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超频有没有必要买带k的cpu(不超频就不买带K的CPU)(1)

昨天小狮子的一位朋友准备为未来上市的某大作更换新配置,CPU方面提出了一个要求:“准备买新i7,但是不超频,所以是不是不用买带K的?”其实不超频当然也可以买带K的,至于是为什么,小狮子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解。

首先请大家了解,所谓的“官超”,意思就是“官方超频”;也就是说“出厂前预先设置芯片较高频率”的意思。

“官方”当然就指的是这款硬件的生产商,不过这里面还涉及到两个层面的“官方"。

不超频有没有必要买带k的cpu(不超频就不买带K的CPU)(2)

下面我来慢慢说”官超”这个词汇为什么会成为你选购硬件时的重要意义:

超频是什么?

因为很多因素所致,一批CPU生产下来,它们的体质都是有差别的。

这里随便举一个CPU的例子:

100%可以运行在3.3~3.6GHz频率。

98%可以运行在3.6~3.8GHz频率。

60%可以运行在3.9~4.1GHz频率。

30%可以运行在4.2频率。

这时候芯片制造商就要考虑到成本、竞争对手、价格、市场需求、产品定位和未来发展等等商业方面的因素,最后决定取3.2GHz这个频率位该芯片的默认频率。

然后就可以进行产品分级:

3.3~3.6频率的这些用来做不能超频的;

3.9~4.1频率的做成可以超频的;

4.2频率的做成更高的型号,加价卖;

另外还有2%只能运行在2.9~3.2的,降频降压,就变成了“移动or节能”版。

因为官方体质认定是一个“范围”值,所以也就有了超频这一说。

因为芯片制造商对于CPU体质的要求标准较高,一个默频使用的CPU,原装散热器首先要保证在常温下不至于让CPU过热,还要保证各种影响CPU稳定性的节能选项:自动降压、降频、C1/C1E/C3/C6/C7等都要开启。

如果你可以“关闭了这些不稳定因素”,也就可以获得更高的频率,这就是所谓的“超频”。

这也是大家挑选一些CPU产品时,经常去谈论一颗CPU的体制如何;目的就是看看CPU是否进入一个更好的性能状态;当然你需要一个更好的CPU冷却系统和硅脂帮助辅助散热。平常上网时,你看到的无论是CPU OC还是显卡OC。都代表着他们已经处于超频(OverClock)状态。

不超频有没有必要买带k的cpu(不超频就不买带K的CPU)(3)

官超的方法:默频提升与自动超频?

自动超频一共有三种:Intel的睿频加速、NVIDIA的BOOST加速、AMD的动态加速技术。

Intel默频的提升与睿频加速

睿频严格来讲是官方的一种妥协,它与传统CPU的区别只不过就是一个是动态范围的变化,一个是所有核心同一频率而已。

下面的图表是从1代到6代酷睿i7的默频与大致超频范围,大家可以参考下

不超频有没有必要买带k的cpu(不超频就不买带K的CPU)(4)

请无视红框的这个“异类”

大家可以看到,从二代开始,可以发现长期稳定极限频率跟默认频率的差值越来越小,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一代新酷睿出来,这也就是大家在CPU测评上常评论到“工艺越来越先进、默频越来越高、超频越来越差”的原因了。

超频的目的是增加频率来提升性能,当然超频要承担一定风险、关闭一些功能(节能),所以获得的性能与付出的风险合不合理就成了超频“值不值得”的一个标准。

例如i7 2600K,,四核睿频3.5GHz,超频一般为4.5GHz,超频幅度为28.6%,约能提升25%的性能。如果是CPU瓶颈的游戏,原来40帧就能提升到50帧。如果是一个良好支持多核的渲染程式,原来5小时,现在不到3.9个小时就能完成了。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性能差,在失去一定稳定性和安全性下相对来说比较值得的范围。

我们再来看4790K:

4790K四核睿频4.2GHz,即便超到4.7GHz,也只是超了500MHz,超频幅度仅仅11.9%,性能提升约为10%。CPU瓶颈的游戏,原来40帧只能提升到44帧;原来5小时的渲染,也需4.5个小时。但是在睿频上相对6700K有一定优势,所以当时在群里也有很多小伙伴推荐这款CPU。初步汇总成如下对话:

i7 6700K:我架构比你新!

i7 4790K:我睿频比你高。

i7 6700K:我温控更好!

i7 4790K:我睿频比你高。

i7 6700K:我支持新平台新DDR4!

i7 4790K:我睿频比你高。

i7 6700K:¥%……&*

(以上纯属娱乐)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从2600K到4770K看,默认频率和四核睿频提升不大,直到4790K的出现,当然这个原因是因为第五代酷睿Broadwell核心良品率较低,只好把4770K回炉做一些修改,改了陶瓷电容的排布,提升它的体质,取了个“全新HASWELL”的名字二次(ji)销(ya)售(gao)。

4790K默频照比4770K提升了500MHz,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官方超频”。

NVIDIA的BOOST加速与AMD的动态加速

NV的Boost跟Intel的官超默频和睿频加速有着明显的不同。

NV的Boost逻辑如下:

官方有标注默认频率与Boost频率,例如980ti的默认频率为1000MHz,Boost为1076Mhz。

温度和负载不高情况下,实际Boost能达到更高频率,一般比标称的高200MHz。

温度和负载很高的情况下,Boost频率会越来越低,直到降到默认频率。

温度超过限制,GPU会降频,低于默认频率,然后直到达到温度墙后断电关机。

某些跑分软件驱动不无视温度与TDP限制增加频率。

AMD R9 Nano已经基本接近于NV Boost的逻辑水平,至于R9 280X以前的,跟Intel的睿频逻辑差不多,只是能自动超到限定值而已。

最后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比如最新的华硕ROG STRIX GTX 1080,默认频率为1607MHz,Boost频率为1733MHz,图中的这个1733Mhz的频率,也就是所谓的官超。

不超频有没有必要买带k的cpu(不超频就不买带K的CPU)(5)

注意看红色和绿色的框选

当然因为驱动的辅助和厂商自身显卡的一些设定原因,再不同的环境下也会进行不同程度超频。这也就是更智能是“官方超频”。

超频使用虽然能带来更好的性能,但是同样对CPU的使用寿命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因超频电压较高、CPU发热又较高的使用环境中,都会加速CPU寿命的损失,所以打算超频的朋友操作前请尽量做好功课,尽量在安全电压下使用,最后别忘了配合好的散热器何和硅脂使用。

最后祝有兴趣的朋友超频顺利。

后来群里有人建议用E3 V5。被群主给禁言了→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