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观众为主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每一段戏都要考虑观众的感受,要确定里面的内容是有吸引力的,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希区柯克最悬疑的电影?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希区柯克最悬疑的电影(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的十三个电影技法)

希区柯克最悬疑的电影

1.以观众为主

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每一段戏都要考虑观众的感受,要确定里面的内容是有吸引力的。

人们是去戏院找乐子的,就像座云宵飞车一样,翻云覆雨后还是很安全。戏院是安全的地方,希区考克了解这点,所以他会往观众身上丢东西,把他们抛下悬崖,带他们偷窥危险的恋情,知道当他们走出戏院后,又要回到正常生活,电影越有趣,越多人会再回来。

2. 以情绪构图

制造情绪 - 像: 恐惧、欢乐、惊讶、悲伤、生气 - 是拍每一场戏的终极目标。想知道摄影机要放哪,就要先知道那场戏要制造什么样的情绪。情绪来自角色的眼睛,镜头远近可以控制情绪的强弱。特写会让萤幕充满情绪,镜头拉远,情绪会消散。突然从远景跳到特写会让观众惊讶。从演员头上奇怪的角度拍,可能代表特别的意义。

希区柯克用这个原则去安排他的每一场戏,控制观众何时情绪该激昂,何时该放松。他把这个比喻成作曲,只是,他不是在玩乐器,他是在玩观众。

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故事板

3. 不要把摄影机当摄影机

摄影机可以是人,游走房中寻找可疑物。这会让观众更有参与感。许多电影开头都会有摄影机游走,介绍电影关键物件的镜头。

希区考克从默片起家,没有声音,必须用画面说故事。但1930 年,当声音来时,一切都变了。一切都变成对白导向,电影开始仰赖演员对话。他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用画面说故事,不要只把摄影机当摄影机。

《家庭阴谋》故事板

4. 对白本身没意义

人们对话,通常不会把内心最深处的想法讲出来。一个对白可能很琐碎、无聊、一般般,但讲的人的眼睛通常会透露他真的想要什么。一场戏的重心绝对不要放在角色说的文字上面,让他们同时做别的事情,用举手头足拍出他们内心的想法。除非真的有必要,在用对白说故事。

所以,电影人要填满的不是对白的页面,而是电影画面的框框。

《海角擒凶》的故事板

5. 观点式剪接 (Point of View Editing)

詹姆斯 史都华在看一个地上的陷阱,接他微笑的画面。

詹姆斯 史都华在看一个女人脱衣服,接他微笑的画面。

两个同样的微笑,但意思完全不一样。

不用对白,把想法植入观众脑中,就是观点式剪接。这是主观式的电影技法 (subjective cinema) 。拿主角的眼睛,利用剪接,给他东西看。

从演员的特写开始

剪到他看到的东西

回演员看完的反应

重复

可以在主角与他看到的东西之间交互剪接,增加戏剧张力。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法,有时比好的演技更有力道。更上一层楼的方法,让主角走向被看的东西,再跟拍他转换视点的样子,这样观众会认为主角在分享他的私人秘密。这就是希区考克所谓的 "pure cinema" (纯粹电影)

注: 观点模式下,如果另一个人在看主角,他就要往镜头里看。

《群鸟》的故事板

6. 蒙太奇给你力量

一系列特写镜头组成的叙事,是基本的蒙太奇技法 (montage)。这跟一堆不相干镜头组成的叙事不一样。这是设计过的,一只手、一张脸、一把枪、一个背影,串起来的故事,用这样的方法讲一个事件,只秀你想秀的部份,可以诱导观众,而且能完全掌握节奏。

希区柯克说这是:「把画面的恐怖感,传到观众脑中。」惊魂记中有名的淋浴戏,用一系列的画面,把最暴力的地方避掉,你不曾看到刀戳进女主角的体内,但最暴力的画面,发生在观众脑中。

基本原则: 重要的东西,用特写拍,确定观众有看到。

《精神病患者》剧照

7. 简单易懂的故事

如果你的故事很复杂或要往前追朔才能懂,它就很难产生悬疑感。希区柯克片中的悬疑感来自 - 简单、直线式、好懂的故事。一个精简的剧本才会产生最大的张力。故事要有张力,就要把不必要的东西拿掉,只留下能抓住观众的元素。就如希区考克说的: 「什么是戏剧,就是,把生命中无聊的地方拿掉...」

太抽象的故事,很难懂。这就是为什么希区柯克喜欢用「犯罪故事」 - 里面有侦探、间谍、刺客、和逃脱警察追捕的人。这样的剧情比较好玩弄观众的恐惧心,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家庭阴谋》故事板

8. 打破刻板印象

让你的角色跟大家预期的不一样。把金髮傻钮变聪明绝顶,给古巴大佬一个法国口音,让那些作姦犯科的都逍遥法外。给角色猜不到的个性,让他们做一些跳脱之前铺陈的决定。这些讽刺的角色在观众心中搞不好更贴近人生,他们身上也更适合怪事发生。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罪犯,常是你完全想不到的上流社会份子。警察与政客是二百五,无罪的都被指控,坏蛋都不会被处罚,因为没人怀疑他们。这样,角色就可以不停带给观众惊喜。

《家庭阴谋》故事板

9. 用幽默感增加张力

希区柯克的故事中,「幽默感」是很重要的元素。可以像在对角色恶作剧一样,给他一个最讽刺的事件,让最糟糕的事情发生,用这个来制造张力。

在 Marnie ( 艷贼 ) 中,女主角 Tippi Hedren 蒂比海德伦,在偷办公室保险箱的钱。她正要离开时,清洁阿姨刚好在隔壁打扫,阿姨是状况外的,但女主角绝对不能被她看到,观众这时一定希望女主角能顺利脱逃。所以,当清洁阿姨越靠近女主角,紧张感就越高。

希区考克喜欢用滑稽的老太太在他的电影中增加一种天真的幽默感。这些老太太通常都很有主见、长舌、对犯罪持很乐观的态度。如果有人正在犯案,她们搞不好还会帮忙。

《大巧局》的故事板

10. 两件事同时发生

可以让两个不相干的事情同时发生,观众会专注于一个事件,而会一直被另一个事件打断。通常另一个事件,只是个好笑没意义,用来挡路的事件而已。

在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 擒兄记 ) 中,一群不速之客来到了一个旅馆房间,男女主角正如火如荼的在电话中吵架,观众也看的很紧张。这时,不速之客无聊的嬉闹喧哗,跟认真的吵架就形成一个很大的对比。或是,在 Spellbound ( 意乱情迷 ) 中,女主角 Ingrid Bergman 看到一张门缝中传来的纸条,她正要弯下去拿时,她同事突然进来,开始问男主角在哪,完全不知道她就踩在男主角传来的纸条上。这种拍法,观众反而会更注意正在发生的事。

希区柯克的《海角擒凶》的指导故事板

11. 悬疑感来自资讯的供给

资讯的供给,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非常重要。方法是: 秀给观众看戏中角色没看到的东西。如果有东西要伤害角色,一开场就秀给观众看,之后,让那场戏正常演下去。不时的提醒观众有东西要伤害主角,会让紧张感加温。但记得,角色脑中是没有悬疑感的,他们是状况外的。

在 Family Plot ( 大巧局 ) 中,希区柯克在角色不知情的情况下,先给观众看车子漏油的画面。在 Psycho (惊魂记) 中,观众比警官马丁更早知道妈妈是个坏蛋,所以,当警官马丁进到妈妈家时,紧张感就来了,这段也成为希区柯克影史中最刺激的一段。

「悬疑感来自资讯的供给」 - 希区柯克

《群鸟》的故事板

12. 大反转、大惊喜

当你抓住了观众的心,不要给他们所期待的结尾。有炸弹,也先不要爆,声东击西,带他们往另一个方向 (misdirection 是导演很重要的技法) 在他们不注意时,把地毯抽掉,给他们一个大反转、大惊喜。

在 Marnie ( 艳贼 ) 中,有一段妈妈叫女主角起床的戏,妈妈站在门口,全身被阴影笼罩,配上恐怖音乐,像个大魔头似的,但看到最后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只是被导演 misdirection 所误导。在 Saboteur ( 海角擒兄 ) 中,Norman Lloyd 被拿枪的 Robert Cumming 逼到自由女神顶,感觉戏要结束了。突然 Cummings 开始讲话, Lloyd 一吓到就翻过去,往下掉。

《艳贼》海报

13. 善用 MacGuffin

MacGuffin 是什么? 它是制造悬疑感的工具。一场戏如果只是单纯为了了制造悬疑感,那它的内容是什么就不重要。观众心被勾走,就是被勾走。 这就是 MacGuffin。

MacGuffin 可以很模糊,像 North by Northwest (西北偏北) 中提到的: 某某政府的机密机构。或很明确,像 39 Steps (国防大机密) 中: Mr. Memory 的军武计划。或无关警要的: 像 Strangers on a Train (火车怪客) 中挡在楼梯间的狗。没人会在意那只狗,它在那只为了制造紧张感。那只狗可以是任何东西: 一个人、一个闹钟、一只鹦鹉、或是一个 MacGuffin。

《西北偏北》 《国防大机密》 《火车怪客》

wuhu动画人空间,微信ID:wuhu1768

想了解更多欢迎微信搜索关注:wuhu动画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