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九段线起于何时(揭秘南海九段线是怎么来的)(1)

九段线(英语:nine-dotted line 越南语:Cửu đoạn tuyến)是中国"传统海疆线",它不仅是南海诸岛的"岛屿归属线",而且是中国南海管辖海域的"范围线"。这客观地反映了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南海诸岛,最先开发南海资源,并实施有效控制的准确空间。据了解,九段线最初称为11段断续线,那么11段断续线又是怎么来的呢?为何最后改成了九段?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前世今生”吧。

翻开地图,我们发现在南海地区,从北部湾向南延伸至曾母暗沙再折向北一直到台湾和菲律宾吕宋岛之间的巴士海峡,有9条断续的国界线,它们把东沙、西沙、南沙群岛都包括了进来。那么这“九段线”是如何形成的呢?

1935年:中国南海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

1947年:确定U形的“传统疆域线”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依照“开罗宣言”以及“波茨坦公告”,派遣内政部及广东省接收专员,前往接收南沙及西沙群岛,于1946底完成勘测和接收工作。中央接收专员郑资约在结束南沙群岛的工作后即与刚刚成立的内政部方域司的工作人员一起整理资料,在1947年最终审定了南海诸岛地名172个,按照南海诸岛所处的地理位置,调整了1935年公布的各岛名称,将“团沙群岛”改名“南沙群岛”、原“南沙群岛”改名“中沙群岛”,并在当年12月1日由中央社正式公布。同一时期,方域司又刊印《南海诸岛位置略图》,在4个群岛周围标绘了11条断续国界线。这就是在中国南海地图上正式标出的U形断续线,被通称为“传统疆域线”,中国南海领土范围至少在地图上具体化了。1948年2月,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开发行《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向国际社会正式宣布了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权范围。其附图即《南海诸岛位置图》,该图所标示的南海诸岛名称、断续线走向成为规范。

1953年:“九段线”确定中国南海疆界

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府有关部门审定出版的地图在南海地区也标绘了这样一条线,只是在1953年将11段断续线去掉北部湾、东京湾2段,改为9段断续线,地理位置上稍有调整。这就是俗称“九段线”的当代中国南海疆界线。尽管中国政府从未就“九段线”进行解释和说明,但该线是经中国政府部门提出和审定,标绘在中国正式出版的地图之上的,应当被视为中国政府的某种立场和主张。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该声明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2海里领海宽度,并宣布此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至此南海“九段线”的法律地位就已经明确了。

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在各种不同场合都使用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句,也同样表明了南海“九段线”的法律地位。

海南究竟有多美,下面就来跟小编一起去看看

南海九段线起于何时(揭秘南海九段线是怎么来的)(2)

南海九段线起于何时(揭秘南海九段线是怎么来的)(3)

南海九段线起于何时(揭秘南海九段线是怎么来的)(4)

南海九段线起于何时(揭秘南海九段线是怎么来的)(5)

南海九段线起于何时(揭秘南海九段线是怎么来的)(6)

南海九段线起于何时(揭秘南海九段线是怎么来的)(7)

南海九段线起于何时(揭秘南海九段线是怎么来的)(8)

南海九段线起于何时(揭秘南海九段线是怎么来的)(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