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是县还是市(涡阳命名依据详解)(1)

涡阳新城

中国汉字的一大特点是一字多音,而其中不少多音字是因地名特定读音形成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涡阳县,始建于东魏武定六年(548),治所在县境东部涡水之阳;再建于晚清同治三年(1864),县治所在雉河集,乃春秋下城父聚,即《史记》所载陈胜殉难处。涡阳县的“涡”,读音本应为“guo”,可往往有人误读为“wo”。 为什么要一定读涡(guo)而不读涡(wo)呢?这还要从涡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及其所处特殊地理位置说起。

涡阳县地处安徽淮北平原的涡河流域,淮河的第二大支流涡河,发源于河南,经亳州流入涡阳,沿西北东南方向横贯县境,再经蒙城,到怀远注入淮河。涡阳县城沿涡河两岸规划建设,虽然主城区侧重在南岸,但因涡北有雉河注入,更有老子故里天静宫,所以,依东汉边韶《老子铭》关于老子庙“涡水处其阳”的记载,县名定为涡阳。

(涡阳县)雉河集捻军起义图

当时命名涡阳的依据是:

一,此地为老子故里,东汉边韶《老子铭》:老子故里“涡水处其阳”,与雉河集一水相连,历史文脉悠久

二,北魏所设涡阳郡和涡阳县,城池虽在今蒙城地,但其辖区东至宿州,北到永城,南至颍州,西到亳州,新建涡阳县境即在北魏涡阳辖区内,故应沿北魏涡阳县之名,以彰显建制沿革

三,雉河集乃秦汉下城父聚。因雉水注入涡河而得名;雉河古称谷水,又名武家河,在涡水之阳。县城建于雉河与涡河交汇处,两岸集市兴隆,而向北岸老子庙扩展,前景尤为广阔

四,晚清捻乱未平,人心思定,依阴阳五行,阳能克阴,取名涡阳,期盼治理顺畅,长治久安。因此,新建县城名为涡阳顺理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