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7 月2 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关于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意见》,如一声响亮的音符,开启了上海三年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波澜乐章。

实施整一年来,徐汇教育局多管齐下让实验校强起来,龙苑中学、田林二中、南洋初级中学等学校的强校变奏已经发生……

徐汇是上海传统的教育强区,教育质量享有较高的社会口碑。徐汇区教育局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义务教育阶段区域教育发展的优质均衡。但从全区来看,尽管整体比较均衡,特别是区内品牌校、优质校等很多,但仍然有一些学校的发展相对滞后,尤其在初中学段,校与校之间的差异还比较明显。因此对徐汇而言,强校工程同样大有可为。

事实上,早在强校工程开始前,徐汇教育就有着20年的加强初中建设经验,也一直在探索和实践公办初中质量提升的措施和路径,一些过去相对薄弱的学校有了较大的进步。就从近年来说,2016年起由教育局中教科牵头组建了“初中教学研究联盟”,聘请了五位退休的学校管理和学科教学专家专门指导区内8所学业水平较弱的学校。其中半数学校于去年纳入到了区的强校工程之中。

陈友勤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不能批量化生产,而是要精耕细作。虽然十分努力可能只有一分见效,不过陈友勤相信,只要在行政领导、行业专家、基层教师三方面形成合力,未来必然能让强校见“效”。

三个“百分百”,田林二中有了新变化

和其他学校一样的是,强校工程实验校的教师们也有一颗颗兢兢业业耕耘教育的奉献之心。然而,受到生源的影响,一些教师早早进入了职业倦怠期,难以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生态。而在徐汇区强校工程推进过程中,学校通过教师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个循环。

强校工程启动后,在上海市田林第二中学派出教师流动到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进行浸润式学习的同时,西南位育派出18位50岁以下的优秀教师来到田二上课或进行青年教师带教工作。18人之一的数学教师何轶琳直接就接下了田二的教学班,由于教学成绩出色,从带教一个班扩展到了两个班。她在来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田二的生源情况和西南位育很不一样,不过在进行第一次摸底测试时仍然被震惊到了——学生学习成绩差异极大,八九十分者有之,十几分的学生也有,有的学生甚至连乘法口诀也背不全。

徐汇实验学校最新消息(徐汇强校工程这样实施)(1)

“我能深切感受到田林二中老师特别不容易。”何轶琳认为唯有转换思维,耐下性子创新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她一方面主动关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和学生拉近关系,在情感上打动他们。另一方面,她进行作业分层,引导学优生挑战难题,保证学困生做对基础题目,甚至请个别学生找小学题目进行计算练习,打牢基础。作业分层这一做法不仅减少了班级作业抄袭的情况,而且培养了不同学力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切实的提高。

据悉,何轶琳来了短短两个月就让任教班级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并且,其他班级也开始推行作业分层这一做法。

“西南位育老师的到来,让我们的老师看到教学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是心态还是能力都有了积极的变化。西南位育的老师还邀请我们的老师加入他们的解题群,时常进行综合题的设计和训练。”田林二中常务副校长王卫珍介绍,西南位育与田二的联动有着深厚的基础。

早在2010年开始西南位育就与田林中学、田林二中和田林三中开展了校际联动。包括语文教研组组长在内的田二多位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就是通过西南位育“骨干助飞计划”带教培训的。因此,田二此次被纳入强校工程后,更迫切地需要西南位育提供全方位的支援。王卫珍希望,借着强校工程的东风,田二不只是传统的联动学科能有提高,其他一些学科也能借助这一平台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西南位育中学党委书记、田林二中新聘任的校长金琪看来,在教育局的要求下转换身份,支援田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她义不容辞的职责,对双方学校都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双方教师交流期间的听课磨课,对两校教师都有帮助。田二的优质师资也可以让西南位育的教师受惠,比如西南位育物理教研组组长马凌燕由田林二中的区物理中心组教师何克力带教。此外,经常光顾田二的强校工程专家指导团的专家,在指导田二教师的同时,也对西南位育支援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了解到,强校工程推进以来,田二的教师队伍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实现了100%老师参与教学诊断、100%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以及100%教师参加过跨校联合教研,专业能力持续提升。

在徐汇区强校工程的下一步发展规划中,各实验校和结对的支援校将通过进一步优化教师柔性流动、联合培训、联体研修、联动科研、开发共享课程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提升实验校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的专业能力,着力突破实验校发展的“瓶颈”。

同时,徐汇区强校工程实验校将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抓好教学五环节的基本规范;结合中招中考改革的政策要求,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借助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综合素养,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再接再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