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荐不偏见,偏见不片面

hello,大家好!

我是孤独的小水怪!

为了避免与大众审美脱轨,响应社会主义共同进步的号召。就在刚刚,我看了环太平洋的续作———环太平洋【雷霆再起】(为了加强观影体验我TM买的还是个4D票)

不得不说电影总体看下来我还是觉得OK的。

环太平洋2的细节(看完环太平洋2我觉得OK)(1)

可能你们也发现了,今天不是小熊介绍了?他昨天因超高的期待得不到回应,整场被尴尬至极,想起前段给大家推过这部电影,心中万分焦虑,万分懊悔,以至于去修佛了。。。

默哀一秒。。。

好,我们继续

( 以下内容可能涉嫌剧透 )

首先撇去剧情节奏仓促,人物对白繁琐,结尾草率这几大缺点不说,我就想听【环太平洋1】的BGM,你TM居然只给我放一遍?还是随随便便的“噔”两声,我就是来听“得噔噔噔噔 噔噔噔噔噔”啊喂!!!很多地方都可以“噔”啊!!!你为什么不“噔”啊!!!

其次就是片中多次出现的蹩脚中文戏份,显而易见景甜才是这部戏的真正主角。不得不说作为神秘的干爹力量推出的【景甜宇宙】的第三部作品后(前两部为【长城】以及【金刚:骷髅岛】)景甜与怪兽可谓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长城》和中国的古代怪兽刚正面,在《金刚:骷髅岛》和外国的近代怪兽搞交际,在《环太平洋2》同宇宙的未来怪兽撕逼,古今中外宇宙的怪兽都被她打完了。

环太平洋2的细节(看完环太平洋2我觉得OK)(2)

还有就是打了半天最后从十几公里的大气层开敞篷俯冲下来撞死怪兽是什么鬼?莫非是你有没见过一种从天而降的掌法?

环太平洋2的细节(看完环太平洋2我觉得OK)(3)

超高速的情况下巧妙的抓住契机,在距离撞击的前几十米巧妙地从机甲上跳下来又是闹哪样?展示Chinese 轻功吗?重力加速度减去离心力等于空中3600°?

(牛顿的棺材板我快要压不住了)

环太平洋2的细节(看完环太平洋2我觉得OK)(4)

不得不说,这次的续作挺失败的。烂番茄新鲜度67%,MTC42分,豆瓣5.8分并且还在逐渐下滑的趋势。

其实再看这部电影前水怪我就有这样的顾虑,执导【环1】的吉尔莫·德尔·托罗为了自己的《水形物语》而选择放弃了《环2》,选择只担任该片制片人角色,所以导演换成了斯蒂文·S·迪奈特。

因为没有了原来那个对怪兽机甲有着自己独特理解的顶梁柱,所以影片也注定失去远了的光辉。

要知道,环太平洋系列最初的构架设想就是根据日本1995年庵野秀明执导的动漫【EVA】衍生而来,但在前作中被吉尔莫·德尔·托罗并没有过多的照抄照搬,而是倾注了一些自己的理解,金属机甲的笨重感,贴近现实的武器与打斗动作,以及恰到好处的BGM燃点,在充满特摄片文化的怀旧气息同时又不失好莱坞特效片的视觉酷炫,对于机甲爱好者来说可真谓是一份不一样的视听享受。

在机甲与怪兽面那种庞大的震撼感,几百甚至上千吨重的钢铁之躯在挥拳一刻的物理延迟,还有香港雨夜的那场恶战,无处不彰显着托罗对影片细节的把握。

反观【环2】机甲设计耗时4个月,机甲大战历经9个月,怪兽合体由5家公司的1600名员工花费5个月打造而成。虽说机甲在一定程度上的得到了升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太脱出人类科技,无论是在打斗的动作还是战斗场景的细节把控都更加华丽流畅,但这中过分追求画面美学的做法显然是费力不讨好,机甲们再没有那种庞大笨重震撼感,而怪兽也感觉更加的拟人化,失去了先前那种没有目的一味破坏的蛮劲。要不是之前有过时间铺垫,很容易让观众感觉这技术已经是上部几百年后的成果,整个过程下来就给人的感觉就像去年上映青少年科幻片【超凡战队】的升级版,隐约里又些许透露出一些【变形金刚】的气息。从而导致了甚至很多人感觉第二部的特效比前作更差。

可见细节处理的好,即便把剧情写成【奥特大战葫芦娃】也能得到观众们的认可,但是被万达收购后的传奇影业似乎并没有把这些考虑进去,仍旧我行我素的贯彻“花钱做超炫的牛逼特效才是王道”的理念。按照这样的形势下去,第三部可能会在雷人的道路上走出新天地。

所以最后水怪觉得之前小熊推荐大家去观影确实挺扇脸的,如果你是一个24K纯正的机甲迷,就不要报以太高期待的心态去观看这部【环2】。

毕竟 “ 机甲才是男人的浪漫————鲁迅 ”

环太平洋2的细节(看完环太平洋2我觉得OK)(5)

我是小水怪!

下期见!

88

本期编辑:片荐--小水怪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

本文为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