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赏#在敦煌壁画中,经变画有一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与其它各类壁画相比,如佛像画、佛生故事画、供养人画等,经变画的表达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佛经本身读起来比较晦涩,并带有说教性质,再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其说教意味并不是那么容易体现。

所以,要略懂经变画的前提,首先要从认识一部佛经开始。本文以敦煌172窟《观无量寿经变》为例,简述敦煌盛唐观经变得三个艺术特色。

从《观无量寿经》到《观无量寿经变》

《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为什么一定要去“西方”取经?所谓的“西方”又是个什么样的所在呢?

白居易对此有一个“标准答案”,说: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号极乐,以无八苦四恶道故也。其国号净土,以无三毒五浊业故也。其佛号阿弥陀,以寿无量、愿无量、功德相好光明无量故也”。

意思是说,一直往西边走,有一个极乐世界的所在,叫净土国,阿弥陀佛就住在这里,净土国以寿无量、愿无量和功德无量著称。

因此,净土国有三部经典佛经,即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部经。

《观经》中的“观”,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一种思维活动,用佛性去体察世间的一切事物。此处的“无量寿”是阿弥陀的意译,指无量大的功德。

敦煌莫高窟的早期壁画的特点(以敦煌172窟观经变为例)(1)

172窟北壁 观经变

一般来说,佛经都可分成三部分,即佛讲经的因缘,也就是开头;佛经的主要部分,称为正宗分;再有就是结尾部分,一般就是听经者听完后,皆大欢喜的场面。

《观经》结缘于阿阇世,意译为“未生怨”。阿阇世是王舍城的太子,受人挑唆后要篡夺王位,于是就把自己的父王关在了七重室内,并且不让任何人见他,企图把老国王饿死。

皇后韦提希为了让老国王活下来,就想了一个办法。她净身后,把“酥蜜和麨”(也就是蜜和炒熟的面粉)涂在身上,偷着送进去给老国王。

就这样,老国王活了下来。后来,老国王请佛为他授戒,佛就派弟子为老国王说法,最后修成了“阿那含”果。

敦煌莫高窟的早期壁画的特点(以敦煌172窟观经变为例)(2)

172窟顶部千佛

当阿阇世听说父王还活着时,很快也查出了是母亲韦希提搞的鬼,于是就提着剑要去弑母。虽然在大臣的劝阻下,最后没有弑母,但母亲韦提希还是被他关了起来。

韦提希在绝望之余向佛求助,希望可以脱离苦海。于是佛便降临为她说法,传授开示十六观,这十六观就是《观经》的主要内容。

佛让她看到了“十方净土”,并问她愿往何处去。韦提希告诉佛说,她愿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如何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通过十六观实现的。

以上就是《观经》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看敦煌172窟南壁的这幅《观无量寿经变》。

敦煌莫高窟的早期壁画的特点(以敦煌172窟观经变为例)(3)

172窟南壁观经变

172窟的观经变为盛唐时期所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左右两侧是立轴式的条幅画,正中间为净土庄严相,展现佛说法的场面。左侧条幅画是“未生怨”的故事,展现了几个场景;右侧条幅画为十六观,即日想观、水想观、地想观、宝树观等十六种观法。

画面正中三尊佛,主尊为阿弥陀佛,也称无量寿佛;主尊两侧分别为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戴“立化佛”冠为观世音,戴“宝瓶”冠为大势至著萨。在三尊的周围,以及上下空间都分布着各路神灵和很多身供养菩萨,他们都在听佛说法。

三尊佛分别坐在莲花座上,其上方有各自的华盖,头顶和后背都散发着佛光,级别高的神灵都有坐台、头光和背光,而小神则只有头光。三尊佛的正后方是三层楼的大殿,左右两侧各有回廊,并分别与大殿左右的亭台阁楼相连接。

敦煌莫高窟的早期壁画的特点(以敦煌172窟观经变为例)(4)

观经变顶端的飞乐 不鼓自鸣 乐器上有飘带

在画面的最顶端画着一整排不鼓自鸣的乐器,有排箫,琵琶,笙,拍板,箜篌,古琴,方响,葫芦丝,羯鼓,腰鼓,而且每件乐器上都系有飘带,呈现出一种飘逸飞天的感觉。

虽然飞乐在整组画面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却非常灵动地体现出极乐世界自在的氛围。同样在三尊佛前方的正中央处也有一组伎乐队,而且人员众多,分成左右两侧,左侧乐师的手里分别持有琵琶、阮咸、箜篌、七弦琴、芦笙、筚篥、勋、排箫。右侧的乐师则持有方响、拍板、羯鼓以及各种打击乐器。

在乐队的中央还有一对翩翩舞动的舞技,一人在击打腰鼓,另一人在反弹琵琶,他们身上的飘带飘逸回旋,大概在跳着盛唐时流行的回旋舞。

敦煌莫高窟的早期壁画的特点(以敦煌172窟观经变为例)(5)

217窟北壁观经变

在伎乐台的下方有一方水池,称为往生池,呈现了“九品往生”的画面。十六观的最后三观分别是:上品往生观、中品往生观和下品往生观,每一品又分为三个等级,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因此合称为“九品往生”。

在往生池中,我们能看到有“坐莲花而生”,还有的抱“台”而生,这都体现了不同品级的往生。上品上生者坐“金刚台”,上品中生者要坐“紫金台”、中品上生者则坐“莲花台”,功德大小对应不同的品级,如何往生在经书中都有明确规定。

以上介绍为172窟南壁的观经变,北壁的观经变,在布局上大体与南壁一致,但是是场面更加宏大,特别是在伎乐台的下方还有一处亭台。

从总体上来看,两幅壁画建筑宏伟,艺术表现手法细腻,整体画面都呈现出一种飘逸之感。

那么,盛唐时期的观经变,又有哪些艺术特色呢?

敦煌莫高窟的早期壁画的特点(以敦煌172窟观经变为例)(6)

唐代观经变画面构成大多为三组画面:未生怨、十六观和中间的空间较大的净土庄严相

盛唐敦煌观经变得三个艺术特色

其一,画面的透视感更加强烈,重点体现在画面中的建筑上。西方写实性绘画通常采用焦点透视法,比如名画《最后的晚餐》,在平面画上呈现出三维空间的立体感,使人在视觉上的感受更为逼真。

敦煌莫高窟的早期壁画的特点(以敦煌172窟观经变为例)(7)

最后的晚餐 焦点透视法产生立体空间感

盛唐时的观经变也有了这种立体感的氛围,采用了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相结合的画法。比如其中的建筑部分近大远小,产生透视感;画面顶端的角楼采用了焦点透视画法,而整体画面则又是采用了散点透视法。

焦点透视法通常只用于一幅画面,表现一个主题。而散点透视法则要考虑整体布局,从多个角度展现事物的特征,比如《清明上河图》就是采用了散点透视法。

在观经变中,画师要体现经文的多重思想,所以采用散点透视法,而对于个别景物则采用了焦点透视法。这种画法始于盛唐,在初唐是没有的。

敦煌莫高窟的早期壁画的特点(以敦煌172窟观经变为例)(8)

盛唐217窟 未生怨 局部画面

其二,在人物造型上不同与以往朝代,变化很大。佛教在唐朝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宫廷和上层贵族中也比较流行,观经变中所体现的人物造型,也与现实的联系较为紧密。

唐代敦煌画像中的佛与菩萨,都以丰肥为美,这是融合了唐代宫廷贵族和上层社会的审美观。

唐朝的女性地位较高,菩萨的形象也被世俗化为女性,本来佛、菩萨都是无性别的。但唐代的艺术家们不仅将一些菩萨形象赋予女性性别,而且在服饰上也做了大胆的变化。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观世音菩萨,有着最美的女性仪容,体态丰腴,意态温婉,头束高髻,佩戴各类饰品,穿着贵妇人的透体罗裙和锦帔,这样的装束实际就是典型的唐代盛妆妇女形象。

到了盛唐时期,服饰也有相应的变化。唐代女子的服饰有一种由窄到宽的渐变趋势晚唐时最宽。

敦煌莫高窟的早期壁画的特点(以敦煌172窟观经变为例)(9)

拿《未生怨》故事中韦提希的服饰来看,在初唐时均着窄袖小衫,而到了盛唐时的韦提希则变成了大袖裙襦。

除了服饰,在发饰的式样上,也随着时代精神在不断地变化,甚至也有女着男装的情况。

再如,在观经变伎乐台上的一对舞者,其风格则受到胡风影响,有学者认为,反弹琵琶是胡人男性的舞蹈,后来传入了唐朝,因此,画面中还带有异域风情,体现了唐朝发族融合的特点。

因此说,唐代的观经变在人物造型上,与以往朝代相比,变化还是很大的。

敦煌莫高窟的早期壁画的特点(以敦煌172窟观经变为例)(10)

172窟 内部图

其三,在色彩上也有所突破。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画面的特点,那就是“满”,整幅画面肉眼所在满满当当的,但是并不觉得拥挤,除了格局布置合理之外,在用色上也有讲究。

《周礼》有载:“画绘之事,雜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因此,白、黑、青、赤、黄这五种色被认为是中国绘画的基础传统色。

敦煌莫高窟的早期壁画的特点(以敦煌172窟观经变为例)(11)

局部 飞天

对于经变画,由于佛教是外来教,在绘制的过程中首先会受到外来色彩观的影响,主要是受印度佛教影响。但是佛教能在中国扎根,与它发展的接地气是分不开的,简单理解,就是入乡随俗, 不断地与当地当朝的文化相融合。

唐朝是一个非常开放与包容并举的朝代,与外界来往也密切而频繁,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繁荣时代,融合的后果体现在唐代的方方面面。

敦煌莫高窟的早期壁画的特点(以敦煌172窟观经变为例)(12)

172窟 局部 感受盛唐色彩

在绘画上,唐代也吸收了诸多地域的用色观念,在用色上也非常大胆。唐代的山水主要以青绿山水跟金壁山水为主,172窟主室南北两壁的观经变,使用的矿物颜料,是在用色上主要以石青、石绿、土红、黑白为主。

各种颜色融合搭配,使观画者不会感到色彩的繁琐,与布局相呼应,反而有一种层次感。而且矿物颜料自身的尊贵感,经过长时间的氧化后,又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感觉。

综上所述,敦煌壁画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活化石,以观经变为例,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它与时代同行的脚步,同时也慨叹佛经的博大精深,以及画师们执着而精湛的艺术精神。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其中第二十五期就讲述了敦煌经变画,大家可免费点击观看。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纪录片在头条搜索即可免费观看。在头条,更多优质纪录片等你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