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冷链物流是风口上产业,很多资本涌进来参与布局,比如顺丰,万科物流布局冷链运输端,又比如永辉,阿里,苏宁下注生鲜电商这块,未来巨头云集,竞争会愈加激烈,目前看不出谁能最终跑出来,但是对于冷链设备来说,资本的涌进也会大大带动设备的需求,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海容速冻冰柜?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海容速冻冰柜(海容冷链小小展示柜)

海容速冻冰柜

行业

冷链物流是风口上产业,很多资本涌进来参与布局,比如顺丰,万科物流布局冷链运输端,又比如永辉,阿里,苏宁下注生鲜电商这块,未来巨头云集,竞争会愈加激烈,目前看不出谁能最终跑出来,但是对于冷链设备来说,资本的涌进也会大大带动设备的需求,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近4700亿元。

我国冷链发展程度较低,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2%,34%,41%,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达到85%,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一系列政策扶持行业发展: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提出构建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到2020年,生鲜农产品和易腐食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显著提高,腐损率明显降低, 冷链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作为补短板工程,首次写入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家顶层推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的意图明显;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健全现代生猪流通体系”的重要任务,顺应猪肉消费升级和生猪疫病防控的客观要求,实现“运猪”向“运肉”转变,推行猪肉产品冷链调运,实现“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

在冷链物流中食品冷链物流占比最大,90%左右;

食品冷链四大流通环节对应的核心设备分别为:冷冻加工环节对应着速冻设备(市场规模25亿),贮藏环节对应着冷库设备(市场规模70亿),运输及配送环节对应着冷藏车(市场规模45亿)和冷藏集装箱(市场规模70亿),终端销售对应着商用展示柜(市场规模130亿);

公司主营业务的商用展示柜属于终端销售,广泛应用于冰淇淋,乳制品,速冻食品,冷饮饮料,生鲜食品行业,与民生息息相关,消费高频次,下游行业呈弱周期性;

商用展示柜对比家用冰箱的增速更高,家用冰箱基本零增长了,普及度很高,商用展示柜的增长需求主要来自于以下四点:

一是消费升级导致下游消费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增加导致商用展示柜需求的提升;冷冻饮品稳定增长,乳制品从常温市场到低温市场转移,年轻一代对速冻食品的接受度更强,带来快速增长;二是冷链物流的不断发展对于设备的需求增多;盒马,超级物种的生鲜电商线下拓展,便利店的开店潮等等;三是新零售业态变化带来的新的冷柜需求,比如无人智能售货柜,最后一公里的冷藏鲜奶预约柜等等新应用;四是商用展示柜还担任着宣传销售的责任,下游客户需要不断更换新广告来促进销售,所以更新换代的频率比家用冰箱来的高,更换周期一般在3-5年;

以公司主要产品商用冷冻展示柜(主要用于冰淇淋和易腐食品行业)为例,目前冰淇淋冷柜保有量超过200万台,按照4年的更换周期测算,每年更换需求便超过50万台。随着存量市场的扩大,更换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7年我国商用展示柜市场空间为115亿元,预计2023年达到244 亿元,6年的CAGR为13.4%。公司19年商用展示柜内销9.65亿,市占率不到10%;

国内行业内企业较多,竞争激烈,集中度较差,以传统白电企业为主,商用展示柜只是一部分业务或者以子公司来运营,重视程度不大,像公司只专注于商用展示柜这一细分市场的企业很少,这也突出了公司在商用展示柜的优势,国内比较大的厂商有:海尔特种电冰柜,澳柯玛,海信冷链,凯雪冷链等等;

国外市场竞争格局则相对比较明朗,由几家大厂商占据了大部分的份额,比如AHT、LIEBHERR、IARP、Uğur、EPTA、Carrier这些大制造商;

公司

公司专注于商用展示柜,主营业务可大致分为商用冷冻展示柜,商用冷藏展示柜,商超展示柜和商用智能售货柜,还有其他业务主要是售后服务和零部件销售收入;其中商用冷冻展示柜占比最大,毛利率最高,是公司的核心产品;

公司的商用冷冻展示柜在冰淇淋市场占比50%,是绝对的龙头,海尔占比30%,海信占比20%,冰淇淋市场竞争比较稳定;

公司从商用冷冻展示柜起家,到商用冷藏展示柜,再到商超展示柜,还有未来蓝海的自动智能售货机的应用,公司的展示柜的下游应用不断拓展,涉及的下游客户群无论是数量还是行业方向都是在增多的,这样业绩的稳定性就会提高,避免出现了单一大客户丢单使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出现,下游优质客户群的不断拓展这也是公司的一个竞争力的体现;

公司商用冷冻展示柜的主要客户是伊利,蒙牛和和路雪(是联合利华的子公司),产品定位较为中高端,产品制冷要求高,公司在冷冻柜是龙头,有一定的品牌议价力,毛利率较高;

在15年,公司开发的SD151 型商用冷冻展示柜系列产品销售规模出现大幅增长。得益于其体积小、能耗低、易摆放、便利性高等特点,众多国内冰淇淋生产厂商集中大批量采购该产品,由于需求量大且国内竞争对手开发和量产此产品较慢,导致市场供应不足,所以公司定价相对较高,毛利率较好,所以15年商用冷冻展示柜国内自有品牌的毛利率高达39.44%,但16年竞争对手就能量产了此产品,导致16年SD151 系列产品销量降低,毛利率就有所下滑了,从这点能看来,行业产品的同质化较为严重,没有很强的技术壁垒,最多只能是技术领先一步而已;

公司商用冷藏展示柜的主要客户是IDW(海外ODM业务),蒙牛,伊利,农夫山泉等,对于IDW的贴牌业务主要是给可口可乐做的产品,要求较高,所以毛利率会高一点,而国内业务是应用于对制冷性能要求不太高的奶制品,啤酒,饮料领域,定位较为中低端,竞争比较激烈,所以毛利率会比较低,18年公司新增了农夫山泉的大客户,算是打破饮料行业的壁垒,进入了高端的饮料行业的供应商;

公司的商超展示柜主要客户是永辉,家乐福,美宜佳等知名商超和连锁便利店,毛利率较高,增速是最快的,但目前基数较小;至于智能售货柜由于是新型产业,业绩相对不稳定,但海外像美国智能售货柜是及其普遍的,未来人工薪酬的提升,人口老龄化,智能售货柜是一个很大市场;公司在互动说提到现在的智能售货柜大部分都是常温或低温冷藏的,只有公司和日本企业能做冷冻的,这也体现了公司在冷冻方面的技术领先;

公司的业务呈季节性,有旺淡季之分,一般来说一二四季度是公司的旺季,三季度是淡季,主要是因为夏天是冷饮和冰淇淋的主要销售季节,但从现金流来看,公司的三季度是回款的主要的一个季度;

公司的原材料主要是钢板,压缩机,MDI和玻璃门体等,与大宗商品原油,钢铁价格有关,虽然公司说公司的上游原材料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基本都供需过剩,公司有一定的议价权力,但近几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还是对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有较大的影响的;

压缩机是制冷的核心产品,公司是外购的,并没有自产,证明关键核心技术并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的,公司的展示柜基本就是外购回来各种零部件组装起来的,这也从公司的研发费用较低和公司员工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本科以上学历只占17%左右侧面可以看出公司并不是研发为输出的企业,但是为什么像海尔海信研发技术较强,但还是竞争不过公司呢?我觉得主要是和商用展示柜的定制化,非标的产品特性有关,商用展示柜不仅有保冷存放的作用,还起到促进销售的关键作用,每家客户的产品和宣传是不一样的,这也造成了下游客户订单不仅有大批量,单一型号订单,也有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这时生产管理,如何平衡这种多产品线的生产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竞争点了;公司通过长期实践探索,建立了一套特有的柔性化生产管理体系,既可以保障订单量较大的单一型号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又可以保障单条生产线上多类产品的“混合式”生产。公司在优质的产品定制化能力、快速的客户需求服务响应以及较好的售后服务能力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公司的发展战略在于维持商用冷冻展示柜高于整体的增速,重点拓展冷藏柜市场,远期可拓展至医用领域;商用冷藏展示柜的市场规模大于商用冷冻展示柜,医药冷链市场规模在130亿左右;

公司在19年8月成立青岛海容惠康医疗控股公司,这是在为以后拓展到医药冷链做准备,公司有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了5年合作协议,积极储备医药冷链的技术产权;

公司的高管都是从澳柯玛出身,在冷链这行业深耕了十几年,经验丰富,董事长绍伟是澳柯玛销售出身,副总经理赵定勇是澳柯玛管生产出身,副总经理马洪葵管技术出身,高管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形成较强的凝聚力,都持有公司股权,与深度绑定公司;

产能或者短期催化剂

“年产50万台冷链终端设备项目”投资项目金额31159.07万元,主要用于扩大大、中型商用展示柜的产能。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115882.41万元,达产年净利润 10771.07万元。这个项目是上市前预先投入项目,2号和3号厂房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建成投产,截至19年底4号厂房尚处于规划设计阶段。

公司2019年4月发布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公告,设立“商用立式冷藏展示柜扩大生产项目”,暂停原来年产10万台超低温冷链设备项目,投资总金额22734万元。新项目建设期拟为28个月,达产后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51667万元/年,年均净利润4361万元。新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5.26%,投资回收期为5.26年。

公司2019年10月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57000万元,用于智能冷链设备及商用自动售货设备产业化项目。可转债期限为自发行之日起6年。项目总投资65242.28万元,项目建设期为 18 个月。建成并达产后,预计将为公司新增年营业收入87964.60 万元,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 21.52%。

公司上市后,产能扩张明显,公司在e互动中提到预计2020年底,公司商用冷冻展示柜理论年产能可达到100万台,商用冷藏展示柜理论年产能可达到30万台,商超展示柜的理论日产能预计可达到300台;

下面说说公司产能利用率的问题:

公司因为下游是冷饮,饮料企业,所以业务模式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因此主要产品的生产、销售均受到影响,淡季旺季差异较大。一般而言,每年的上半年和当年年底为生产旺季,该阶段大部分客户订单会集中下达,且对交货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公司所有生产线在个别月份必须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以满足客户的供货要求,该阶段每月的产能需求确定为公司的峰值月产能,因此公司在进行整体产能设计时必须以峰值月产能值作为标准。7-10月份是生产淡季,主要产品订单减少,公司通常安排工人补休假期及进行生产设备检修,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由于受到以上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公司全年综合产能利用率不高。

所以有人质疑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不高,但又不断扩张产能,会不会导致产能过剩,由于公司的淡旺季明显,所以设计的产能要以旺季峰值月产能来衡量才对,不能直接用全年的产能利用率来衡量产能是否过剩。另外,公司的生产模式属于混合型,不同于家用冰箱的标准化生产,几乎不能大批量流水线生产,这种差异化生产模式需要不断更换生产模具的,效率会有所降低,所以注定实际产能利用率会比理论利用率要低;有研报提高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如果能到达75%,则已经是相对于满负荷生产了;

根据19年商用展示柜的总的生产量为626152 122324 13089 2800=764365台,用76万/130万台,则公司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在58%,确实产能利用率离75%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这分母总产能是项目投建好的产能了,不是现有产能;

下游大客户伊利和蒙牛的东南亚扩张战略的持续推进,伊利收购泰国和印尼的冰淇淋公司,蒙牛在印尼建厂,东南亚人口密度大,经济基数小,增速快,且处于热带区域,冰淇淋和冷饮在当地季节性小,受欢迎程度高,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公司已经印尼市场有一定的业务量,主要是供应给联合利华和PT.GlicoWing。公司随同伊利和蒙牛南下,有望能分到一杯羹;

公司的毛利率主要与产品结构(新产品,高毛利产品占比提高,产品的独家性),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汇率的变化有关,从产品结构来说,19年高毛利的商用冷冻柜的增速较快,低毛利的商用冷藏柜销量略有下滑,因为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随着进入了国内高端饮料行业,有望能带动冷藏柜的毛利率上升,短期来说商用冷冻柜还有较好的增速,还是最主要的核心产品,中长期来说相对低毛利冷藏柜的市场规模更大,可能随着业务的增多,会拉低公司的整体毛利率;原材料上游市场竞争激烈,目前油价较低,原材料成本会大大降低,从长期来说的话,产能过剩是常态了,价格不会再以前一样涨上天了,但难以排除周期性事件,导致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可能;汇率目前是人民币贬值的趋势,对公司是利好;综上三点,目前公司的经营态势是很完美的,可惜遇上了疫情的爆发;

新冠疫情的突然蔓延,虽然国内基本开始复工复产了,但海外疫情还是很严重,公司有3成多业务是在海外,美国是公司出口业务占比最大的出口国家,18年H1占出口总额的56%,这次疫情对于公司的业务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由于原油价格的暴跌,公司原材料成本也应该能得到一定的减少,公司人工成本是按件工资制,工资与产销量直接挂钩的,再加上高速公里免费能省下不少的运输费用,这些都对降低公司的成本,减少疫情对于公司的冲击,但总体还是影响较大;然而,我们把眼光放远点,疫情终会结束的,海外业务总会恢复,这次疫情大大刺激生鲜电商的需求,一定程度改变了居民消费模式,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被验证,可能会大大推进冷链物流的建设,公司作为冷链物流设备商可能中长期受益;

总结:

公司深耕冷链行业十几年,只专注商用展示柜这细分市场,抓住了这一空白市场,与传统白电企业差异化竞争,快速成长;商用展示柜市场规模不大,只有百亿出头,但对于公司这种小市值公司已经足够活的很滋润了,且成长空间还有,目前公司市占率不到10%,未来还有可能切入医药冷链的彩蛋;虽然没有太强的技术优势,竞争激烈门槛不高,但公司的快速响应服务能力,自创的混合式生产模式,较强的客户渠道拓展能力也构建了一定的竞争优势,生意特性一般,典型的制造型企业,但公司应付账款大于应收账款,显示了公司较强的供应链话语权,没有有息负债,且固定资产较低,按营业利润/生产资产的比值高达50%以上,显示了公司并不是那种很重资产的模式来的,现金流不错,是能赚到真金白银的,roe较高,但也是刚上市的原因也还需继续观察;目前pe不高,但pb3.92,我觉得也是和公司固定资产偏低有关,目前合理估值,甚至较偏低,如果能随着这次疫情影响今年业绩不好价格再下跌一点就更好了;

但公司有几点让我不太满意的地方,一是在18年底上市募集了接近6亿的资金,不到一年又继续可转债融资5.7亿,有这么缺钱吗?圈钱过于明显;二是公司上市募集的资金投建的项目朝令夕改,18年底上市,19年4月就改变募投项目的方向,这有点不着调,虽然说现在超低温箱前景不明朗,但前期立项不做项目可行性调查的吗?那么随意的吗?这都说明了公司的管理有点过于激进了,能力一般;三是公司的信披做的极其不好,年报披露的信息太过于简单,连前五大客户的第一大客户,第二大客户的销售额都不披露,只显示了前五大客户总的销售额;

$海容冷链(SH603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