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种感觉
——《诗经·王风·采葛》解析
北郭先生
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翻译
那个采葛的女子啊,一日不见,如隔三月!
那个采萧的女子啊,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那个采艾的女子啊,一日不见,如隔三年!
二、字词
葛,葛藤可织布,葛根可食用。
萧,上古音系属于幽韵部,应当读qiū,通“萩”,一种蒿类植物,蘸油脂点燃当烛,可用于祭祀。
艾,艾草,用于针灸。
秋,介与月和岁之间,相当于季。《管子·轻重乙篇》:“岁有四秋……农事且作,请以什伍农夫赋耜铁,此之谓春之秋。大夏且至,丝纩之所作,此之谓夏之秋。大秋成,五谷之所会,此之谓秋之秋。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绩缉缕之所作也,此之谓冬之秋。”
三、押韵
第一章,葛、月,上古音系均在月韵部。
第二章,萧、秋,上古音系均在幽韵部。
第三章,艾、岁,上古音系均在祭韵部。
四、主旨
《王风·采葛》写的是先秦时期洛邑郊外一位男子迫切盼望见到恋人、一日不见则感觉度日如年。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抒发思念之切,点明时间的长短快慢完全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这一发现,为后人激赏,故千古传唱不衰。
相似的诗句亦见于《郑风·青青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亦表达男女情思。
在人类社会早期,成年男女在生产劳动中的分工,总体是男人狩猎,女人采集。这种分工模式,即便在当今残存于世的原始土著民族,仍是如此。“采葛”、“采萧”、“采艾”都是女子生产劳动内容。据此,可认定本诗是写男子对女子的思念。
现将前人关于《王风·采葛》的解释列举于后,供参阅。
——《毛诗序》:“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
——宋代朱熹《诗集传》:“采葛所以为絺綌,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
——清代吴懋清《毛诗复古录》: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
——清代牟庭《诗切》:“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
——近代闻一多《风诗类钞》:“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