个体潜能的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或者说,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是以有高度的自我接纳、自信为前提的,个体虽然也有自尊的满足,虽然也需要有他人的接纳与肯定,但这种肯定不是决定性的,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被考虑为自我实现之时,对于环境的适当的适应 。自我实现的人的自尊满足也有一个新的水平,它主要是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而不是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其主要的“动力”是潜能的进一步的和充分的发挥,而不一定要有他人的肯定。在自尊需要的层次上,尽管已经不像归属需要那样完全依赖于他人的肯定和接纳,但他人的接纳和肯定仍然是十分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在自尊需要的层次上,一个人与他人相处,十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和肯定,他人的评价和肯定具有对于他自己具有根本的“动力”的意义,它们会支配至少是大大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自尊需要的层次上,虚荣心仍然具有积极的、重大的意义,而在自我实现需要的层次上,如果说还没有完全摆脱,也是越来越超越于虚荣心。

3、从通心理论的角度看,自尊需要意味着对归属需要的超越,对于所归属的对象和关系(包括父母、 领导、团体、组织等)从依赖逐渐变得能够通心。在归属需要的层次上,我们主要是抱着“补爱”的心态,或者“缺爱”的潜意识与亲人以及他人进行交往。他人、家人、亲密关系、团体等主要是我们依赖的对象。当我们只有完全放弃“补爱”和依赖的心态,处理好“缺爱”和依赖的潜意识,放弃对他人、家庭、团体的依赖之时,我们才具有了人格的独立性。而树立这个“独立人格”的过程,就是自尊需要的满足。从“通心的黄金三要件”看,这是一个不断清晰自己的过程,分清楚自己与他人、家庭、亲密关系、团体等的界限和区别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逐渐变得能够摆脱依赖,与他人、家庭、团体多多少少能够通心,进而在社会上、人生中找到自己的地位。

3、自我实现需要和自尊需要都与“独立人格”有关,但它们是有本质差异的。自我实现需要与自尊需要的差异在于,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是在具有了独立的人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明确了自己想要的职业之后,通过潜能和通心力的发挥,不断地把自己的职业与工作做得更好,把生活安排得更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我们能够不断与他人以及环境建立联系和通心。而自尊需要的满足强调的是摆脱对他人依赖的“独立”的过程,是建立不依赖于他人的“独立人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我们逐渐能够与他人以及环境通心,逐渐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明确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它强调的不是潜力和通心力的发挥。

4、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要当众讲话,或者做什么有他人在观察在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变得紧张、不自在,这时候,我们就会格外注意自己,希望自己讲的更好,做的更好,更成功。恰恰是这种心理,使得我们产生一定的恐惧、焦虑,妨碍我们做得更好,更成功,甚至连正常发挥也做不到。“超越自尊就是自我实现!”——当我们把自己的“面子”放下,把自己“豁出去”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变得自信、自如起来。积极心理学用“心流” 这一概念来这表述这种状态。这种体验,是我们能够得到的关于两种需要区别的最鲜活的体验。

“超越自尊就是自我实现!”——这句话曾经是以前我经常用来提醒自己的话,非常管用。我向他人分享后,他人也常常有收获。——当然,以需要层次理论来观察的人的发展过程,需要层次的上升是一个基本的线条和连续统一体,每一个层次的上升,都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免会有反复以及退行。

马斯洛心理学对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是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很好的一个参考构架,而且马斯洛心理学中的一些思想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咨询意义,对于调整人的能量状态具有直接作用。

全人心理学发展出来的新的心理辅导模式“通心辅导”,在这方面具有强大的威力。

自我超越是潜能延续(超越自尊)(1)

精彩的全人需要层次图:

自我超越是潜能延续(超越自尊)(2)

自我超越是潜能延续(超越自尊)(3)

——许金声新著《大我实现之路:全人需要层次论》简介:

我们每个人来到世界上,究竟能够活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律性、动力结构?本书在扬弃马斯洛心理学、肯·威尔伯心理学,以及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等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出了全人需要层次论。它认为普遍流行的五个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应该发展为七个层次“全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需要并非人类需要满足的终点,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要、大我实现需要。大我实现需要是迄今人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全人需要层次的提出,使人类需要动力模型更加完整。它铺了一个台阶,让该走下神坛的走下神坛。它缩小宗教差异,增加宗教对话的空间。对于一般大众,则可以减少由于遥不可及带来的迷信、依赖、盲从,增加潜能深度开发的信心。对于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前沿探索者、修行者,全人需要层次则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清晰自己,清晰自己的的发展方向,活出最能够使自己满意的大我,活出大健康,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本书大胆提出:马斯洛心理学只差一步达到大我实现的境界。补充和完成“灵性健康”的范畴,就完成了这一步。肯·威尔伯的整合心理学画了一条巨龙,却没有点睛。在其中引进了“通心”,就近乎完美地“画龙点睛”。

全人需要层次理论是当今关于个体成长的创新理论,对于指导心理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自我超越是潜能延续(超越自尊)(4)

长春出版社2019年出版。

预告:即将继续发表介绍全人需要层次论的理论创新文章:

1、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的区别?

2、大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