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素简,静数流年,

人间有味,最是清欢。

欢迎关注清欢,品读绝美诗词。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1)

诗词,不仅是文人的专属,

那些武将所写的诗词,读来更为气势磅礴。

清代学者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说,古来能写诗的武将只有11个人:

宋沈庆之,梁曹景宗,北齐斛律金、高敖曹,唐王智兴,宋曹翰、岳飞,明郭定襄(登)、汤绩、戚继光,凡十一人。

但实际上,能写诗、善写诗的武将,远不止这些。

今天,分享10位能文能武、诗文流传千古的武将,

最后一位争议很大。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2)

1、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今河南汤阴人。

从20岁起,岳飞先后四次从军,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

他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这首《小重山》知名度略低,且低徊含蓄、风格大异: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秋夜,三更时分,蟋蟀鸣叫不休,

万籁俱寂,淡月朦胧,诗人从梦中惊醒。

梦中是驱逐金兵、征战千里的壮志,

醒来却未老已白头,寒夜独自徘徊。

朝堂之上,议和声四起,阻断回乡的归程。

想把满腹心事都放在琴声之中,

高山流水知音稀,纵弹断琴弦,又有谁听?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3)

绍兴六年至七年,岳飞准备北上灭金,收复中原。

但宋高宗赵构及朝内主和派大加干涉和阻挠,多人被罢免和杀害。

大好的复国形势,却即将付诸东流,岳飞郁愤于心,写下了这首词。

虽然含蓄蕴藉、低回婉转,没有慷慨激昂之语,

却同样表达了隐忧时事、悲愤难言的爱国情怀。

深秋寒夜,秋虫凄切,山河飘摇,

夙夜忧患,愁怀难遣,难以成眠,

诗人隐忧时事,发曲折委婉之声,泄悲凉悱恻之思。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4)

2、唐末·落雕侍御:高骈

高骈(821年-887年),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

他出身将门世家,即山东名门渤海高氏,祖父是南平郡王高崇文。

高骈自幼研读兵书,武艺超凡,曾一箭贯穿两雕,被称为“落雕侍御”。

他镇压过西北党项族叛乱,打退过吐蕃犯边并收复河、渭二州。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5)

这首《山亭夏日》,妍丽清雅,丝毫不似武人: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看那夏日午后,烈日炎炎,

小院之中却绿树阴浓、池塘水清,

微风轻轻吹动,水面荡漾如同水晶帘,

一架蔷薇,开满繁花,香气隐隐浮满整个院中。

这盛夏骄阳下的幽静清新,

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灵动与生机,

诗人不愧被誉为“雅有奇藻”的文学家。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6)

3、唐末·两镇剑南:严武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今陕西华阴人。

严武曾两次出任剑南节度使,抵御吐蕃,以军功得封郑国公。

他与诗圣杜甫是好友,存世诗仅6首,其中3首是写给杜甫的。

这首《军城早秋》,写于第二次同吐蕃交战之时: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昨夜萧瑟的秋风吹入关塞,

寒云低压,月色清冷,满照西山。

催动勇猛的将士,奋勇追击骄狂的吐蕃军队,

不要让敌人的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走。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7)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严武镇守剑南,率兵西征,击破吐蕃军七万多,收复失地,安定蜀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秋高马肥,自古就是少数民族在边境进犯之时,

边关的凝重清寒,正暗喻着局势的紧张。

然而诗人身为镇边将领,斗志昂扬,

酣畅淋漓的诗意中,蕴藏着一往无前的领袖魄力。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8)

4、南宋·战功赫赫:韩世忠

韩世忠(1090年-1151年),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今陕西榆林市绥德县人,中兴四将之一。

他十八岁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金朝和平定叛乱等战争中,屡次立下汗马功劳,最终封爵咸安郡王。

他为人耿直,反对议和,不肯依附权臣秦桧,一度被收回兵权。但因救驾有功,得以善终。谥号“忠武”,死后还被追封蕲王。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9)

这首《临江山》词写于晚年悠游西湖之时:

冬看山林萧疏净,春来地润花浓。少年衰老与山同。世间争名利,富贵与贫穷。

荣贵非干长生药,清闲是不死门风。劝君识取主人公。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

岳飞被害后,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丢失,

韩世忠兵权被收,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告老请辞。

晚年的韩世忠,杜门谢客,口不谈兵,唯好佛道。

赵焕亭在《奇侠精忠全传》开篇中曾引用这首词,并感慨道:

乍看来不过寻常叹世之语,山林枯槁之士,尽能作得出,那游方觅食之辈,敲起渔鼓简板,走到人丛闹市,唱得来且是起劲,也都没人理会。

岂知作这词的人,却是个绝世英雄,铁骨铜筋,身经百战。及至功成名就,却看着个寒透心冷透骨的榜样,所以把盖世雄心,化作达观顺物,表面上大彻大悟,那知正是一肚皮牢骚,两眼眶热泪。

大抵写透了韩世忠作词时的心境。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10)

5、南宋·尽心死命:宗泽

宗泽(1060年-1128年),字汝霖,今浙江义乌人。

他虽然是进士出身,却刚直豪爽,沉毅知兵,曾任磁州兼义军都总管,大败金兵。

赵构即位后,宗泽留守开封,曾多次上书力主北伐,朝廷却不予理会。因壮志难酬,他忧愤成疾,临终三呼“过河”而卒。

这首《早发》,平平淡淡却尽显军威:

繖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队伍里垂着伞盖,马蹄踩踏着黄沙,

山遥遥,水迢迢,沿路开遍了野花。

眼观敌我形势,战术早已成竹在胸,

兵马缓步前进,三军肃静无人喧哗。

诗中写的是一个行军的清晨,

自然宁静,远山长,流水悠,

队伍肃静,只能听到马蹄沙沙。

军队纪律严明,主将成竹在胸,

没有一个豪迈文字,却写出了为将风度。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11)

6、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孟诸,今山东蓬莱人。

他是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转战于闽、浙、粤之间,抗击倭寇十余年,基本扫平沿海倭患。

他也是风流倜傥,爱好读书的儒将。

这首《望阙台》,便是代表作: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在大海苍茫清寒的波光中,

我已与倭寇周旋十年之久。

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那繁霜正如我心头热血,

洒向群峰,染红片片秋叶。

这首诗写于戚继光担任福建总督期间,

概括了自己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战的生涯。

诗人登上望阙台,极目远望,

千峰万壑,枫叶流丹,如霞似火。

那满目的鲜红色彩,正如赤诚情怀,

激荡着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12)

7、明朝·边关牺牲:汤允绩

汤允绩(?-1467年),字公让,今安徽滁州凤阳县人,开国大将汤和之曾孙。

明宪宗成化三年,鞑靼一支几千兵的队伍入侵孤山,孤山堡是延绥东路第一雄关,鞑靼兵久攻不下,掠走孤山川众多居民。

参将汤允绩明知不敌,但为救回民众,带领一百多军士,奋不顾身追击敌军,在长城边与敌接战。战至天明,鞑靼退去,百姓救回,汤允绩殉难。民众涕泪俱下,捐棺将牺牲的全部将士装殓。

他擅长写诗,被称为景泰十才子之一。

这首《浣溪沙》词,清淡雅致:

燕垒雏空日正长,一川残雨映斜阳。鸬鹚晒翅满鱼梁。

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小庭孤坐懒衣裳。

初夏时节,燕子垒巢,鸬鹚晒翅,

石榴树上花欲燃,墙边竹笋已经长高,

诗人懒洋洋地坐在庭院中,

天气和暖,黄昏时分也不需要再添衣服。

借景抒怀,清雅别致,颇有林下之风。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13)

8、明朝·边防长城:郭登

郭登(?-1472年),字元登,今安徽滁州凤阳人,武定侯郭英之孙。

郭登出身武将世家,自幼喜谈军事,智勇双全,治军严明,战功赫赫。

郭登诗才咨肆,擅草书,能绘画,晓音乐。其诗或沉雄浑厚,或委婉生动,语言平易而含义隽永,被称为明代武将能诗之冠。

这首《经旧战场》气势恢宏:

一夜西风卷汉旌,连营兵甲散如星。

孤臣独抱终天痛,诸将难逃误国刑。

自恨中原无猛士,谁知高庙有神灵。

黄河白骨斜阳里,衰草连天战血腥。

借战场遗迹,叹当世战事。

秋风卷起残旗,白骨映斜阳,

衰草连天,血腥气经年不散。

感叹国无猛士,孤臣守关,

而朝中诸将,畏缩无能,只会误国。

情景交融,悲壮激昂,感人甚深。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14)

土木之变后,明英宗被瓦剌挟持至大同城边,贪生怕死,叩关叫门。守将郭登拒不开门,反而设计诱敌,力挽狂澜稳住局势。

明英宗复辟后,以此为罪,将郭登下狱论斩,在朝中大臣竭力反对下,才改为流放,贬往甘肃。

明宪宗即位后,恢复郭登爵位,认命他为甘肃总兵官。后回归京城,累迁至中军都督府事,并提督神机营、十二团营等。

他病逝后,明宪宗为其辍朝一日,追封定襄侯,谥号忠武,并赐祭葬。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15)

9、宋朝·开国名将:曹翰

曹翰,宋初名将,今河北大名县人,原为后周世宗帐下,后转仕北宋。

曹翰好谋善战,轻财好施,赵光义称他“智勇无双”。

他战功卓著,征伐西蜀,平定剑南、金陵等地,攻克太原。据史书记载,他为人阴险狡诈又多智谋,喜欢夸诞、贪污货财,饮酒几斗能不醉。

这首《内宴奉诏作》,写于宋太祖宫宴之上: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

诗中写出了一名老将空怀武艺韬略,却投闲置散、无法建功立业的苦闷心情。

颔联是传诵一时的名句,被写入《宋史》。不仅对仗精妙,更形象地概括了两个时期。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16)

国难当头之际,顶盔贯甲、驰骋沙场,为救国家危难而悍不畏死;

国泰民安之时,位低身闲、家中贫寒,却不愿卖掉曾杀敌立功的宝刀。

宋代重文轻武,据《青箱杂记》载,曹翰随宋太祖平定江南有功,但不得重用,数年没有升迁。

一日,太宗在宫内设宴,曹翰身为武官无法参与,于是他对太宗说,“臣少亦学诗,亦乞应诏”。

太宗命他以“刀”字为韵,曹翰顷刻间便写出此诗。太宗读后为之恻然,将他升迁数级。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17)

10、元朝·镇国将军:张弘范

张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畴,人称张元帅,今河北保定市定兴县人。

张弘范是元朝初期的重要将领,名将张柔之子,参与襄阳之战,破襄樊、下郢汉、收福建、平岒南,曾击败文天祥与张世杰,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

他著有《淮阳集》传世,雅韵清,词雍容,《古今词话》称其“风调不减晏小山”。

这首《鹧鸪天·围襄阳》词,写于襄阳之战:

铁甲珊珊渡汉江,南蛮犹自不归降。东西势列千层厚,南北军屯百万长。

弓扣月,剑磨霜,征鞍遥日下襄阳。玉门今日功劳了,好去临江醉一场。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18)

张弘范的父亲张柔,生于1190年,当时宋王朝南渡已63年。

张弘范自幼生长在金人的统治下,家族世代务农。

1213年,蒙古军南下,河北打乱,张柔聚集乡邻亲族千余人,建立地方武装以自保。后被金人招安,封其为定兴令。

1218年,张柔率军与蒙古军战于狼牙岭兵败被俘,归顺蒙古。

张弘范出生时,张柔已经升为万户,是独据一方的汉军首领,而金朝已经灭亡四年了。

他自幼读书,是文武全才。不仅擅于骑射,而且以善马槊知名于时。

在南征襄阳时,他被封万户,为丞相伯颜提了困襄阳、断粮道、筑建一字城等计策,取得赫赫战功。

这首词就写于此时,“玉门今日功劳了,好去临江醉一场”,

据鞍纵横,横槊酾酒,叱咤风生,何等意气风发。

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繁霜尽是心头血)(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