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故事,似乎悲剧才能成为经典,没能走下去才能让人念念不忘。遗憾也是一种美,仅存在别人的爱情里,生活中,只求这种遗憾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
94年的《烈日灼人》,让我记住了俄罗斯导演米哈尔科夫,也把我伤的够彻底:全片都是温暖的色调,天真的笑脸,却在最后一刻把一切美好都捏碎。。。从苦逼到苦逼不会引起太多波澜,从美好瞬间切换到苦逼,这种情感的转变太有冲击力。
98年的《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同样的导演,同样一部让你笑着开始,哭着结束的电影,只不过有了不同的故事。
片子很长,三个小时,但是故事跨了20年,这样看,三个小时也不算长。以安德烈和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开始,又以安德烈和莫扎特的故事结束,米哈尔科夫随时都在告诉观众:我是个文化人。
电影很简单,分为现实和回忆两部分,回忆为主,现实为辅,采用在现实中穿插回忆这么一种手法,讲述军校生安德烈在火车上对美国女人Jean一见钟情,在感受过爱情带来的悸动、嫉妒和甜蜜之后,遭遇背叛,最终与爱情擦肩而过的故事。这里的背叛,当然不是真的背叛,是仅需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误会,只是他们没有解释的机会,因为冲动犯下的错,只能用余生去弥补,这是对安德烈的救赎,却是对Jean的惩罚。
在朋友难以理解的why did you do this的质问中,透着安德烈的解脱,也透着Jean的绝望,他可以用余下的时间来忘记这段感情,重新生活,她作为被误解的一方,只能背负着这份遗憾,想尽办法靠近他,找回他。
理想是把那些没机会说出口的话说给他听,就能回到以前的生活,现实是只在他生活的地方待个十分钟,看着他生活的痕迹,就能意识到,十年的等待在这十分钟的现实面前,显得毫无意义,对方已经move on,这时候说与不说,已经没有区别了。
非常喜欢片子里的安德烈,太让人心疼的一个角色,始终忘不了挺着胸脯,昂着头,眼神里满是骄傲的阳光男孩和那个雨中奔走,躲在角落发抖的少年,十年后,这个少年已经为人父,在西伯利亚森林里奔跑,能够平静的看着曾经为之疯狂的女人驱车而过,只是眼里再看不到那股昂着头的骄傲。这种蜕变也许并不是安德烈想要的,却是无可避免的。
电影用了很多大远景来展现俄罗斯的广阔,把那些美用一种很自然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摄影很棒,看过的前苏联和俄罗斯的片子,加起来还不到十部,每部都能把生活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这可能是在那片广阔大地生活的导演,与生俱来的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