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某个作曲家名字的前面加个如“伟大的”、“天才的”等定语是一些专业或音乐修养极高的人的事。像我这样一般的普通的听众,最在意的还是音乐作品旋律是否好听,以及听了之后心里会有怎么样的呼应,仅此而已,否则在伟大的作品买回来听过一次或几次之后,也会束之高阁。比如贝多芬的演奏时间长达近70分钟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这么多年我一次性完整听完全曲的次数一定不超过五次。而他的其他一些作品倒是时常找出来听听,比如他的《三重协奏曲OP.56》。

贝多芬的第三协奏曲(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1)

这首作品OP56当年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就十分喜欢。如同它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两首小提琴浪漫曲一样,那能看到了以斗士形象示于人前的贝多芬精神的另一面,即英雄也有似水的柔情。在这首有三个乐章的协奏曲中,我独爱第二乐章。因为第一乐章还是有常见的贝多芬的豪迈气质,而第三乐章我个人感觉有点闹。而第二乐章一开始,在乐队的轻轻的衬托下,大提琴开始了一段气息温暖且绵长的吟唱,仿佛贝多芬常年紧锁的双眉在慢慢的舒展开来。而不久小提琴则用双弦在大提琴的音区上方将这一主题旋律柔美的重复一遍,并且与随后加入进来的大提琴一起缠绵,而钢琴则在这其中做理性的协调。这几轮下来,让这段长度只有一首流行歌曲或歌剧间奏曲长度的短小乐章散发着古典美气息,美得闭月羞花。

贝多芬的第三协奏曲(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2)

有时我也常常想,有没有人把这首协奏曲给改编了,就如李斯特把贝多芬的交响曲改编成钢琴版一样,把这首曲子改成单纯的钢琴三重奏或是别的其他形式。总之是把乐队去掉,就让这三件乐器安安静静的演奏,那一定是另一种风情。

#音乐笔记##交响曲##贝多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