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系作者胡再迁原创作品。无立稿,仅是凭着个人认知随笔创作,就是简单的想到哪写到哪。文虽糙但原创不易,最近发现网上有人剽窃我的文章用来做视频底稿,如未经允许抄袭,侵权必究,全国追踪。图片源于网络免费素材,如有侵权,48小时内联系我删除。

今天看了部电影叫鸿门宴,刘烨和吴彦祖主演的一部古装剧。剧中刘烨饰演汉高祖刘邦,吴彦祖饰演楚霸王。

电影一开场就以简朴写实地风格,还原了后战国新秦时代的社会面貌。

以楚国贵族项梁和项羽为代表的旧贵族为了反对暴秦统治,打着支持怀王的旗帜,聚众起义。四方英雄诸如刘邦等闻讯前来投靠。

刘邦世系图(刘邦的胜利)(1)

在刘邦初始创业期间,刘邦依仗着自己的个人魅力,笼络了一批能文善武的牛人聚拢到身边,在连年地征伐中不断地壮大势力。并最终在数年后让项羽兵败垓下,最终自刎于乌江。

刘邦出身卑贱,谋略、武力、年龄各方面均不如项羽,且起事时的资源与项羽也相差甚远,那为什么刘邦能在短短几年间从不利局面彻底逆转并且战胜不可一世的楚霸王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邦善于整合资源,充分调动了身边人的能力。利用团队的力量战胜了项羽。

除了那些一直追随刘邦的沛郡丰邑老兄弟,刘邦能做到知人善用,对于非出于沛县的陈平、韩信等人,一旦发现对方有非凡的能力都能给予充分的信任,搭建平台让其发挥自身的价值。

战争期间即使条件困难,也能在生活中也能与他人分享胜利的成果,度量非常人所能企及。

刘邦世系图(刘邦的胜利)(2)

也正是在刘邦如此的管理模式下,以张良、萧何、韩信、樊哙等人才在长达八年的楚汉争霸中,完美的扮演了各自的历史角色,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点,例如张良善计、萧何善后勤、韩信善兵、樊哙善战。

正是由于每个人都在庞大的汉营中最大限度的发挥着自己的能量并将此力量凝聚成了一根利刃,锋利的利刃,并且狠狠地插进了曾经在灭秦战役中不可战胜的楚军。

凝聚这股力量的核心就是刘邦。

刘邦用自己无赖的心,善言的嘴,容人的气度,将一批让后世耳熟能详的名将、名臣笼络到自己周围并效犬马之劳,从这么做一开始这就开启了最终胜利的序幕。

在取得政权以后,刘邦在集权方面也做得非常好,没有纠结于以往的情感之中,终按照自己的认知加强对皇权的巩固,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刘邦自私的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辩证来看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自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横征暴敛,对民力极尽榨取,造成了很多地方百里无一户的现象,再加上陈胜、吴广起义以来至八年楚汉战争,全国的人口急剧下降,可以说是民不聊生,随处白骨皑皑。

刘邦世系图(刘邦的胜利)(3)

中华大地已经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由于战争需要汉帝国胜利初期,名义上是全国统一,其实仍是军阀林立,如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都拥有各自的势力,实质性的统治着地方政权。

再加上战争时期一直跟着刘邦南征北战的功勋阶层,由于累积的军功、岗位业绩取得了一些特权开始变得娇蛮任性,加上北方匈奴势力长期对边境的骚扰。

种种现状对刚摆脱战争之苦且仍处于风雨飘摇的初汉帝国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让帝国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稍有不慎中华大地就有可能重燃战火,百姓将再次陷入人间炼狱。

刘邦世系图(刘邦的胜利)(4)

这个时候的刘邦是清醒的,当然还有吕雉。在长期的政权斗争中,两人养成了唯心、冷静、残酷的性格,随着时间的推进能够理性的处理一些潜在的威胁,对帝国不稳定的威胁。并建立了当时刘邦自认为唯一能巩固汉帝国政权的方法-“非刘姓不封王,否则共诛之”,并以白马血誓。

虽然景帝期间仍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七王之乱”,但当时这个政策确实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起码维持了惠帝到吕后到文帝这么长的一段时间的稳定局面,给汉帝国经济、军事的崛起奠定了时间基础,也极大的削弱了当时权贵功勋们的野心基础,无论从律法层面还是从军事、政权方面都做到了不同程度的约束。

刘邦世系图(刘邦的胜利)(5)

当然政权稳定最大的受益者除了执政者,其实还有百姓,政权稳定百姓就可以从动乱中挣脱出来,休养生息,延绵子嗣,中华大地才能重新焕发生机。

回顾历史追溯历史、理性看待真相,在那个年代与其说是刘邦赢得了天下,跟不如说是天下选择了刘邦。

汉帝国的建立即是刘邦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