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荣宝斋为什么叫荣宝斋(荣宝斋广州负责人陈目)(1)

■黎雄才《雨后飞瀑图》(馆藏)

百年荣宝斋为什么叫荣宝斋(荣宝斋广州负责人陈目)(2)

■关山月《山花烂漫》(馆藏)

百年荣宝斋为什么叫荣宝斋(荣宝斋广州负责人陈目)(3)

■彭薇《岩岫从秀之十三》

百年荣宝斋为什么叫荣宝斋(荣宝斋广州负责人陈目)(4)

■荣宝斋为人民大会堂临摹和装裱的《江山如此多娇》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2022年8月7日,荣宝斋广州分店在广州举办重张庆典,荣宝斋广州同期推出重磅展览,专门从馆藏作品中遴选出岭南画派重要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呈现荣宝斋与岭南艺术家悠久的渊源与情谊。谈及荣宝斋广州日后与岭南艺术家的交流,其负责人陈目表示,“从全国的视野来看,立足岭南,面向全国,这才是荣宝斋来广州的真正价值,这才能承接好南北艺术互通的桥梁作用。”

与当代一流书画艺术家

建立深度互动关系

为了筹备此次展览,荣宝斋专门从馆藏作品中遴选出岭南画派重要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展出,同时有全国28位当代优秀艺术家近作参展。

据了解,展览不仅是对荣宝斋在与岭南艺术家合作共生关系的历史性梳理,也是对荣宝斋立身之本的总结和思考,更是对于荣宝斋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当代艺术语境中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与当代一流书画艺术家建立深度互动关系的殷切展望。

而在“荣宝斋与艺术家”展上,既见到了不少老一辈岭南艺术家作品的身影,也有当代不少岭南翘楚的力作。谁能进入荣宝斋的“法眼”也成为了不少人关注的焦点,更重要的是,以后的荣宝斋广州会如何遴选艺术家进行合作,也是被关心最多的问题之一。

岭南画派作品是荣宝斋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岭南画派是近现代中国画坛的重要一支,名家云集。荣宝斋与岭南画派的前辈们,有着深厚的情谊,岭南画派的作品也是荣宝斋馆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年来,荣宝斋一直与岭南艺术家有着特殊的交流与情缘。

现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早在2011年策划“百年雄才”大展时,便找到了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百年雄才:黎雄才全集(1至6卷)(套装共6卷)》《百年雄才》系列图书是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黎雄才的精品画集,全书共七卷,包括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分卷。书内有研究著述、精品局部,资料详实而全面,是迄今研究黎雄才艺术最权威的出版物。

2013年,在荣宝斋2013迎春文物艺术品拍卖会“近现代书画及文人信札”专场上,黎雄才的《长青不老松》最终以8960万元落锤,创下了黎雄才甚至岭南画派历年来的拍卖最高纪录,在九年后的今天,这个纪录在岭南画家中,仍未被打破。

同样是2013年,北京荣宝斋为时任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举办大型个人山水作品展,这是荣宝斋首次为当代岭南画家做个人展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由已故著名画家关山月、傅抱石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也曾与荣宝斋有不一样的“情缘”。

时间回到1959年,当时荣宝斋的装裱技师们在装裱《江山如此多娇》时,针对这么巨大的画幅,采取了许多保持张力平衡、防止爆裂的措施,但经过31年的张挂,到1990年,张力失衡,画面出现了开裂,且因年久风化,发黄变旧,并有漏雨污迹,继续张挂,将对画幅造成更大的伤害。有关领导决定临摹一张,代替原作。原画交历史博物馆永久保存。谁来担当如此重任呢?

此时的原作者之一傅抱石先生已故去二十多年,另一作者关山月先生也年事已高,无法重画,另找别的画家重新创作也不妥当。

有关方面曾想请同是金陵画派的宋文治或亚明先生,因为他们熟悉傅抱石先生的风格。但他们的画风毕竟与抱石有区别,临摹出来,未必能与原作一样。中央美术学院和上海国画院跃跃欲试。上海国画院曾拿出一个临摹稿,有关领导觉得不能尽意,未予采纳。最后,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荣宝斋的头上。因为这种纯属复制的临摹,必须绝对忠实于原作,上海国画院等单位均属创作单位,未必能做到绝对忠实于原作。荣宝斋则擅长临摹、复制,有一套规范的操作规程,能够使复制品酷似原作。

临摹工作由孙树梅、米景扬、张和平及孙树梅的助手张新河等人,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他们先用透明的软胶片置于原作上,一部分一部分将原作的轮廓用墨线勾在胶片上,蒙上宣纸,将胶片上的轮廓线用铅笔勾在宣纸上,这就保证了摹本的结构与原作的一致性。然后对照原作,在勾得的宣纸上落墨、着色。临摹工作也是在地上进行的,与画家创作时一样辛苦。在荣宝斋装裱技师的配合下,最后装裱、装框上墙挂好。

临摹工作完成后,请老画家何海霞、白雪石、郭传璋来看。他们一致认为,摹本再现了原作的神采和气势,是成功之作。

据了解,后来原画作者之一的关山月先生来京开会,人民大会堂的领导请他来鉴定这件摹本的效果,得到他的肯定。

对话

让各地优秀的当代艺术家 与广州艺术圈充分交流

收藏周刊:这次“荣宝斋与艺术家”展,既有观念艺术,也有传统的山水花鸟,这能否推测出你们接下来的定位?

陈目:关于这次“荣宝斋与艺术家”的遴选,首先,要呈现出我们与近现代名家的联系和丰富馆藏。第二部分则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要在这里做什么。尽管荣宝斋广州的“风格”还在探索中,但这样的展览呈现,也能透露出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正是链接全国各地优秀的当代艺术家与广州艺术圈进行充分的交流,同时,我们会持续地向广州或者以广州为基点,向全国推广这些艺术家。

收藏周刊:这一次岭南的艺术家,你们选了哪些?

陈目:近现代的包括有康有为、居廉、梁启超、叶恭绰、高剑父、陈树人、何香凝、林风眠、关良、黎雄才、关山月、赵少昂、黄幻吾、杨之光、饶宗颐。

当代的包括林墉、方楚雄、陈永锵、许钦松、李劲堃、林蓝、方土,还有在北方比较活跃的魏青吉。当然,岭南还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以后会有更多展出的机会。

收藏周刊:以后会不会更关注年轻一代的艺术家?

陈目:荣宝斋的传统是始终跟当代优秀的艺术家在一起。例如当年的齐白石。我可能不会用“年轻”这个词来形容,应该说,我们会更关注同时代的优秀的艺术家,而荣宝斋广州分店作为一级市场应该持续不断地发现、支持并推广新的艺术家。

收藏周刊:艺术机构常常会有几个类别的划分,比如民营美术馆、画廊甚至画店,您觉得荣宝斋广州会是怎样的定位?

陈目: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机构吧。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类于画廊,因为我们还有文房板块、艺术生活板块,将来还会有艺术教育板块和基地。

收藏周刊:那怎样的艺术家才能成为你们备选的合作对象?有哪些标准?

陈目:对艺术创作有独特思考和市场潜力的艺术家。

收藏周刊:接下来计划一年里做展览或者活动的节奏是如何的?

陈目:如果明年来说,应该是两个大型的展览,然后平均两个月左右推出一个个展。

收藏周刊:个展里面,本地和外地的占比会是多少?

陈目:本地艺术家占比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因为我们首先还是要从全国的视野来看,立足岭南,面向全国,这才是荣宝斋来广州的真正价值,这才能承接好南北艺术互通的桥梁作用。

收藏周刊:您会对荣宝斋广州有怎样的期许?

陈目:我希望荣宝斋广州成为大湾区文化地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