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梅,“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获得者,曾荣获“北京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中小学学科德育优秀教师”称号,先后两次被评为“海淀区国家基础教育课改先进个人”、“海淀区先进青年教育工作者”和“海淀区优秀班主任”,她的多篇论文获国家、市、区级奖项。

关于最美教师张桂梅的演讲(名师系列报道之张冬梅)(1)

2001年9月,怀着无限的希望和向往,张冬梅来到了人大附中。9年的时间里,张冬梅深切地感受到,人大附中的教职工队伍是一个团结拼搏、积极进取的团队,从身边的很多老师身上她看到了什么是兢兢业业、什么是默默奉献,读懂了老师们对学生那份浓浓的爱和对学校教育事业的责任。身在其中,张冬梅深深地被这种精神感染着、鼓舞着,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心态下,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中,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体验着教育人生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在人大附中这个舞台上尽情舞动出教育生命的旋律。

刚到人大附中,学校安排张冬梅做班主任工作,直到四年后担任年级组长。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张老师始终践行着“赏识、激励和爱”的教育准则,通过多种活动为学生搭设健康成长的平台。邀请数学家王元和学生一起座谈,组织学生到福利院给老人表演节目,组织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主题班会——“追寻爱的足迹”, 班会上当同学们自豪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么给爸爸妈妈做饭、擦皮鞋的,满含深情地现场演示“我给妈妈做按摩”以及对爸爸妈妈说出感谢的话时,在场的同学、家长和老师都被感动着。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学生体会生活在爱的怀抱中是多么的幸福!

由家长委员会筹划组织的“我们同在一个家”主题班会,更是将这一爱的主题升华到极致,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灵的田地里,让它发芽、生根,将来才能收获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一张制作精美的表扬卡,代表的是赏识、信任和鼓励,也正是这一张小小的表扬卡,调动了学生火一样的热情。在人大附中初中楼的大厅里有一整面墙上贴的都是初一年级“百名优秀学生”的照片和成长感言,包括年级之星、年级优秀学生干部、学习标兵。16块展板展示的是班级评选出来的“班级之最”。

在期中总结表彰大会上,当同学们听到自己班的“明星”谈成长感言,受到很大的鼓舞。赏识激励教育让学生内心充满阳光、期待和爱,正是这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年级氛围,让学生觉得生活在这样的集体很幸福。

孩子与父母、老师的和谐,老师与家长的和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给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德育工作才是最能打动心灵的。几年来,凭着对学生的爱和一份责任,张老师精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设平台,这个平台因其搭建在人大附中这个大的德育舞台上,显得如此的夯实和精彩。

在做好德育工作的同时,张冬梅在生物教学方面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多次承担市、区级研究课。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受到学生的欢迎。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2007年,张老师被查出得了乳腺癌。病痛的折磨是上天给予张冬梅的另一种生命体验,而在与病痛抗争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支持与关爱更让张老师终生受用的。刘彭芝校长亲自给主治医生打电话说,“这是我们的骨干教师,请您一定全力以赴治好!”还让自己的家人弄到预防化疗掉头发的药送到医院。翟校长、罗校长等校领导亲自到医院探望,还有一拨一拨的同事、学生,甚至还有张老师不认识的老师和学生家长。

病愈后,张老师继续生物教学的同时,承担了“校园科普活动”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当“校园科普活动日”在校园里红红火火地展开,当同学们像赶科学大集一样快乐地穿梭在中心花园,当一个个小科普专家郑重其事地做起了科普报告……她的心是如此的快乐!因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创造校园科普氛围,张老师和她的同事们尝试了,也做到了。

如今,人大附中的“校园科普课程”日趋成熟,“我爱科普”一书也由安徽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三年来,张老师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生、面对工作,在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大附中的感恩。正是因为有一批像张冬梅一样的优秀教师,在人大附中这一大舞台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健康、快乐地成长,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尽情舞蹈。

人大附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在发挥着自己的生命能量,每个人都在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张冬梅老师,仅仅是这样一个优秀群体中的一个突出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