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作为江苏江北首座“万亿之城”,南通的城市综合实力、发展能级、战略地位都已经迈入一个全新高度。站在新起点,地处江海交汇的南通如何再创高质量发展“沧桑巨变”?8月5日,南通市召开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了近年来推动沿海发展的主要成就,对于未来,南通将系统推进沿海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全国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

江苏南通开发区海滨城市(经略海洋看江苏③)(1)

打响“南通制造”,造临港产业新空间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之本,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抓住制造业就是抓住了产业发展最坚实的根基。

一直以来,南通坚持项目为王,发展根基不断夯实。南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陆卫东介绍,近三年,全市每年新开工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超百个,千亿级中天绿色精品钢和百亿级桐昆聚酯一体化、益海嘉里项目等一批“顶天立地”的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江苏南通开发区海滨城市(经略海洋看江苏③)(2)

同时,随着新出海口影响力不断扩大,项目集聚效应加速释放,去年以来,大通州湾累计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62个、总投资1773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6个;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总投资800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4个。

创新成为了南通最硬核的发展引擎。现代快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南通的创新成绩可以用“353”来体现:5G、物联网、第三代半导体等三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五大产业集群产值均超千亿元,生物医药、新能源、绿色环保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江苏南通开发区海滨城市(经略海洋看江苏③)(3)

△大通州湾规划展示馆

创新也体现在统计数据上:南通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37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8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8.7%。

南通近期发布的《“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至202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3300亿元、占全省30%以上,这座滨江临海城市正在探索一条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路径。

江苏南通开发区海滨城市(经略海洋看江苏③)(4)

据南通工信局局长曹海锋介绍,下一阶段南通将全力构建“龙头带动、配套跟进、全产业链发展”的产业格局,聚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更深层次开展产业集群培育;二是更优服务推动临港项目建设;三是更大力度培育临港优质企业。

江苏南通开发区海滨城市(经略海洋看江苏③)(5)

△通州湾高端装备临港产业园

“推动船舶海工、高端装备、新材料等规模大、发展水平高的临港产业集群,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推动新能源、绿色环保等增长快、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迅速形成规模效应。”曹海锋说,南通还将大力实施“1521”工程和小微工业企业列规增收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一批临港企业达到200亿、600亿、800亿或更高能级。

打造“南通好通”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要致富先修路,经济发展离不开畅通发达的现代交通体系。

江苏南通开发区海滨城市(经略海洋看江苏③)(6)

△通州湾作业区“2 1”码头工程

“十年磨一剑”,作为江苏唯一的滨江临海城市,南通为打造江苏新出海口、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新枢纽不遗余力、敢于投入。数据显示,2021年南通完成交通投资230亿元,同比增长42%,并计划2022年完成交通投资316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162亿元。

截至目前,南通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南通港总体规划成功获批,吕四起步港区“2 2”码头建成运营,主体港区“2 1”码头顺利开工,洋吕铁路等集疏运工程全面推进。

江苏南通开发区海滨城市(经略海洋看江苏③)(7)

“通道 枢纽 网络”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已基本形成,南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雏形初现。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宁表示,面对机遇和挑战,南通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全市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统筹推进全市交通重点工程涉及的重大事项。同时将加强与上级汇报沟通,争取将沪通城际、南通至小洋口高速、通沪高速北延等项目纳入上位规划。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投资1500亿元,力争完成2000亿元。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内河到码头、铁路进货场、海港通大洋’的高效集疏运体系,建成高能级、强竞争力、极富潜力的现代化湾区,构建公铁空、江海河立体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实现更多的‘天堑变通途’。”陆卫东说。

江苏南通开发区海滨城市(经略海洋看江苏③)(8)

紧扣“江风海韵,现代都市”守护江海生态本底

经济发展背后是人民辛勤的付出,增进人民福祉才是经济发展终极目的。

一直以来,南通都是一座人文气息浓郁、生活气息满满的城市。2021年,南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7289元、29134元,增长9.2%、11.4%;人均住户存款为全省第一。

“南通聚焦民生实事和文化建设,公共服务均衡化走在前列,江海文化品牌也不断擦亮。”陆卫东表示。据悉,南通长期照护保险试点经验全国推广,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保持全省领先,医养结合、医联体建设等国家级试点扎实推进,“一老一小”品牌享誉全国。南通博物苑、张謇纪念馆等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功跻身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国家级试点城市,“平安南通”实至名归。

一手抓人文建设,一手推进现代化建设,南通自2021年起就紧扣“江风海韵、现代都市”的发展目标,统筹推进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

江苏南通开发区海滨城市(经略海洋看江苏③)(9)

“对沿江沿海约730平方公里区域整体规划设计,优化景、产、镇、村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大江大海风光带、江海风貌城镇带、诗意田园乡村带、沿江科技创新带、沿海高水平产业带建设。”南通市发改委主任尹建勇说。

接下来,南通将继续优化陆海空间格局,统筹推进沿海“一核两组团”整体发展,加快提升“大通州湾”核心城能级和品质,强化吕四、洋口组团服务功能,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推进沿海特色风貌塑造,深化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打造圆陀角—吕四渔港“缤纷百里”最美海岸线,加快塑造一批江海特色镇村、文旅项目和历史文化地标。

现代快报 见习记者 龙秋利 记者 熊平平

(部分图片来源于南通市委宣传部 编辑 周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