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是民间流传的一种口头语言,如果没人去加以解释,还真让人有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像这句俗语“堂居堂子孙昌,树夹堂家败亡”,真的是很难理解,什么堂堂的,但老人们既然有此一说,肯定也有它的道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堂口没立对的几个特征(俗话说堂居堂子孙昌)(1)

“堂居堂子孙昌”

这句话的不好理解之处就是“堂”,什么是“堂”呢?

从广义上来说,这句话里的“堂”应该具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堂屋”,一是指“高堂”既父母。

大家知道,在我国的古老建筑中,是有“厅堂”之说,古代的“厅”其形制要求宏伟精丽,讲究装饰,实指的是议事、宴会等所用的大厅,“堂”指的是官府的“正堂”、“大堂”。‬

在‬民间的建筑中,坐‬北向南的房子‬是传统的合理的建筑物,既能抵御寒风的侵袭又便于采光,这也是古人的智慧。因此多称坐北向南的‬房‬屋‬为“堂屋”,也称“正房”,宅院内别的房屋称“厢房”、“配房”。

堂屋既然是正房,就应该有一家之主来居住,一家之主就是父母、是高堂。如此解释也就说的通了,“堂居堂”就是高堂(父母)居住“堂屋,为什么说“堂居堂子孙昌”呢?

堂口没立对的几个特征(俗话说堂居堂子孙昌)(2)

大家知道,一个家兴旺发达、子孙兴旺全依赖于有一个良好的家风和积极进取团结奋斗的精神,在这其中,一个家庭全靠一个“和”字,常言道“家以和为贵”。“和”就需要尊老爱幼,互相支持和理解。

“百善孝为先”是国人的传统理念,尤其在古代,人们对于“孝”更为重视,父母高堂就是家里的天,毕竟一个人的肤发皆受之于父母,孝敬父母是一种感恩,也是天经地义的事。高堂居住堂屋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在老人的眼中这也是一种孝。

有了孝顺的孩子,再有良好的家风,后代子孙也就没有不兴旺昌盛的道理。因此也就有了“堂居堂子孙昌”的说法。那么,“树夹堂家败亡”又是怎么回事呢?

堂口没立对的几个特征(俗话说堂居堂子孙昌)(3)

“树夹堂家败亡”

这句话里的“堂”无疑就是指堂屋,意思就是说如果堂屋周围树木多,好像把堂屋夹在了中间,家里就会破败,这是为什么呢?

说真地,在以前房前屋后栽种树木是很平常的事,既所以盖房使用又可以增加家庭收入。但凡事都有一个“度”,树木也一样,如果过多就会给人带来安全隐患。

“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如果堂屋周围有很多树木,虽然荫凉了很多,但树根到处分布、互相争求养分。以前的房屋地基可不像现在是钢筑水泥混凝土,以前的地基什么也没有,夯实就行。树根就会伸向房屋地基深处,很容易威协到房屋的安全性。

再则说,由于周围树木很多,也影响房屋的采光,树木又很容易招致虫子。这样就会造成屋内潮湿,也更有利于虫子的滋生,从而给人们带来疾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果房屋不安全、高堂父母身体不好,相信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的,因此,也就有了“树夹堂家败亡”的说法。

堂口没立对的几个特征(俗话说堂居堂子孙昌)(4)

“堂居堂子孙昌,树夹堂家败亡”这句俗语,处于以前的时代来说很有道理,它告诉人们居住房屋也要讲究孝道,“堂屋”理应“高堂”居住。同时也要注重“堂屋”周围的自然环境,更要为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考虑。小编对于这句俗语的解释,不知大家可能认可?欢迎留言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