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郭沫若的诗 郭沫若为孩子们写的诗歌(1)

郭沫若在六一庆祝大会上朗诵诗歌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

我们,新少年的先锋!

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

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这一首歌,相信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过来的人,都非常熟悉。为了写这篇文字,问过几位出生于此时间段的中年人,只要唱出第一句,大家都是异口同声:“《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其实,这还不是最初的歌名。1949年10月,新中国为少年儿童建立了全国的统一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1950年7月,由郭沫若作词,著名作曲家马思聪谱曲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问世。1953年,组织改名“中国少年先锋队”。这首歌,也便以“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为大家广泛传唱。

郭沫若是位极富童心的诗人,一生为少年儿童作了相当数量的诗歌。这些作品,一部分被音乐家谱上曲,在少年儿童中传唱,产生了广泛影响。郭沫若这样做,是基于他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需要的深入认识。刚解放的1950年5月,他参加了全国少年儿童干部大会。在《在春天抢着来播种》的发言中,郭沫若希望作家和少年儿童的作者,创作出好的文艺作品,“以优胜劣败的形象来淘汰那些不良的作品,解救少年儿童精神上的饥饿。”“努力培养他们有正确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郭沫若这样说,也身体力行这样努力去做。就在5月,他创作了一首《“六一”颂》,向儿童们祝贺节日:

小朋友们,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是你们的节日,太阳照耀的这样辉煌/这六月一日和正月一日的元旦一样/我诚恳地祝你们健康,健康,健康/祝你们自由自在地在自由的天地中成长/祝你们一个个都长成为人民中国的栋梁/祝你们一个个都成长为人类社会的栋梁。

从引录的这一节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衷心祝愿和对孩子们的期望。不久,受委托,他创作了那首影响过一代代少年儿童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之后的许多年,一遇到“六一”节,郭沫若就常常为少年儿童作词写诗,以示祝贺。1951年5月31日,由郭沫若作词,音乐家吕骥谱曲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歌》在《人民日报》发表;当天晚上,郭沫若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少年儿童做了题为《献给儿童节的礼物》的演讲。当月,一首《向儿童们献花》的诗作,又发表了出来:

五一节过了,六一节来/新中国的小朋友,笑逐颜开/生长在胜利中,多么自在!

抗美援朝,卫国保家/爱国主义的旗帜高入云霞/满天的白鸽子,飞来献花。

诗中虽添加了许多口号,但反映了当时的局势。在语调节奏上,此诗颇为自由轻快,富有童稚之趣。

1954年6月,郭沫若到苏联出席会议,会后到黑海边避暑胜地加格拉休息数日。在此期间,一位四岁的苏联小女孩玛娜娜,拿着一束红蔷薇,和一个鹦鹉螺,来向这位中国诗人敬献。当郭沫若见到这位手执礼物,等了他两三个小时的可爱的小妞妞时,情绪非常激动。他一口气写出了一首长达134行的诗歌,题名直接用了女孩的名字:《玛娜娜》。此诗后来发表在1955年1月的《人民文学》上,算是给中国儿童们一件异乡的礼物吧。

1955年5月,为祝贺儿童节,也由当时少年儿童的教育情况触发,郭沫若以儿童的口吻,创作出一首《孩子们的衷心话》:

我们喜欢那些小蜜蜂儿呵/它们在田地里飞绕着菜子花/每朵花里它们都争着去采蜜/飞来飞去,做了工作多好耍。

我们喜欢那些小燕子儿呵/一大清早便扑着翅子学爹妈/开头都好像还有些儿害怕/一下子便成了独立的飞行家。

我们要去爬山,要去把船划/请你们也一道去吧,一道去吧/不是说太阳是生命的源泉吗/多去和太阳见面,咱们不要怕。

我们不怕摔跤,不怕风吹雨打/就只怕把我们死死地关在家/象只笼子里的小鹦哥一样呵,两只翅膀儿都要被人们关麻。

这首诗,语调是活泼的,但以孩子口吻提出的问题,却值得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思考。这表达了郭沫若对孩子们的深入体会和真切关爱吧。

这首诗发表不久,郭沫若又写出一篇文章,大声呼吁《请为少年儿童写作》。有感于我国儿童文学稀少状况,郭沫若列举了大量中外实例,说明儿童文学对人少年时期的重要性。呼吁之余,郭沫若还热切祈望:“朋友们,我向你们请求。假如你们赞成,就请把这订在创作计划里面吧——一二年内,至少要为少年儿童写一篇东西。”

郭沫若这样呼吁,自己也认真落实。1956年5月,为庆祝“六一”儿童节,他作诗一首《永远的春天》:

全世界的小朋友,好儿童/尽管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姐妹弟兄/尽管我们的言语怎样不同/我们的皮肤的颜色怎样不同/我们的心和血是一样通红/我们的歌声像永远的春风。

我们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未来的劳动模范、人民英雄/科学、文学艺术,一切宝贵的劳动/我们要分工合作,努力精通/我们要像一个大管弦乐队/万种乐器合奏,变化无穷。

不过一个月,郭沫若又以《红旗迎风飘》为名,创作了一首《少年运动员之歌》。当时,郭沫若的工作及创作任务十分繁重,但为少年儿童写诗作歌,他总格外“偏爱”,尽力优先。

1958年,“大跃进”运动影响到各个领域。当年3到4月,郭沫若花了十天时间,创作出一百余首咏花诗,以《百花齐放》为名发表。6月1日,发表诗作《小时好》。勉励儿童们积极参加学习、劳动、锻炼。当天,郭沫若访问张家口,但是,他没有忘记孩子们,即刻作诗《在张家口迎儿童节》:

适逢儿童节/我来张家口/途遇少年和儿童/锄锹抱在手。

时代大跃进/少年出英雄/人人都是张狗丢/领巾分外红。

“张狗丢”,是当时一个少年劳动模范。这首诗,比较先前所作,显得有些简单化。可当时,人人都在“大跃进”,郭沫若每天都要作诗多首,精力难免应付不下来,质量当然就要打折扣了。

1959年6月1日,为祝贺儿童节,郭沫若又在《人民日报》发表诗作《小朋友,你们好!》。之后几年,大约因为政治经济形势,郭沫若较少为少年儿童写作诗歌了。直到1963年“六一”节前夕,郭沫若才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题为《长远保持儿童时代的精神》的文章。文章以真挚的感情表示要向儿童们学习。他说:“儿童时代对于客观的新鲜事物最敏感,每时每刻在不知不觉之间都在进行着学习,把客观的新鲜事物不断地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增加自己的认识和知识,就象蜜蜂很勤快地采集花蜜和花粉来酿成蜂蜜的一样。”

几天之后,为《儿童时代》杂志创刊15周年,郭沫若在6月7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红领巾的祈愿》一诗:

敬礼!我们宣誓:我们是红领巾/我们要做红色的接班人/红旗的一角/紧贴着我们的心。

热爱生产劳动/热爱科学实验/我们要做大寨人/我们要做大庆人/做一切都要专心/四处都有学问。

此诗后来收入《沫若诗词选》时,改题为《红领巾的宣誓》。之后不太长时间,就发生了“文革”。这个时期,郭沫若几乎就没有再为他所爱的少年儿童写诗了。这真是一件十分无奈的事。

但是,追溯起来,郭沫若为儿童写作诗歌,还不仅是1949年后。在此前, 这位充满童心的诗人,也曾多次为少年儿童写作,尤其抗战时期。郭沫若当时除去为小学校、幼稚园写过几首校园歌,还写出了多首轻快活泼的儿歌。在诗人的创作生涯里,这是不多见的。

1941年4月4日,郭沫若在重庆,写出一首名为《满天星》的儿歌:

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铜钉/你说这是什么子/我说这是满天星。

满天星,星满天/天河流在天中间/东有牛郎西织女/隔河相对泪涓涓。

满天飞,鸦鹊叫/天河上面搭了桥/牛郎织女会桥头/天下女儿争乞巧……

这首儿歌,显然借用了旧有儿歌形式,添加了改进的内容和诗人的心情,读来是颇有味道的。

大约是到了四川,临近家乡,乡音惹人亲近,作这首儿歌后不久,郭沫若童心大发,又先后写出几首可喜的儿歌。同年8月17日,郭沫若又作了一首名为《燕老鼠》儿歌:

燕老鼠,夜夜来/象只飞机飞得快/落下伞,随身带/不怕高射炮/轰也轰不坏/飞来飞去多自在。

“燕老鼠”,是四川及周边一带对蝙蝠的俗称。这里,虽为儿歌,但“飞机”、“高射炮”等字眼,也折射了当时时代的情形。

当年9月1日,郭沫若乘兴又作儿歌一首《鸡公是号兵》:

鸡公是号兵/清早就吹号/大家快醒来/太阳出土了。

鸡公是号兵/中午又吹号/大家快鼓劲/太阳当顶了。

鸡公是号兵/吹号吹得勤/不管风和雨/不怕热和冷。

“鸡公”即公鸡。郭沫若连续作出几首儿歌,也许不仅仅是童心大发。当时适合儿童心性的儿歌、童谣太少,使郭沫若这样的大诗人深感有责任、义务,来从事这项在一些人眼里属“小儿科”的创作。这当然是诗人心胸宽阔和不凡见解的展现。

儿童,是世界、人类的未来,这是我们常常高声颂赞的。可是,儿童该如何成长,在怎样一种良好空间生长?读什么,唱什么?一般人想的、做的,却相当有限。郭沫若,一位杰出诗人,他的《女神》,是现代文学一座令人瞩目的高峰。可同时,在其一生中,他又多次呼吁,并亲自动手,为孩子们写作诗歌。以这样的方式,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心灵、精神,这是十分值得珍视的功绩,也是后人们应注重继承发扬的良好传统。当然,这不仅仅对于舞文弄墨的诗人而言,每一个从儿童时代走过来的成年人,都有责任,有义务思考,应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因为这不仅仅为孩子,也是为自己,为社会,为未来。

作者:杨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