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的高玉倩去世了,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名字听起来无比陌生,最熟悉的,还是《西游记》里的猪八戒的丈母娘——高夫人。

红灯记李奶奶本人是谁(红灯记背后的故事谁还记得)(1)

这当然源于《红灯记》在那个年代的炙手可热,这种国民热度恐怕是今天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

不过,当高玉倩的讣告登出,大家忽然看到“梅兰芳弟子”五个字,才忽然意识到,她其实并不是一个专业的老旦演员。

一出戏,改变了不仅一个人。

1927年出生的北京姑娘高晨8岁入山东省戏剧院,后转入焦菊隐创办的北平国立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中华戏校培养了五届学生,“德、和、金、玉、永”,高晨是永字班学员,改名高永蒨,工青衣和花旦。

1940年,中华戏校解散,高永蒨成了高玉倩,开始四处搭班演出。行里有句话,北京学艺,天津唱红,上海赚钱。

当时,高玉倩去上海,还有一个小插曲。黄金大戏院的老板打算乘着袁美云主演的《红楼梦》大红,约一些北京演员去上海演京剧《红楼梦》。为着噱头,打算全用年轻女学生。十二金钗凑齐了,缺一个贾宝玉,徐兰沅就推荐了高玉倩。演完十二场之后,黄金大戏院接档的是周信芳,他邀请高玉倩和张曼君(张曼君的妹妹是程派演员张曼玲,《霸王别姬》里张国荣的戏曲指导老师)留下来继续演出。

红灯记李奶奶本人是谁(红灯记背后的故事谁还记得)(2)

在上海,高玉倩最难忘的经历是陪着周信芳演《坐楼杀惜》。电影明星李丽华到后台,见高玉倩扮的阎惜娇手上空空,连戒指也没有,二话不说,就把自己手上的钻戒戴到高玉倩手上。

京剧演员一般只懂唱戏,高玉倩的革命觉悟显然更高。1949年,她进入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读书,第二年入党,不久就调入了中国京剧院。一开始,她进了李少春领衔的三团,1958年剧团整合,高玉倩被分到了二团,那里有李和曾、张云溪、张春华、江新蓉,还有她在中华戏校永字班的同学景荣庆(景荣庆在永字班名叫景永成,改投荣春社后改名。)

但高玉倩仍是配角,1955年梅兰芳和周信芳演《二堂舍子》,她来个秋儿;1960年李和曾演《凤凰二乔》,她来个大乔。

如果没有1963年的一通电话,她或许会一直这样演下去。

1938年7月,延安组织了一台“抗战戏剧节”,在延安钟楼东举行大会。上午是毛泽东作报告,下午则是文艺演出,压轴戏是一出传统京剧《打渔杀家》。演出非常成功,毛泽东在演出后特意接见了演员,大家都说,扮演萧恩和萧桂英的两个人“旗鼓相当,演得都很出色,桂英的相,尤为秀丽。”

扮演萧恩的是当时延安的“头牌老生”阿甲,这时候,他肯定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将被舞台上的女儿萧桂英而彻底改变;不仅是阿甲,恐怕谁也想不到,蝴蝶翅膀微微震颤,整个中国的命运被小舞台上的这出戏改变了。

1958年,哈尔滨京剧院新编了一出现代题材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故事最早脱胎于沈默君写的电影《自有后来人》。1957年,沈默君被打成右派,下放北大荒劳改,1961年底摘帽,遂将其在当地收集的生活素材写成电影剧本,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敌占区,我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码的任务,由于叛徒的出卖,遭日寇杀害。李玉和的女儿铁梅继承父志,将密电码送上山,游击队歼灭了追赶铁梅的日寇。

红灯记李奶奶本人是谁(红灯记背后的故事谁还记得)(3)

这个剧本不仅被改编成京剧,上海爱华沪剧团也曾将此改成沪剧剧本《红灯记》。1963年2月,江青偶然在上海红都剧场观看了沪剧《红灯记》,觉得不错,“但是沪剧影响力太局限了”,她决定将《红灯记》改编成京剧,这是她“创作”的第一个戏。

李少春 A 角李玉和和袁世海的 A 角鸠山被第一批定下来,其他配角也基本选定,唯独李奶奶这个角色,迟迟定不下来。

高玉倩应邀去见了阿甲,阿甲给她看了《红灯记》的剧本。看完,她完全摸不着头脑,这里面哪里有什么角色适合自己?

有些结巴的阿甲告诉了她答案,他觉得高玉倩可以试一试李奶奶。

高玉倩觉得这简直是不大可能完成的事情,毕竟自己是一个旦角演员,从青衣改老旦,意味着要从小嗓改大嗓,连表演形式也要改变。

”那还回得去吗?”

“演了这个,就不用再演别的了。”阿甲对她说。

这句话打动了高玉倩。公开选拔的那一天,高玉倩用从前反串过《借东风》的大嗓,获得了李奶奶这个角色。这一年,她37岁。对于高玉倩来说,获得李奶奶这个角色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呢?她一直用“荣幸而惶恐”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从第一次获得江青接见开始,她就觉察出了异常。江青上来就说“彭德怀如何如何”,高玉倩吓得不敢作声:“我们不就是唱戏的吗?怎么对我们说这个。”

红灯记李奶奶本人是谁(红灯记背后的故事谁还记得)(4)

官方资料记载,她先后七次接见了《红灯记》剧组,并且给出了许多特别细节的指示:铁梅举红灯跑回场,可缩短些;奶奶的补丁补的不是地方;李玉和一家人进出门,要随手关门,要给群众一个安全感;铁梅叫奶奶的声音太刺耳,不要那么高;这个戏不适合用“南梆子”;李玉和受刑后上场,可以扶住椅子;粥棚场,磨刀人不要吃粥。

江青提出,杜近芳的脸盘子大,演小姑娘不合适,于是换成了荀派花旦刘长瑜;李少春扮演的李玉和本来胡子拉碴,是个不修边幅的铁路工人,高大英俊的B角钱浩梁渐渐取代了年纪偏大的李少春。钱浩梁在上海演出《伐子都》的时候,江青曾经给他拍过照,她第二次见他时特别指出:“钱浩梁,你的戏演得很好,可是我不能给你鼓掌。因为你不去表现工农兵,却演‘伐子都’这样的戏,这些帝王将相的东西,你说我怎么能给你鼓掌呢?”

而原本《红灯记》的编剧阿甲因为延安的老资格,和江青产生了矛盾,针对江青提出的意见,阿甲背后不时冒出怨言:“领导上最好抓原则问题,艺术处理不要管得太宽”“领导意见固然要尊重,艺术问题也要考虑考虑”……这些后来都成为了阿甲的罪状。根据林默涵的回忆,一天晚上,江青忽然跑到周恩來那里发脾气,说京剧院不尊重她,不听她的意见。总理无奈,回复说:“你先回去休息,我叫林默涵抓,如果他抓不好,我亲自抓!”

1964年11月6日,毛泽东在看完《红灯记》之后,热泪盈眶。根据中央指示,1965年2月起,《红灯记》先后到广州、上海巡回演出,观众达到十七万五千多人次。《人民日报》以醒目标题云:“受到广大观众极其热烈的欢迎,观众称它是思想上、艺术上的‘一盏革命的红灯’。”《红灯记》成功了。(本文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