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等方言,它们是否要推广普及?要的话,又是否会影响了普通话的普及等话题常常引起大家的讨论,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所以本文的目的并非对此进行长篇大论式的评论,而是想着重于闽南语方言的历程及现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进而能了解一些更深层次的,在中国这个大家所比较熟悉的闽南语方言所面临的问题。也希望大家能多了解自己当地的方言及文化知识等,保存与记录方言更是必不可少,因为乡音若不在,何处寄乡愁?

一.何为闽南语及起源与发展

闽南语,在台湾亦称为台湾话、台语、河洛语等,另外也有福建话(东南亚,港澳,海外)的称呼,属于汉语闽语的一种,也是最有影响力的闽语。而在语言学的分类上,中国语言学者多认为闽南语是一种汉语方言,而外国的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属汉语族。且闽南语一词,广义是指学术上泛闽南语的集合,狭义则仅指闽南本地之闽南语。如今的闽南话已经成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它还曾经被录制在美国1977年所发射的“旅行者”1、2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那茫茫的星河中寻觅“外太空知音”了。

许多专家、闽南语爱好者等对闽南语的起源发展、现状等曾经进行过梳理,但系统性和理论性有一定缺乏。而我根据闽南语历史及现状等等整理排序,较为清晰明白。

闽南语土味情话(闽南语:乡音若不在)(1)

闽南语起源历史整理概括为三次移民潮。当时的移民主要是为了避战乱、平叛乱或逃灾荒等原因。我认为此种历程划分较为完整。

(一)初级泉州话的形成

第四世纪晋朝人移居入闽,部分初级泉州话的形成于晋朝五胡乱华时期(西元304-439年),异族入侵中原,伫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的时候,中原(河南一带)的衣冠八族(詹林黄陈郑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一带,他们把当时的中原语言(比如,有身、瞑、鳖、斟酌、鼎、箸等)带过来,后来称作“泉州话”。不过这次的数量较少 ,移民多留在闽江和木兰溪流域。到了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析晋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以保持闽疆南部安定取称,而泉州的安溪、惠安、永春、德化在400多年后的五代时才设县。所以少量“泉州话”就是第三、四世纪的中原音参“吴楚方言”和当地的“越语融合而成的,这就是”白话音“主要的来源,比”读书音“较早。

(二)漳州话的初步形成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囝屯垦漳州,漳州话的初步形成于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福建南部蛮夷祸乱不安,蛮獠啸乱,于是朝廷就派陈政、陈元光父子(郡望河东)南下平乱,平乱了后屯兵伫即马的漳州一带,亦包括今天龙岩地区新罗,漳平一带,这批人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可在唐代的漳州还不是很繁华,漳州的发展是在南宋进入第一个高潮。而其具有较大影响的,则是明代独对漳州开放海禁,“市镇繁华甲一方,港口千帆竞相发”是其当时生动的历史写照。

(三)漳州话已然形成

第九世纪后期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统治漳州。唐代末年,中国发生黄巢之乱(公元878年),唐代光州固始县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南下平乱,平乱了后王潮被封做福建威武军节度使。即此批人阁带来九世纪的中原话。前后即两批的移民大多数是河南光州固始人,他们用唐代的固始的方言教福建人读四书五经,这就是部分”读书音“主要的来源。明末学者对于当时闽南语进行系统整理,著有《汇音宝鉴》,十五音因而诞生。

总的来说,福建省的漳州市和泉州市是语言学范畴内所指的各种闽南方言的发源地,虽然漳州市、泉州市两地的方言有些许差异,主要是音韵系统方面稍微有些区别,但还是有其对应关系的。

闽南语土味情话(闽南语:乡音若不在)(2)

二.闽南语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一) 现状看出保存闽南语已然迫在眉睫

泉州晚报记者在走访中的一个现象,也是当今很普遍的:从小到大,我只跟父母说闽南语,其他场合基本都说普通话,这导致很多闽南专有的词汇、俗语我都不会说了,只能用普通话音译,实在音译不了的,用普通话代替。”安溪的洪女士今年刚满30岁,和记者交谈时,已不能连贯地讲闽南语,遇到某些词汇也只能是用普通话替代。是呀,自己闽南语方言都说不利索了,怎么还可能去教自己的下一代呢!

回想自己及身边的同学朋友,我们大都是闽南本地人,小时候的我还比较会讲闽南语,因为环境的氛围使然,你当然也讲本地方言。可是,越长大,真是一路走,自身的方言一路丢失掉了。所处的环境在改变,即使你只在本土范围内,由于四面八方的来客很多,你肯定也得讲普通话别人才听得懂,即使是同讲闽南语,如福州人、漳州人、厦门人等讲各自的本地方言,我们也不一定互相听得明白,因为闽南语分布地区很广,各个地区又有不一样的腔调,别说市与市了,就连县与县都是讲不同腔调的。“源同腔异”说的就是如此吧。因为方言俗语依靠的是口口相传,但是它们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说出来朗朗上口、很是动听。当我走入社会,我听到了闽南语的家乡话,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很多人,从小生长的地方,是亲切的,是充满安全感的。

(二) 闽南语现状的总结及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1. 年轻父母讲不好,不愿意教孩子

2. 学校都讲普通话,担心孩子融入难

3. 觉得闽南语“土”,孩子不愿意说

4. 环境使然,不会闽南语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5. 接触闽南语的几乎越来越少

闽南语土味情话(闽南语:乡音若不在)(3)

三.闽南语的保护与传承

很多学者专家早已经意识到了,保护闽南语刻不容缓,制定了很多的方案方法,也一一的去实施行动了。如《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草案)》规定、要求或鼓励相关部门机构推广闽南话。该地区加大了闽南语教材、也加强了师资等方面的投入。厦门市已编写了统一教材,普遍在幼儿园、中小学开设闽南语课程,并开展闽南语水平测试。福建多地区也相继开展各种闽南语活动、节目等,活动内容涉及闽南文化、方言、闽先贤、闽南传统戏曲、民俗等方面。

不过我认为,想要传承下来的话,可以参考以下我所列出来的一些建议。首先,让本地人氏感到了兴趣,甚至连异乡人也被提起了学习兴趣及冲动。有位名人说得好,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强迫之路,是走不长久的。当然,这也得家庭学校、社会大环境、政府部门等多方面的努力才会更好的!

(一)创作更多好听的,有带闽南语方言的音乐

音乐,它本身带着一股神奇的力量,它不分国界,是这世界上所通用的语言。闽南语歌曲最为出名,老少皆知,令大家所耳熟能详的相信就是这首《爱拼才会赢》,即使很多外地人也能随口哼上几句。

现在看来,五月天及一些音乐人所创作的闽南语歌曲,让带有闽南语方言的歌曲受到了许多的年轻人的喜爱,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知道了闽南语。哪怕只有短短几句词,为代表的几首歌曲有《大田后生仔》、《浪子回头》、《身骑白马》,五月天的闽南语歌曲有《勇敢》、《志明与春娇》、《咸鱼》等。这些年因为这些歌曲的出现与热门,让许多人又重新认识了闽南语和对其的喜欢,进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正是音乐的“神奇”之处,它传播之广,受众之多。如此传承下来的机会也就越大了!

闽南语土味情话(闽南语:乡音若不在)(4)

(二)热门综艺及媒体营销

传承,小孩及年轻人当然尤为重要的。毕竟任何语言都是越早学越好的。所以,当然要去他们所喜欢去的平台上推广宣传营销。年轻人所喜欢的综艺去提及,对话等等。效果会好很多的。

(三)明星效应及影视剧的参与

记得著名主持人汪涵的“响应计划”也曾经为保护方言而自掏腰包的,此举动,在社会上引起的很大的反响。而在这个事件对于社会各界在保护方言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说了那几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每种方言都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及“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地方的方言忘记了,多可怕,你能说我是湖南人?怎么证明?我吃一把辣椒给你看?四川人吃辣椒也很厉害,贵州人、云南人吃辣椒都相当的厉害,怎么办?唯有语言可以区分。”

后来汪涵用声像方式保存了方言资料,进行数据库整理后捐献给了博物馆,作为永久的人文类史料保存起来。这在目前是最具有可行性的做法。

“汉语方言超 1000 种,它们在以每两周一种的速度消亡,保护方言是很有意义的事。”汪涵如此表示。而如今天猫精灵将要建立的博物馆就是利用现代科技的方式,来保护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毕竟,普通话会让你走的更远,方言则会让你记住你的根是在哪里。”

闽南语土味情话(闽南语:乡音若不在)(5)

著名主持人汪涵

而闽南语在影视剧的参与,如人物的对话,主人公的举动等等。如今,对于电视剧的创作越发的精品化,为了来显示该人物特征,所处的环境等,方言也就派上了用场。如经典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老板娘佟湘玉。说着一口流利正宗的陕西话,让这个老板娘个人特色鲜明,也让观众们记住了陕西话。所以,电视剧让闽南语的参与也是挺好的推广与宣传。

方言对于社会上的很多方面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存在,一旦方言消失了,一些有特色的民间文化根本无法在这尘世继续生存,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必然遭到一定的破坏。因为许多艺术形式就是用方言所演绎的:电影、话剧、曲艺等等。方言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根埋在了一方乡土当中,而它的枝叶早已散布在文化、艺术等众多之领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离。

三.结语

我从未怀疑推广普通话的深远意义,只是在乡音渐行渐远的今天,身为闽南人有些话想说。应景的想起贺知章的一句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语言它是一种丰富的载体,不同的方言更是可以反映出各个地域的差异及风俗,不想若干年后,让乡音成了乡愁。

语言不止是为了交流而存在的,我认为它还有一些更深的意义。“方言”与“普通话”并非“鱼和熊掌”的关系,在我看来还是有其生存空间的,毕竟千百年来,闽南语在闽南地区的泉州、厦门、漳州等多地流传,还可以经久不衰,且如今的社会,它包罗万象。

闽南语土味情话(闽南语:乡音若不在)(6)

发现了不少网友认为,这世界的经济越发达,语言当然越趋同,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没有必要刻意保护,新的语词在不断产生,旧的语词也必然不断消亡,顺其自然就好。那就如知名歌手华晨宇所说的:矛盾才可以让整个社会的发展状态越来越好,如果太过佛系相对视角太多的话,这个世界会倒退。

参考资料:《魅力闽南话》,厦门大学林宝卿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