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TER

在外人看来科研人似乎高大上又神秘

整天穿着白大褂戴着乳胶手套

拿着瓶瓶罐罐穿梭在各个实验室

放小说里,不就跟修仙一样么

生物实验室新证据(生物实验室毒物大盘点)(1)

真正进入实验室做科研的人才知道

这可不就是修仙么?!

生物实验虽不像化学实验那样容易炸

也不像物理实验那样有辐射

但是……啥啥都有毒啊

生物实验室新证据(生物实验室毒物大盘点)(2)

你能做实验让你养的细胞突变了

同样试剂反过来还不能让自己的体细胞突变「癌变」一下?!

生物实验室新证据(生物实验室毒物大盘点)(3)

对于初入实验室的萌新们

如果没有师兄师姐言传身教

多半不知道实验室的各种禁忌:

做实验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有毒的实验该如何做好防护?

哪些东西不能随便碰?

生物实验室新证据(生物实验室毒物大盘点)(4)

在此为各位萌新们奉上一份

「生物实验室生存指南」

让你们在保持科研情怀的同时

更让自己健!康!地!活下去!

欢迎同学们转发或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毕竟……

生物实验室新证据(生物实验室毒物大盘点)(5)

基本生存指南之一

1.「实验安全要留神,一不小心祸终生」。实验开展前,要清楚地知道实验中用到的所有试剂的毒性以及防护措施。

2.实验流程或操作上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提前向师兄师姐问清楚,不要担心被嫌弃,生物学实验是个熟能生巧的活儿,免得出了事故再后悔

生物实验室新证据(生物实验室毒物大盘点)(6)

3.师兄师姐可能很忙,不能手把手教,但可以多看他们操作,熟悉实验流程和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顺便打打下手刷一波好感

生物实验室新证据(生物实验室毒物大盘点)(7)

4.把了解到的实验注意事项提前记到本子上,做实验时随时查看,慢慢养成记录好习惯。

基本生存指南之二

1.甲醛(HCOH)

毒性级别:★★★★

实验场景:免疫组化实验中,取材后的组织或细胞需立刻投于固定剂中,使组织和细胞的蛋白质凝固,终止内源性或外源性酶反应,防止组织自溶或异溶,以保持原有结构和形态。

生物实验室新证据(生物实验室毒物大盘点)(8)

防护攻略:甲醛(福尔马林)有很大的毒性并易挥发,也是一种致癌剂(不做科研的人都知道)。很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对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和损伤。避免吸入其挥发的汽雾。要戴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始终在化学通风橱内进行操作,远离热源、火花及明火。

2.二甲苯

毒性级别:★★★★

实验场景: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中组织的透明和石蜡切片的脱蜡。

防护攻略: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症,女性有可能导致月经异常。皮肤接触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始终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3.丙烯酰胺

毒性级别:★★★

实验场景:免疫印迹实验中,在丙烯酰胺和 NN-亚甲双丙烯酰胺的溶液中加入过硫酸铵和 TEMED 后,发生聚合作用成为可以分离蛋白质的 SDS-PAGE 凝胶。

防护攻略:丙烯酰胺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经毒性,同时还有生殖、发育毒性。可通过皮肤吸收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因此,在搬运和使用中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具,如防毒服,防毒口罩及防毒手套等。

4.TEMED

毒性级别:★★★★

实验场景:用于催化过硫酸铵产生自由基,从而加速丙烯酰胺凝胶的聚合。

防护攻略:强神经毒性,防止误吸,操作时快速,存放时密封。

5.DTT二硫苏糖醇

毒性级别:★★★

实验场景:免疫印迹实验中,样品缓冲液中需加入 DTT 二硫苏糖醇,能使样品蛋白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断裂,分子被解聚成组成它们的多肽链。

防护攻略:有很强的还原剂,散发难闻的气味。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当使用固体或高浓度储存液时,戴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中操作。

6.EB(Ethidium bromide,溴化乙锭)

毒性级别:★★★

实验场景:溴化乙锭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用于观察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 DNA。

防护攻略:是一种强诱变剂,易挥发,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EB 最大的危害在于可诱导突变并可能致癌,长期暴露在含有 EB 环境中也可能会受影响。操作时应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小心操作。

7.DEPC(二乙基焦碳酸酯)

毒性级别:★★★

实验场景:RNA 提取实验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消除酶对 RNA 的降解,由于 RNA 酶是无处不在的,所以需要加入 DEPC 使 RNA 酶失活,阻止 RNA 的降解。

防护攻略:可灭活各种蛋白质,是 RNA 酶的强抑制剂。DEPC 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在操作中应尽量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并避免接触皮肤。DEPC 毒性并不是很强,但吸入的毒性是最强的,使用时戴口罩,不小心占到手上注意立即冲洗。

8.Trizol

毒性级别:★★★

实验场景:PCR, Northern Blot 等实验中,Trizol 是一种常用的总 RNA 抽提试剂,可以直接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 RNA。其含有苯环类等物质,能迅速破碎细胞并抑制细胞释放出的核酸酶。在样品裂解过程中 Trizol 能够抑制 RNA 酶活性保持 RNA 完整性。

防护攻略:含有大量苯环类有毒物质,有很强的毒性、腐蚀性和挥发性,皮肤接触 Trizol 会引起烧伤,进入眼睛可能导致失明。不深接触请立即用大量去垢剂和水冲洗,如仍有不适,请听取医生意见。使用时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做好防护。

9.氯仿(CHCl3)

毒性级别:★★★★

实验场景:动物实验中,氯仿常用于用于各种动物的吸入麻醉,其麻醉作用比乙醚大,诱导期及兴奋期都极短,吸入气体中含 1~2% 容量的氯仿即能使动物麻醉。

防护攻略: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它是一种致癌剂,可损害肝和肾。它也易挥发,避免吸入挥发的气体。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进行。

10.DMSO(又称为二甲基亚

毒性级别:★★★

实验场景:常用于细胞培养中的冻存,它可以破坏氢键的形成,从而防止冰晶的形成对细胞造成伤害,也是实验室中比较常用的有机溶剂。

防护攻略: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 1~5% 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

11.叠氮钠(NaN3)

毒性级别:★★★★

实验场景:是常用防腐剂,对过氧化物酶有抑制作用,是生命科学实验室配制储存液,浓缩液等试剂时最常用的抑菌剂。

防护攻略:可阻断细胞色素电子运送系统,毒性非常大。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损害健康。含有叠氮钠的溶液要标记清楚,合适的手套和安全护目镜,操作时要格外小心。

生物实验室新证据(生物实验室毒物大盘点)(9)

基本生存指南之三

1.不要在实验室吃东西(你真的吃得下么

生物实验室新证据(生物实验室毒物大盘点)(10)

2.不要随便闻试剂药品(很多人有这个习惯)。

3.处理带腐蚀性的试剂时手套戴两层,还有口罩护目镜,总之能怎么遮就怎么遮

生物实验室新证据(生物实验室毒物大盘点)(11)

4.如果不想好好的衣服沾上奇怪的试剂,一定要穿好实验服(即使自己的实验没有危险,也不能保证别人做实验时不会溅到你身上)。

5.配置有毒试剂或挥发性试剂时一定要在通风橱中操作,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同一区域的其他人负责。

6.做实验过程中不要戴着手套乱碰私人物品或开关门,同理,脱下手套后也别碰实验物品或徒手摸试验台。(回想一下做实验时它们都经历了什么

生物实验室新证据(生物实验室毒物大盘点)(12)

7.紫外光或紫外线会损伤眼视网膜,切勿用裸眼和没有防护装置的紫外光源。

8.实验等待反应的时间尽量不要离开,生物实验大多很耗时间,如果一定要离开,千万要嘱咐别人帮忙照看。

9.勤用杀菌洗手液。

10.不要做任何你觉得可能不安全的事儿,保护自己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可能会犯懒,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坚持养成好习惯受益终身

生物实验室新证据(生物实验室毒物大盘点)(13)

来源:BOSTER等。本次转载仅用于学术分享和科普,若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生物实验室新证据(生物实验室毒物大盘点)(14)

科研猫公众号,国内外顶尖高校博士及PI联手打造的科研共享中心,涵盖生物信息、实验技能、统计绘图等内容的一体化平台,不断放送科研干货,现已推出《R语言入门》、《科研绘图》、《生物信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多个系列,广受粉丝欢迎。

团队开发的Hiplot绘图系统也受到科研人员的极大赞赏,日点击率达到上万人次。

https://hiplot.com.cn

关注公众号后,

回复【hiplot】可获取注册激活码,免费成为hiplot会员,实现一键作图;

加客服微信可免费领取科研干货。

科研干货示例

生物实验室新证据(生物实验室毒物大盘点)(15)

生物实验室新证据(生物实验室毒物大盘点)(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