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说神人除两眼外,印堂处还有一只“天眼”经过修炼,天眼一旦打开,就能够突破肉眼的局限,看到遥远的物象以至过去或未来的事情对此我充满好奇,真希望有朝一日能见识一下神奇的“天眼”,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人有天眼是不是能看见什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有天眼是不是能看见什么(睁开天眼看宇宙)

人有天眼是不是能看见什么

小时候听说神人除两眼外,印堂处还有一只“天眼”。经过修炼,天眼一旦打开,就能够突破肉眼的局限,看到遥远的物象以至过去或未来的事情。对此我充满好奇,真希望有朝一日能见识一下神奇的“天眼”。

听说中国的天文学家居然把梦想变成了现实,在贵州的深山里造出了神话中的“天眼”,我迫不及待地要去见证21世纪的中国神话。

天还没有亮,我们便从贵阳出发,前往位于黔南的平塘县,一睹“天眼”的风采。到了新建的天文小镇,寄存了手机、手表、照相机、打火机、香烟等电子产品和易燃物品,经过比机场还要严格的安检,乘坐摆渡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行进了40分钟,终于到了大窝凼。可是并不见天眼,原来天眼藏在山洼里,还要爬789级台阶,到山顶平台才看得见呢!

爬到山顶的观景台,极目远眺,景致壮观极了!只见远山在云雾中浮沉,层峦叠嶂中有一个圆形的天坑,这便是大窝凼洼地。洼地直径约800米,四周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洼地中间便是闪闪发光的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其面积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远远看去,好似巨大的翡翠底座托着一个光照日月的玉盘。玉盘周围立着6个铁塔,像顶天立地的金刚守护着国宝。

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比美国最先进的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的综合性高10倍,目力所及可达137亿光年,其观测范围已经超越了银河系,可达已知的宇宙边缘。天眼启动以来,在短短的一年内,已经发现了6颗脉冲星,而且还可能收听到外星文明发出的讯号,对于弄清宇宙的起源和演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不禁想起,刚进入天眼文化园区时看到的雕塑:神秘的大门上插着一把硕大的钥匙。天眼不就是打开宇宙的钥匙吗?人类用天眼这把钥匙,打开宇宙的大门,可以尽览宇宙的奥秘,拓展人类的认识空间。

天眼是值得骄傲的一项伟大工程,其中融注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多少心血和创造啊!比如,射电望远镜在钢索的牵拉下形成350米的瞬间抛物面变换角度,就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创造。须知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比我国的天眼小得多,但为了解决“抛物面瞬间变换角度”竟然动用了1000多吨的设备方才做到。当然,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也耗费了10多年的心血,才找到这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伟大的成果后面,都站立着一个伟大的人。我们在为“国之重器”欢欣鼓舞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为之献身的科学家。说到天眼,就不能不提到FAST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他是FAST的首倡者和策划者,也是FAST工程的实施者和指挥者。可以说,没有南仁东,就没有天眼,他是“中国天眼”之父。1993年在日本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科学家们提仪: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便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的设想,并于1994年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先后对比了1000多个洼地。经过长达12年的考察,最终确定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洼地作为FAST工程的选址。因为大窝凼洼地的大小与形态与FAST高度吻合,而且大窝凼系喀斯特地貌,地下河纵横,再大的洪水也淹没不了FAST,加之周围5公里内没有人烟,不存在电磁干扰,于是大窝凼便有幸成为举世瞩目的FAST的永久家园。其后南仁东又带领他的团队,经过为期10年的立项和施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使得FAST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从此,中国有了世界上最大、看得最远的射电望远镜,把神话中的天眼变成了现实。

可是,一般人并不知道,在天眼启用之前,南仁东已经已罹患肺癌,他在手术后依然带病坚持工作,直至圆满完成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在亲眼见证了自己创造的天眼正常运转一年之后,他才安然地闭上眼睛。

南仁东是一位终身从事射电天文研究的科学家,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建造超大型射电望远镜,而且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他为了实现“睁开天眼看宇宙”的梦想奔波劳碌了整整22年,把一个科学家最宝贵的年华都奉献给了FAST工程。可以说,他是为天眼而生,为天眼而死的。然而就个人而言,他得到了什么呢?他一年的工资才相当于他在国外一天的报酬,然而他却心甘情愿的长年在大山深处拼搏。他是为了名吗?依据他的学识,早该是院士了。可是在逝世前两个月,他才被提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直到离世都没有名正言顺的成为一名院士。南仁东为天眼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的不是名,不是利,为的是追求真理,弄清宇宙的奥妙。他虽然闭上了眼睛,却让人类睁开了洞察宇宙奥妙的天眼。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我由衷地向他奉献出深深的敬意。可是环顾四周,却发觉少了一件本该有的东西,这就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纪念碑。这里没有南仁东的塑像,也没有天眼落成碑记。参观者只知道有天眼,而不知道天眼是谁创造出来的。

由此我想到,当今的中国存在着一种颇为危险的怪相:追歌星、明星者众,而追“科学之星”者寡。媒体对于歌星、明星的关注度,远远超过科学家的关注度。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歌星、明星的生活琐事如数家珍,粉丝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试问知道南仁东们的又有几人?

我要说,南仁东才是真正的“追星族”。他从幼年就喜欢看星星,立志于天文观测。他一辈子追的是永远闪烁在天空的明星,而不是瞬息即逝的人造“明星”;而且南仁东本人就是天文学界的明星,他的功绩将永远在宇宙闪光。总有一天,我们会指着天上的一颗新星说:“他就是南仁东。”

值得欣慰的是,中宣部于2017年11月17日追授南仁东“时代楷模”的称号。对此南仁东是当之无愧的。一个崇尚知识、尊重科学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只知歌星、明星,不知“科学之星”的一代人是令人担忧的。若当代青年能有一半人以南仁东们为楷模,去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乃国之大幸!

离开大窝凼,沿着盘山公路前行。眼前盘旋着一座座巍峨的青山,耳畔响彻着山风的呼啸:“南——仁——东——,南——仁——东……”

我想,大窝凼没有南仁东的塑像也无所谓,天眼不就是南仁东的纪念碑吗?在我心里,南仁东的形象就印在天眼的瞳孔里,一生一世,永不消逝……

【注释】

凼,读dàng,会意字,山凹积水曰凼,即水坑。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