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苏醒,处处都散发着勃勃生机。而且,春天还一个是梦幻的季节,处处都引发着人们的遐想。从古至今,人们对春天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一直以来,探春都是一项非常流行的民间活动,也可称作踏春,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春游。早在先秦时期,春游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那个时代的青年男女们,常常在春天邀上三五好友,于春日里结伴出门游历,踏青寻柳,赏花看山,听鸟鸣流水之声,闻百花盛开之香,好不惬意。

古代男女几岁避嫌(违背了封建礼教吗)(1)

然而,春游在不同时代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魏晋时期的春游,尽显魏晋风流,多有精神风骨。而唐宋时期的郊游,多为文人之游,饮酒赋诗乃当时春游的一大特色。

但兴起于先秦时期的春游,浪漫之风盛行,谈情说爱是这个时期的一大特点。先秦时期,是一个思想开放的时代,为了方便青年男女寻找自己的心仪伴侣,当时的统治者甚至还设定了大型春游相亲节日——“上巳节”。上巳节,因选取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而得名,素有古代“中国情人节”之称。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封建礼教非常严格,男女授受不亲,别说男女在一起谈情说笑,就连男女私下见面的机会都基本没有。而且,古代女子更是没有自由可言,她们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未出阁的姑娘们一般都是养在深闺。平时除家中的父母兄长,外人她们几乎无缘相见,更别说与异性有交往的机会。

但是,只有在每年的春天来临时,她们才会像放飞的燕子,能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相伴嬉闹,在楼台水榭结伴畅聊心事。因此,春游几乎成了她们寻找伴侣的唯一机会。

古代男女几岁避嫌(违背了封建礼教吗)(2)

当时,在郊游期间,国家不仅不会干涉男女交往,反而还会暂时废除封建礼教的束缚,倡导男女婚配。所以,寻知己、寻姻缘,成了当时春游的一大特色。

而且,《诗经》中有很多关于爱情的诗篇,都发生在春游之时。其中,《国风·郑风》里有首诗叫《出其东门》。而《出其东门》中一开头就是“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讲的是当时的郑国人喜欢春游,出了城东门之后,满眼望去都是花枝招展的郊游女子。

此外,《溱洧》中提到“士与女, 殷其盈矣”,意思是,在溱水和洧水边,到处可见来春游的郑国男女。场面非常热闹,人声鼎沸,阵仗堪比今天我们很多城市办得风风火火的相亲大会。更有甚者,连我们的孔圣人,都对春游之事,非常赞同。

在《论语·先进》中,孔子的弟子曾点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对于学生的春游想法,孔子说:“吾与点也!”可见,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约上几个成人、几个小孩,沐浴、吹风、唱歌,惬意得很。

古代男女几岁避嫌(违背了封建礼教吗)(3)

此外,从这些点滴的记载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春游之风在那个时代是相当盛行。而且,谈情说爱的求偶式郊游,也成为了先秦时代春游的一大特征。在一起结伴郊游的过程中,男男女女相互增进了解,两情相悦,最后,互赠信物私订终身,很多佳偶良缘都是在踏青春游中成就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子的父母,时年65岁的老父叔梁纥与15岁小姑娘颜徵在,便是在春游中结下的姻缘。司马迁的《史记》中,一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后人对“野合”一词有诸多猜测和解释。《说文解字》释义,“野,郊外也。”野,当然也有野外的意思。

当时,叔梁纥与颜徵在的婚姻违背了礼法。虽是夫妻,但不符合礼法的婚姻同样令人为难,所以,他们只能去“野外交合”,这样的解释也有一定的道理。但“野外交合”就一定是羞于启齿的事情吗?就一定是违背封建礼制的吗?在当时,其实并不一定,国家不仅不禁止,反而鼓励这种行为。

据《周礼·地官·媒氏》记载: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古代男女几岁避嫌(违背了封建礼教吗)(4)

可见,每年春季二月,为帮助广大单身男女们顺利脱单,国家甚至规定:适龄未婚男女必须参加春季交友联欢会,并鼓励大家在联欢会上迅速配对、传宗接代。即使男女一起私奔,国家也不会禁止,但是,如果没有配对成功,还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那么,国家提倡野合,是当时整个社会风气不正、荒淫放纵吗?

不是。

在古人眼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鼓励男女野外交和,正是顺应了自然规律,顺应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古人看来,春天万物生长,是人类繁衍的最佳时节。在仲春之月,鼓励男女之间野外交合,不仅符合自然道法,还可以得天地日月之精华,也吻合后来庄子所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同时,鼓励野合之行,也是为了国家的人口繁殖,增强国家劳动力。

那个时代,特别是在仲春二月,许多男女都在春光灿烂之际相约,使野外交合已成为一种美好而神圣的行为。《国风·郑风·野有蔓草》里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一片草地上,一个挂着露珠的早晨,一对青年男女不期而遇,相互倾心,在这草木丛中幽会,欢愉之情,溢于言表......

古代男女几岁避嫌(违背了封建礼教吗)(5)

可见,春游在那个时代,是人们加强感情交流,男女寻找姻缘的绝佳机会,无论是纯粹意义上的交往还是野外交和之事,在当时,都是纯洁而神圣的。

参考资料:

【《周礼·地官·媒氏》、《史记·孔子世家》、《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