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分享5个金句,来自几位我关注的大咖。

内容是关于开始,和坚持的。

简短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你看过哪些语言凝炼但含义深刻的句子)(1)

完成比完美重要

以前,决定做一件事前,我总是想做好完全的准备。但是,大家都知道,哪有什么准备是完全的呢?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我们的计划,永远要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这个在项目管理中,其实有个专门的流程,叫PDCA,也就是“计划-执行-检查调整-改进”的循环。

但是我不行,我不但在做事前希望能做好周密完全的准备,而且想在做的过程中,没有意外发生,能按计划一丝不苟地完美进行。

听网课时,老师说,她有6个座右铭,第一句就是——完成比完美重要

突然就被击中了。​并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就在那一刻,是真正被它击中。

​这么多年以来,我在追求什么完美呢?太多想法藏在脑子里,等着某天,某个特定的时机开始,可是,那个我以为会存在的时机,却迟迟没有到来。

​我以为自己在追求完美,事实上,完美主义者大多是拖延者。而如我般,更是伪完美主义,所谓的完美,更多时候,是不想开始的借口。那个时机怎么可能到来?

完成比完美重要。就是说要开始啊,前期的准备是必须的,但不能为了不存在的“万全准备”而丢掉“现在开始,先完成再说”。

简短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你看过哪些语言凝炼但含义深刻的句子)(2)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有一次翻到小时候的日记,那个字,我是不敢相信是自己写的,怎么就那么丑呢?我现在的字体,有一回被人嘲讽为小学生,可是看到那本日记,我才发现,当初写得不比儿子现在好到哪儿。

这样一来,面对孩子歪斜的字体,反倒没那么焦虑了,告诉自己说,慢慢来,认真练,每天坚持,3年后写不好,还有10年后呢?

而更深的遗憾,则是这种记录没有坚持。为什么没坚持把日记写到现在呢?

2009年就注册了博客,写孕期日志,有了孩子之后,又写亲子日志,然后,就丢掉了。201​2年注册了公众号,又写,又丢掉了。这中间,错过了多少红利期啊(当然,就算写可能也抓不住)

而正因为我不能坚持的性子,当看到下一句时,又被击中了。

回首过往,一片空白。我经历过什么?那些美妙的、快乐的、伤感的、幸福的、痛苦的,统统消失了,甚至有的内容,连个碎片都没有。

简短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你看过哪些语言凝炼但含义深刻的句子)(3)

重复就是力量,数量堆死质量

我觉得,自己懂马太效应,在我看来,这个原理最简单的比喻就是,滚雪球。

最初的小雪球,需要用手给它团结实,然后放在雪地上向前滚动,它才不会碎掉。在变大的初期,它会因为自身表面积较小,而粘不住积雪,需要手不断辅助给它拍拍结实。渐渐地,它越来越大,滚动过程中,地上的雪也会越来越服贴地跟着它走了。

我一度以为,那些简单的,毫无技术含量的事情,每天重复,简直就是浪费生命,殊不知,​正是在简单的重复中,经验和技能得到了积累,更重要,是养成了习惯。

时间就像田地,你不用好习惯填满,就会长满杂草。一个养成好习惯的人,并不用耗费太多意志力去抵抗无处不在的诱惑,就像现在,我明知自己的文章还没写完,心里却已想起,好几部想看的电影,它们冲我伸出勾魂的小手。

从量变到质变,是需要过程的,过程中,是需要耐心,需要坚持的。

简短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你看过哪些语言凝炼但含义深刻的句子)(4)

全年无休,坚定看多

我是个悲观主义者。

一个朋友说:我们70后没进到体制里,受的教育就白费了。网文里说:70后已经走上领导岗位,比80后幸运的是,他们赶上了毕业包分配,上班有福利房。……

我特别相信,因此更加悲观。我为什么没进到体制里,当年又不是没有机会,装什么清高?我为什么空长年龄还没混上领导,90后都说买房就买房,我为什么这么命苦?

每个月的工资都不够花,物价又涨了,连个股都不会炒……继续下去,毫不怀疑我将成为一个怨妇。

所以,当我看到“全年无休,坚定看多”时,突然有如醍醐灌顶。为什么要看衰大环境,看衰自己呢?

看多,就是看到希望,如今这个时代,只要肯干,并不缺赚钱的机会,如果赚不到钱,只有一个问题问自己:你真的用力了吗?

无休,就是不要休息,没有人能过着轻松的生活,还能取得成功。普通人尤其如此。

简短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你看过哪些语言凝炼但含义深刻的句子)(5)

活时尽兴,去无所羁

我们只活一次,能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呢?

已经有很多成功者,用他们的实践过的人生告诉我们——

当我还是个悲观主义者的时候,看书,我只看小说。跟着小说里的主人公,想象自己是他,或者是他身边的女子。然后一觉醒来,仿佛已经过了一场那样波澜起伏的人生。

而在现实中,我不相信,自己能有什么改变,我做事从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兴之所致,败兴而归。浑浑噩噩的,前半生就过完了。

在《我的前半生》书中,罗子君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太,到写字楼里的小职员,再到焕发生机,又遇上Mr.Right,在心中与前夫真正告别,说自己前半生已经过去的时候,才30多岁。

所以,也许后半生可以是一个概念,因为我们都不知道,结束日会在哪一天到来,明天,还是90岁?从出生那天起,倒计时已经开始。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尽兴一点呢?想去的远方,就去;想看的人,就看;想吃的,想玩的,就去吃,去玩,去体验。生命在于折腾。

纪录片《徒手攀岩》,能令人看到热血沸腾。虽然我觉得,自己可能永远不会参与这种极限运动,但是,它展现的,却是人生。

我们可以选择,去做大家看上去危险恐怖,过于刺激的极限运动。

我们可以选择,去做公益,做志愿者,我们可以把省下来的金钱和时间,去投入到一些被看起来很傻的事情中去。

没有人强迫我们去做,或者不能做。

那就是《徒手攀岩》要表现的人生吧——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应该怎么度过。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有一个习惯是以终为始。意思是从结束的时候,倒推开始。

那么,如果现在我们已经90岁,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在最后的一分钟,脑中象过电影一样闪过一生,我们希望看到什么片段?

当葬礼的主持人,念起悼词,我们会希望,亲人们听到的是什么?

只有活着的时候,尽兴过,在走的时候,才会没有遗憾啊,因为,我们没有白来一次。


我是@北方的木棉,喜欢我的分享,欢迎关注加三连哦。

金句,是陈述性的观点,读之朗朗上口,语言凝练,而又饱含深意。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写出这么精彩的金句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