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近年来,宣城市宣州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桥梁”,推动创新链、技术链、人才链等融合发展,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合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机制?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合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机制(宣城市宣州区加快产学研融合之路)

合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机制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年来,宣城市宣州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桥梁”,推动创新链、技术链、人才链等融合发展。

为了认真梳理该区产学研用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助力该区经济高质量发展,5月18日,宣州区政协开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增强企业创新动力”专题调研考察活动。

深入调研挖“根源”

“目前,企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有哪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过程是否顺利?有没有做新产品的研发或者技术改造?”当天,调研组深入走访了宣城高新区、宣州经开区等9家产学研融合典型企业。每到一家企业,调研组都要走进企业车间、实验室、科研工作站等地,深入了解企业科研队伍的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企业产学研融合发展情况及遇到的难点问题。

调研组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想、一路议。所到之处,调研组都要和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切身感受,从不同角度就产学研融合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部分企业对产学研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提高企业技术能力缺乏长远的考虑,更不愿意在人才培养上投入更多的资金。还有就是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对科技成果的二次转化不够……”园区相关负责人直奔主题,道出了园区产学研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真心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合作,通过政府牵线搭桥,让合作项目更精准化、专业化,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同发展对接、成果同产业对接,企业家们发出了一致的声音。

座谈交流献“良策”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是强化和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并能够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让企业既扮演科研项目的‘出题人’,又能成为合作项目的管理者。”座谈会上,宣州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汪征跃抛砖引玉,引导大家各抒己见。

“疫情防控期间,公司依托与东华大学深入合作,研发出的熔喷过滤材料产品,让企业销售产值、税收得到较大提升。2021年亩均税收超200万元。”宣城广能非织造有限公司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宣城广能非织造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入驻宣州经开区,主营无纺布生产与销售。多年来,公司承接了东华大学的研究生工作站并组建了新材料研发工作室,拥有专业的研发人才。现拥有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件、发明专利2件。

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学校就加强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提高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等工作与企业和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对接交流,学校和企业均有很强的意愿。我们希望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和政策,引导校企联动,服务校企双方需求,鼓励高校针对企业特定需求,利用智慧优势对关键技术克难攻关,助推高质量、高价值专利的产出。”合肥工业大学材料与工程系研究员汪嘉恒说道。

“下一步,我们将主要从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政策体系、共建创新载体以及大力扶持培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方面入手,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一体化、专业化、多领域、全链条的科技服务。同时多方对接资源,加大培育力度,不断提高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助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宣城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冼进更加明确了未来园区产学研融合发展规划。

观点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思想激荡,凝聚起前行的力量。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产学研融合发展工作,已将‘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增强企业创新动力’作为区委区政府区政协2022年重点民主协商课题。”座谈结束时,宣州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汪征跃表示,宣州区政协一定积极为该区企业牵针引线,助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带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宣州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吴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