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拥有了摄影家的眼力(重温第一课),了解了相机的成像原理(重温第二课),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实践制作了自己的第一台针孔相机(重温第三课),理论联系实践之后,我们渐渐的发现——现在迫切需要掌握相机。

相机的发明

1839 年,法国画家达盖尔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被称为“西洋镜”的世界第一台照相机。不过当时的相机令现代人无法想象,暗箱大得像个小房子,拍摄时间至少三十分钟,以至于不得不将被摄的人头部固定在事先预制好的卡箍里,而且得到的只是一张笨重的铜版正像。

1841 年,英国科学家、化学家塔尔博特发明了底片技术,不是“把影像印在笨重的铜版上带回家”,而是把影像通过底片印在造价低廉的纸上,大大降低了成本,出现了可供普通人拍照留影的商业相机。尽管它当时还比较粗糙和简陋,但已经具备了现代相机的基本性能。从此,摄影技术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摄影器材不断完善。

相机的构成及原理(摄影第四课相机的构成)(1)

1839 年,达盖尔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被称为“西洋镜”的世界第一台照相机

经过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演变,照相机逐步由体积庞大的“西洋镜”发展成为小巧玲珑、操作简便、性能优良的精密仪器,并且开始向全自动、多功能、高清晰度的趋势发展。

相机的基本部件

相机像我们的眼睛一样,可以看清外界的景物,又可以把看到的景物印映在底片上。无论是高级相机还是普及相机都是由机身、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五部分组成,如果使用胶片相机还有输片机构。照相机是集光学、机械和电子为一体的精密仪器。

一、机身

仔细观察一台相机,首先看到一个不透光的暗箱,我们称它为机身。机身是连接照相机光学、机械、电子三大部分的总载体。

相机的构成及原理(摄影第四课相机的构成)(2)

传统相机机身

数码相机机身里装有图像感应器、数字影像处理器和图像存储器等电子元件。

相机的构成及原理(摄影第四课相机的构成)(3)

数码相机机身

二、镜头

相机的构成及原理(摄影第四课相机的构成)(4)

镜头剖面示意图

镜头又称摄影物镜。镜头的功能是使外界景物在照相机暗箱内的胶卷平面处形成清晰的影像。就好像我们人类的眼睛能够把看到的景物清晰地映印在眼睛球体上的视网膜上的作用一样。

镜头有许多凹透镜和凸透镜组合而成,凸透镜使光线会聚,产生实像;凹透镜使光线散射,不产生实像。镜片由精密打磨而成,表面进行镀膜技术处理,组合使用后,使形成的影像不仅清晰还可以减弱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现代数码相机通常使用带马达的EF电子变焦镜头,自动调整镜头焦距,很多功能使摄影更加便利。

相机的构成及原理(摄影第四课相机的构成)(5)

各种各样的镜头

三、光圈

相机的构成及原理(摄影第四课相机的构成)(6)

光圈F数值越小,代表光圈越大。上图2.8就代表大光圈。

光圈是安装在照相机镜头中直径可以伸缩的光孔,俗称“光圈”。在传统的胶片照相机里光圈一般由数量不等的月牙形薄金属片制成。

光圈的作用:1、与快门配合,控制外界景物反射光线进入暗箱的多少,使胶卷能够正确曝光。2、调节被摄景物的景深的大小。

光圈大小用光圈系数“f”表示,一般标志在镜头筒上。 光圈系数在国际上是统一标定的。不论哪种相机的镜头,只要光圈系数相同,它们的透光量就完全相同。

四、快门

快门是安装在照相机镜头与胶卷平面之间的“光闸”。快门与光圈配合,随着快门开启时间的不同,控制胶片曝光时间的长短。

相机的构成及原理(摄影第四课相机的构成)(7)

传统相机快门

调节快门速度盘,可以改变快门开启时间,控制胶片的曝光量,使胶片得到适合的曝光值。

相机的构成及原理(摄影第四课相机的构成)(8)

大众数码卡片机快门

相机的构成及原理(摄影第四课相机的构成)(9)

数码单反相机快门

五、取景器

相机的构成及原理(摄影第四课相机的构成)(10)

传统相机取景器

取景器是供摄影者观察被摄景物,确定取景范围的机构。设置在机身上部便于观看的部位。

相机的构成及原理(摄影第四课相机的构成)(11)

现代数码相机取景器

现代照相机的取景器一般兼有测光、测距和指示光圈大小、快门速度等数据的显示功能。

相机的构成及原理(摄影第四课相机的构成)(12)

可旋转液晶取景器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经过4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个人认为不管我们设备如何,关键是相机后面的眼睛。

记得以前听过一个事情,记忆犹新。在国人炫耀高端相机的时候,外国友人用普通卡片机都能拍出大片。还是那句话——设备能提升就提升,但关键还是相机后面的眼睛。这就是为什么第一课要讲摄影家的眼力,而不是马上教如何使用相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