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离开这个世界时,作告别,世俗的理解和认定是遗嘱、遗言。

实际情况是留有遗嘱的是少数人;准备好遗言的人一定不少,但往往都没有意识到今天就要翘掉……

更多的人离世时留下的则是一行泪水,为什么?是留恋着这个世界,留恋着他的亲人,当然也有心疼自己的成分……

每个人死去的时候都有遗憾(大多数人离世时)(1)

网络图片

在此,跟大家分享一则事例。

李老太,病危了。一个星期前,床位医生就跟家属沟通过了,病人情况相当地不稳定,随时随地都有走的危险。

李老太有三个子女,都成家立业了。老大是儿子,老二是女儿,老三是儿子。老大、老二在苏州,老三在外地做生意。

老大、老二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打电话给老三。但是,老三有档大生意决定到他公司的存亡,他要半个月后才能回来。老大、老二理解老三的处境,跟医生去商量,能否将他们的母亲的生命维持到半个月之后。

每个人死去的时候都有遗憾(大多数人离世时)(2)

网络图片

医生一口回绝,绝对不可能的事,能拖一个星期已是奇迹了。

至今为止,生命仍旧有许多尚待解开的谜团,医生能确之凿凿这样说,这事已没有悬念了。

老大、老二宽慰着老三,做好这单生意就是对娘最大的孝心。至于目前的事,有他俩在娘的床前行孝。

老大、老二携家人,昼夜守护在李老太的病床前。

李老太仿佛真的处在了弥留之际,双眼紧闭着,除了晚上几个小时昏睡中之外,其余时间嘴里如同在说天书一样,呢喃着谁也听不懂的话,而且有节奏有起伏,好像也赋予了情感……

一个星期悄然过去了,老大、老二把老娘的身后事的细节都落实到位了。但是,李老太仍旧在呼吸着,仍旧呢喃着谁也听不懂的话。

每个人死去的时候都有遗憾(大多数人离世时)(3)

网络图片

老大、老二去问医生了,他们老娘是什么情况,是否会出现奇迹?

医生回答谨慎了,“目前是深度昏迷接近植物人状态,至于何时咽气,不好说了。好像一个人在横渡运河,在负重前行,没能力到达彼岸是肯定的,什么时候坚持不住了,这就难说了……

病房里一个上了年纪的护工老太,跟老大、老二说,“你们的妈妈要等你弟弟回来。”

护工的话能信,当然听医生的。

老大、老二像耗尽了力气,瘫了一样,身体疲倦外心累了。既然他们的老娘已进入了植物人状态了,他们任何感情上的付出是得不到回应的是无益的。他们现在的责任就是看护,跟守护一束寒风中的烛光一样。

李老太病床前的人散去了。常常留有一个人守着,这人有事就请医院里的护工代劳。

半个月过去了,老三回来了,大家又聚拢在了李老太的床前。

老三在他老娘床前跪下了。“妈,我回来了。”

每个人死去的时候都有遗憾(大多数人离世时)(4)

网络图片

让李老太儿子们、女婿、媳妇、孙辈们惊魂的事发生了,李老太停止了天书般的呢喃了。睁开了眼睛,泪水涌了出来,顺着脸颊淌着。

李老太的一个孙子转身就跑,大喊着,“医生,我奶奶醒了。”

李老太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且十分安详。

李老太的儿子、女儿及家人大哭了起来,他们的老娘真的在等她的儿子回来,她虽然处在弥留之际,但是她的思想始终存在着,只不过她再也没有能力表达罢了。

由此,我们能看到,生命并非始终是霞光;由此,我们能感慨:

人老了,表达观点、参与事务的能力越来越弱,话语权也会日益削弱,这好像是人性使然。

支撑老人存在感强度的只有二件东西,财富和人生的厚度,这二件东西会给世人带来光辉和影响力。

如果,这二件东西微不足道的话,老人会如同物化一样,遁入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他明知道自己很孤独,但是只能无奈地默认。

老人的孤独是无奈的悲哀,几个人会懂,懂了几个人会细心地去琢磨,去理解。

每个人死去的时候都有遗憾(大多数人离世时)(5)

关爱性命,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