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中晚期,朝堂之上聚集了一批资历老、辈分高的老臣,满人中有阿桂,汉人中有刘墉、纪晓岚、王杰、董诰等人。这些人都是历经宦海沉浮,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乾隆对这些老臣可谓知根知底,颇为信任的。

和珅是让谁给扳倒的(和珅不怕阿桂也不惧刘墉)(1)

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匹黑马——和珅。或许是民间传闻渲染程度过深,有人以“不学无术”来形容这位权臣。这种看法不甚准确,在以科举为正途的清代,和珅其实并没有多少资历,也是靠着在八旗官学咸安宫官学经过多年苦读,再加上天资聪颖,而被乾隆发现的。

和珅受宠应该来说要分为两个阶段,即乾隆禅位之前和之后。在乾隆六十年以前他还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他从一个侍卫火速提拔为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并抬入正黄旗,这种超常规的升官速度是历代所罕见的。但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尽管和珅位极人臣,可是在大清一百五十多年的政体结构中,上有乾纲独断的乾隆皇帝,下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老臣。实际上留给和珅辗转腾挪的空间并不大。

和珅是让谁给扳倒的(和珅不怕阿桂也不惧刘墉)(2)

也就是说,在乾隆禅位之前,和珅权势虽大却做不到一手遮天,为所欲为。乾隆宠信和珅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应该还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至少不会让他染指皇权或是独揽朝政。这也是乾隆帝驾驭群臣的一个十分高明的手段,一边宠信和珅,一边又加恩上述的几个老臣来牵制他。

王杰也是一个深受乾隆特别识拔的大臣。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背景,王杰与和珅逐渐走向对立面,敢于公开与和珅唱反调。乾隆二十六年,乾隆帝将王杰由一甲第三名钦点为状元,据称原因有二:一是大清国建国以来中国大西部还没有产生过状元;二是见其试卷字迹,觉得似曾相识,心生喜欢。

王杰比阿桂年轻九岁,也是数十年圣眷不衰,由翰林学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书一路提升。五十一年四月,命为上书房总师傅;十二月,在军机处行走,次年入阁,时年已经62岁。比他年轻25岁的和珅,一年前便成了文华殿大学士,至于入军机处,更是早了整整十年。

和珅是让谁给扳倒的(和珅不怕阿桂也不惧刘墉)(3)

从官职上看,王杰与和珅都是军机大臣、大学士,按清代的说法,他们都可称为宰相。可是两者又有不同,年纪轻轻的和珅兼吏部尚书,管理户、吏两部,皆属要害部门,而王杰只是管理礼部事务,显然权力不如和珅。

资历最老的阿桂以军功起家,惟有他能与和珅相匹敌,可是阿桂为人素来谨慎低调,不愿与和珅撕破脸;刘墉为官也是两边不得罪老好人一个。那么剩下的只有王杰冲锋在第一线,公然抵制和珅。

王杰其人初看平易和蔼,通常待人处事亦如此,但性格却刚直不阿,素来厌憎善于逢迎、逞能逞才、行事诡诈的和珅,尤其痛恨他的贪婪纳贿。遇有和珅试图夹带私货、安插私人之事,阿桂等人还有些顾虑,要留一点余地,王杰总是当即反驳,不留情面。

和珅是让谁给扳倒的(和珅不怕阿桂也不惧刘墉)(4)

乾隆对他们两人之间的“恶斗”是了然于心也是喜闻乐见的。吊诡的是,和珅每次与王杰交手总是败多胜少,这背后就是乾隆帝力挺王杰。自从乾隆打掉了鄂尔泰和张廷玉的朋党之争后,其后的首辅如傅恒、刘统勋、高晋、阿桂等人皆不立门户。而和珅为权欲所驱使,大开贿赂之门,所以被王杰指责攻击,和珅也识相,只有羞愧的份。

和珅对王杰可谓恨之入骨,但却找不到他的短处。有一次,和珅终于打听到王杰在家乡的房产很多,甚至有几个府邸,于是添油加醋在乾隆面前构陷王杰。乾隆听后又惊又怒,对一向清廉的王杰顿生疑窦,下令让陕西巡抚暗中察访。结果是,陕西巡抚赶到王杰老家一看,只有一座失修多年的老宅,如同寒门百姓,至于和珅所说的几个府邸,而是另外一家姓王的大户。

和珅是让谁给扳倒的(和珅不怕阿桂也不惧刘墉)(5)

陕西巡抚据实密奏,乾隆帝看到奏折后大为感慨,他召来王杰说:“卿为宰相,而家宅太陋,今命内务府拨款三万两修之。”和珅得知此事后,后悔不迭,陷害不成反而意外得捧了王杰一把。此后,和珅对王杰更加畏惧,在他面前做事说话都十分收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