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要从家长开始的感悟(现代教育需要善取舍)(1)

育邻梦

网友提问:家庭中是慈母严父还是慈父严母对孩子成长更有利?

回复:现代教育需要:善取舍、能坚守的家长。家庭教育重在行为习惯养成,家长的两个基本职责——帮孩子决定选修选学哪些内容、引导孩子做持之以恒的长久学习计划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 生长周期 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 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生命悄无声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对均衡稳定性的“生态食物链”,自然“生态食物链”中的生命群体之间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高级、低级之分。

同一滴水,只能供一个生命个体使用、同一片空域的阳光,只能照耀到一个生命个体、同一个植物“养料细胞”,只能供一个动物食用......自然“生态食物链”中的生命群体之间对生存养料的占有具有“同类排异性”。因此,所有自然生命的不同群体、相同群体内的不同个体之间都存在直接或间接性生存竞争。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主动劳动创造已经成为人类与其它自然生命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但是,人类社群不同个体间,对综合生存资源的“同类排异性”并未就此化解。相反,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化,人类对综合生存资源的“同类排异性”竞争愈演愈烈,从实体消费物资竞争延续到了精神荣誉、文化学识领域。

孩子刚出生时只有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出生8个月左右开始能爬、1岁左右能走&能试着说话、3岁以后可以自己独立吃饭&排便、7岁以后基本实现行动自主、15岁以后基本具备完全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年过花甲【60岁】之后独立生存能力开始下降、直至个人最终回归大自然,人类个体生命轨迹犹如完整的抛物线、独立自主生存能力不会突然驾临也不会突然消逝。因此,为了更好地将业已形成的文明生存方式世代传承下去,人类社会形成了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完备的群体生存技能传承体制——教育。那么,为何说现代教育需要稍有主见的家长呢?

一、现代人类孩子接受教育必须有所取舍

增广贤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类把时间花在哪里,就会在哪里收获果实。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直立行走要学、讲人类社交语言要学、人际社交礼仪要学、耕种土地 饲养动物 开采自然矿物要学、使用人类加工制成的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要学......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人类生活的一生就是“学以备用”的一生。时间对所有自然生命都一视同仁,不会克扣某个生命的生活时间、也不会刻意宽恕某个生命的生活时间。面对“琳琅满目”的待学内容,每个人必须有所取舍才能学有所成。如果某个孩子什么都学,那必然什么也学不成、学不精。

教育改革要从家长开始的感悟(现代教育需要善取舍)(2)

家庭教育重在行为习惯养成

二、受教育已成为现代人类成长进步旅途中历时最长的专职工作

幼儿园3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3年以上......现代人类的孩子从进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成年之前有近20年的时间在接受职业化的学校教育,即便只接受基础义务教育也长达12年之久【幼儿园3年 小学6年 初中3年】。同时,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还有诸多教育培训 考证在前方等着大家,“活到老学到老”已经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陪伴孩子需要什么?需要童心、爱心、耐心和智慧!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怕虎的初生牛犊,他们即活泼可爱调皮捣蛋。作为家长,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属于生理本能、引导孩子们规律作息是基本职责、教导孩子们习文识字是文明使命。

王婆卖瓜的成语典故

王婆(坡)的老家在西域(现新疆、甘肃一带),种瓜为生。那一带种的瓜叫胡瓜,就是现今的哈密瓜。那时,宋朝边境经常发生战乱,王婆为了避难,就迁到了开封的乡下,种起胡瓜来。但胡瓜的外表不太好看,中原的人都不认识这种瓜,所以尽管这胡瓜比普通的西瓜甜上十倍,还是没有人来买。

王婆(坡)很着急,向来往的行人一个劲地夸自己的瓜怎么好吃,并且把瓜剖开让大家尝。起初没有人敢吃,后来有个胆大的人尝了一口,只觉蜜一样地甜,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王婆的瓜摊生意兴隆,人来人往。

一天,神宗皇帝出宫巡视,一时兴起来到集市上,只见那边挤满了人,便问左右:“何事喧闹?”左右回禀道:“启奏皇上,是个卖胡瓜的引来众人买瓜。”

皇上心想什么瓜这么招人,就走上前去观看,只见王婆正在连说带比划地夸自己的瓜好。见了皇上,他也不慌,还让皇上尝尝他的胡瓜。

皇上一尝果然甘美无比,连连称赞,便问他:“你这瓜既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吆喝不停呢?”王婆说:“这瓜是西域品种,中原人不识,不叫就没有人买了。”

皇上听了感慨道:“做买卖还是当夸则夸,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有何不好?”皇帝的金口一开,不多时,这句话就传遍了黄河南北,直至今天。

人们常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形容每个人都会夸耀自己售卖物资的货色好。同理,现代人类社会教育体系中每个科目都很重要,并且每个科目的任课老师和相关专家都会向家长讲解其中的厉害关系。但是,每个人每天的生活精力是个确定值,成长进步的基础就是合理地分配生活精力。因此,如果孩子们难以把控应该如何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那么他们的综合成长状态必定不会太好。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现代人类社会之所有叫文明时代,其根本就是作息有规律、有制度可寻,什么时点大约该干什么都有时间约束,比如起床、三餐、工作、社交、睡觉等都受时间约束。然而,孩子作为缺乏综合生活实践经验的人,他们最缺乏的能力就是如何管束自己的作息。

被窝多温暖、游戏多迷人、糖果多诱人、文化课程多无聊......作息管理便是现代人类教育活动的坚实支柱,学校有全校乃至全国统一的作息制度。但是,家庭生活却难以实现作息规律,职业工作、生活社交往往时不时地打断家庭生活本该有的作息规律。因此,如若家长没有主见,社会环境中说什么好就学什么,那孩子很可能像掰玉米的猴子只能两手空空;如果家长没有教育主见,有时间就看一下孩子的学习、没时间就撒手不管,那孩子很可能像断线的风筝只能随风飘荡。所以说,现代教育需要:善取舍、能坚守的家长。

教育改革要从家长开始的感悟(现代教育需要善取舍)(3)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需要来自家庭的无私陪伴、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谆谆教导。育邻人:探索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以期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建成社区邻里相帮的教育服务生态圈。

教育改革要从家长开始的感悟(现代教育需要善取舍)(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