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试卷(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1)

期中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面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弄堂/弄权   校对/高等院校 历经磨难/艰难险阻

B.典籍/狼藉 独裁/载歌载舞 惴惴不安/气喘吁吁

C.挨打/挨饿 救济/人才济济 深恶痛绝/罪大恶极

D.谣言/摇篮 咳嗽/言简意赅 黄河险滩/瘫痪在床

2.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暑名   琢磨   情有可原   可歌可泣

B.侮辱   荒僻   微不足道   截然不同

C.诧异   疲倦   契而不舍   心不在焉

D.祈祷   尴尬   若有所失   一泄千里

3.【2020·安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科技工作者实实在在地践行了矢志报国的誓言。

B.成功登顶珠峰那一刻,民族自豪感在每一位中国登山队员心中油然而生。

C.贵阳贵安加快融合发展,就像驶向更宽广海域的大船,鼓满风帆、一气呵成。

D.夏季雨量充沛,河水湍急,非常危险,同学们一定不能心存侥幸下河游泳啊!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能否自觉学习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删去“能否”)

B.中国不仅有发起“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而且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将“而且”改为“还有”)

C.我们不仅要善于解决问题,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将“发现”改为“改进”)

D.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成为全世界人民关心的焦点。(将“关心”改为“关注”)

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闻一多、臧克家都是现代诗人。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诗集《烙印》是臧克家的代表作。

B.《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鲁迅的代表作品除了散文还有小说集,如《呐喊》《彷徨》。

D.《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6.古诗默写。(5分)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竹里馆》)

(2)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想要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怀,却写他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4)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

7.名著阅读。(6分)

根据相关信息,在横线上写出相应内容。

《骆驼祥子》是(1)__________的作品,作为语言大师的他创造性地运用(2)__________(地名)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浓浓的地方特色。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3)________,但残酷的现实让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作者正是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8.综合性学习。(5分)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生活,随时都会有许多收获。某校七年级一班开展以“学习语文,关注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项活动。(2分)

示例:年度热词盘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家纷纷发表感言:

“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生活是语文!”

“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

请参与活动的你也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8分)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9.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11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②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炳烛:点燃火把。②昧行:在昏暗中行走。昧,昏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两篇文章都是劝人学习的,从劝人的方法这一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文章,完成练习。(10分)

低头见花

①有些东西,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它的存在,或者它的美丽。就如尘埃之中,那些被忽略的闪光之珠,又似回首时,眷恋着的,总是那些不经意间走过的寻常点滴。

②在夏日的山岭间攀爬,至顶,四望都是起伏的峰峦,长风浩荡,单调的苍凉与沧桑漫卷心头。只是一低头的刹那,见谷间丛丛簇簇的灿烂,那些幽幽的花儿,就在这样不期然的时刻,与我的目光猝然相逢。于是,高处的寂寞与孤独消于无形,那些年年开且落的幽谷之花,把一种心绪点亮,把一种感动暗放。

③有的人,在境界上,或者在道路上,远超众人,于是有了高处不胜寒的喟叹。其实那只是一种性情上的缺失,他们过多地注目于自身的高度,从而错过了许多开在尘埃里的花。可那些在低处默默的东西,却是无比的宽容,它们就在那里,我们只要低下头,就会与美好相遇,它们就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心境。

④有一年去一个大草原的深处,碧草连天,极远极淡处,天之蓝与草之绿交融于一处。驰心骋怀间,为无边的绿而震撼,也为其无涯而感到怅然。此情此景之中,极想看到一点别的色彩,来缓冲那种万里的单一。同行的旅伴却惊喜地叫:“看,脚下的草里有花!”我们于是都低下头,那些狭长的草叶间,生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花,没有指甲大,黄白两色,此时却是如此装点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

⑤而更多的人,更像那些深谷之中或草叶之下的小小花朵,终其一生的平凡,就连那花儿也是毫不张扬,湮没于芸芸众生之中。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抱怨,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也会在某个时间,落入别人惊喜的眼中。如此,就足够了。就算无人用温柔的目光把那些花儿轻抚,只要绽放过,就是无悔。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儿,每一个生命也都是一个赏花者。我们在行走的匆匆里,不忘时常低下头去看那些花朵的美丽,同时也努力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期待在某天,映亮一双落寞的眼睛。

⑦相互洇染,相互温暖。我们与那些花儿的距离,我们与那些美好的距离,其实只隔着一低头的空间,只隔着一低头的瞬间。

14.阅读全文,谈谈文题“低头见花”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装点”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中画线句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文中的语句,从下面的链接材料中任选一人,写出此人低头所见之“花”的深刻内涵。(3分)

【链接材料】

A.杨绛: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选自《老王》)

B.梁启超: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选自《敬业与乐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15分)

怀念慈母

杨利伟

①在我小时候,因为父亲工作忙,又经常出差,家里主要靠母亲操持张罗,她带着姐姐、我和弟弟三人,安排我们的吃穿和学习,十分辛苦。

②那时母亲在中学里教书,我就在那所学校就读,弟弟上幼儿园。因为学校离家很远,每天清早,母亲需要很早起来。她不会骑自行车,就让我和弟弟一个坐在前面,一个坐在后面,推着我们,走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放学后,自行车上除了弟弟和我,还多了一个大大的袋子,里面是教科书和作业本,全家吃过晚饭后,一切收拾停当,母亲就开始在灯下批改作业,而我就在一旁看书。我脑子里至今有个清晰的画面:在冬天,屋子里的火炉闪着光,母亲和我们就围在炉旁,一边取暖,一边写字看书。

③母亲是个好老师,教学特别认真,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好的,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为此她把全部心血用在了学生和孩子身上。她告诉我,在学习方面,不能有半点虚假,要提高成绩,除了一门心思苦读,没有捷径可走。她告诉我,要多做事,少说话,要达到最好,光努力还不够,还要摒除杂念。

④自从当兵离开父母,我一直保持着按时和家里联系的习惯,以前是写信,后来就是打电话。1998年成为航天员以来,平时无论学习训练如何紧张,自己在什么地方,我都会在每周的固定时间给父母打电话,既问他们平安,也报我的平安。父亲在电话里往往说个三言两语,大多数时间是我和母亲说话,常常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那时我收入不高,每个月电话费是挺大一笔开支,为了节省,也为了能和母亲多说说话,我买了一张收费便宜的电话卡。

⑤母亲的性格恬淡,参加的社会活动不多,心里就是装着我们姐弟几个,我是最让她操心的一个。给她打电话,大部分是聊生活上的事,比如说对孩子的教育,我的训练和家庭生活。家里一些亲戚朋友的事情我也是从母亲那里得知的。母亲是我最好的倾诉者。训练上的一些困难和困惑,我都会在电话中向她悉数“汇报”。再坚强、再阳刚的汉子,在母亲面前都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童;再沉重、再巨大的担子,在母亲面前都能轻松卸下。一个孩子对母亲的倾诉,是对生活压力的一种释放;母亲宽厚包容的倾听,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给母亲打电话,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也成为我心中的精神依赖。

⑥辽宁绥中老家的电话总是被母亲擦拭得很干净。我知道她在那边等待着电话的响起,等待着我在听筒里喊出第一声妈。

⑦有时候天南海北什么都聊,出去执行任务,或是疗养,见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母亲。小时候,父母是保护我的翅膀,是教育我的第一任老师。长大后,我成了父母的耳朵和眼睛。儿女走多远,就把父母的心牵扯到多远。

⑧母亲在我心中有近乎完美的形象,她的衣着从来都是干净整洁的,整齐的短发,两侧用卡子别在耳后。举止严谨,眼底有种平淡和安静,好像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而在做事情时,又聚精会神,不知疲倦。我从来没见母亲抱怨过什么。

⑨熟悉我和母亲的人说,无论是从相貌上看,还是就气质与心性上说,我都比较像母亲。的确,母亲是我从小到大最敬爱、最珍视的人。从懂事起,我就下决心,一定要让母亲为我骄傲,我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的生活。

我想,作为她的儿子,成为首飞航天员,我做到了前者,但是,后者却没能实现,而且今生再也没有机会了。这是我无法弥补的遗憾!

⑪现在每当我拿起电话想给老家打电话时,我的心里就一阵阵酸楚,母亲已经不在,最懂我最爱我、为我操劳了一生的那个人走了,我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⑫有一次,一群好朋友为我过生日,他们让我唱首歌,大家说,过生日时应该唱一支歌送给母亲,因为每个人的生日都是母亲最辛苦的日子,我于是唱了一首送给母亲的歌《懂你》,我唱得非常投入,我想,远在天堂的母亲一定听见了,因为她不会忘记儿子的生日。

(选自“我们的太空”2020-05-10)

18.文中记叙了关于母亲的许多生活琐事,其中详写的是哪一件事?为什么详写这件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画线的句子中的“前者”“后者”分别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写到“我脑子里至今有个清晰的画面:在冬天,屋子里的火炉闪着光,母亲和我们就围在炉旁,一边取暖,一边写字看书”,关于母亲或父亲,你脑子里最清晰的画面是什么?请你用描述性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5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3.【2020·泰州】请以《同一种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提示:请结合你在“单元写作专练”中学习到的“一材多用”的方法,试试用你准备的生活素材来写作。]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A(2分)点拨:A项加点字读音分别为:“lòng/nòng、jiào/xiào、nàn/nán”;B项加点字读音分别为:“jí/jí、cái/zài、zhuì/chuǎn”;C项加点字读音分别为:“ái/ái、jì/jǐ、wù/è”;D项加点字读音分别为:“yáo/yáo、ké/gāi、tān/tān”。

2.B(2分)点拨:A项中“暑名”有误,应改为“署名”;C项中“契而不舍”有误,应改为“锲而不舍”;D项中“一泄千里”有误,应改为“一泻千里”。

3.C(2分)点拨:A.誓言:指宣誓时说的话。使用恰当。B.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使用恰当。C.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毫不间断,不松不懈。此词与句意“加快融合发展”不符,使用有误。D.侥幸:指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成功或免去灾祸。使用恰当。

4.C(2分)点拨:C项语序不当,修改时应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调换位置。

5. B(2分)点拨:《木兰诗》是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6. (1)明月来相照

(2)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3)寒光照铁衣

(4)杨花榆荚无才思(每空1分,共5分)

7. (1)老舍(舒庆春)

(2)北京

(3)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每空2分,共6分)

8. (1)示例:①广告赏析 ②对联收集(每空1分,共2分)

点拨: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活动的内容要与主题密切相关,要有可行性,活动的名称也要易于识记。

(2)示例: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3分)

二、阅读理解

(一)9.示例:诗人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得长路漫漫,烟尘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4分)

10. 表达了诗人远赴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4分)

(二)11.(1)当道,当权。 (2)擦拭。 (3)迟,晚。(每小题1分,共3分)

12. (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分)

(2)点燃火把的光亮和在昏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2分)

13. 【甲】文中孙权是以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说服吕蒙。(2分)

【乙】文中师旷则用形象的比喻讲明老年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说服晋平公。(2分)

【参考译文】【乙】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主的呢?”师旷说:“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中午时的阳光;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燃火把的光亮。’点燃火把的光亮和在昏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三)14.表层含义是指作者在草原上低头看见小花,深层含义是指我们要关注生活中那些毫不张扬、易被忽略的平凡的人或生命,欣赏他们身上的美好的品质,体会其中的幸福与暖意。(表层含义1分,深层含义1分,共2分)

15. “装点”本义是装饰点缀。在句中的意思是指在无边的单一的绿色映衬下,突然看见不知名的小花的美丽,给“我们”所带来的惊喜和心灵上的触动,表达了作者对小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本义、语境义1分,情感1分,共2分)

16.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所绽放的美丽。(3分)

17. 示例:从文中的“相互洇染,相互温暖”可以看出杨绛曾经给予过老王帮助,老王不忘情谊,临终前还送她香油和鸡蛋,这种行为体现出生活在社会底层、穷苦卑微的老王的那份朴实的真情。可见杨绛低头所见之“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爱。(能联系本文和材料恰当表述2分,指出“花”的内涵1分,共3分)

(四)18.详写了几十年来,“我”和母亲一直保持着电话聊天、交流这件事(1分)。这件事最能体现母子情深,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理解、体贴、包容(1分),也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信赖、依靠和爱(1分)。 点拨:记叙文是通过叙述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态外貌、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 所以要扣住事件表现出的人物的思想情感、品格等来分析叙事的作用。

19.“前者”指“一定要让母亲为我骄傲”(1分),“后者”指“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的生活”(1分)。 点拨:理解词语的指代意义,注意从相邻的上一句中摘取关键词句作答。

20.“我”的母亲是个敬业持家、教子有方、性格恬淡、任劳任怨、干净整洁、宽厚包容、体谅理解儿子的人。(每答出1点得1分,答出4点即可得满分)

21.本文通过回忆关于母亲的往事(1分),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爱、感激和深切的怀念之情(2分)。

22.略。(3分)点拨:描绘关于母亲或父亲的画面,可以抓住动作、神态、外貌等方面的一个特写镜头,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表述。描写的画面要体现出人物的特点或思想情感。

三、作文

23.【思路点拨】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抓住关键词,确立主旨。明确题目中“力量”这一主旨核心词,由此生发立意。其次题材要精挑细选,力求内容与众不同。最后选择合适的文体。如写记叙文,可以情节上多一些悬念,多一点波澜,力求情节一波三折;可在刻画人物时,运用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让人物自己说话。

例文:

同一种力量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手机悦耳的铃声又响起来了。我知道是爸爸的电话,我穿上拖鞋,快速跑到沙发上,拿起手机。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没等爸爸开口,就直接喊上了,心里甜丝丝的,又有想哭的感觉。

“宝贝,爸爸这儿很忙,暂时不能回去。现在全国疫情形势依然很严峻,虽然得到了控制,但是还是不可以掉以轻心呀!爸爸是医生,理应在抗疫的一线工作。”爸爸笑了笑说,“你虽然不是医生,不能在抗疫的一线,但是居家不外出,按时上好网课,保护好自己,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我们有一种共同的力量,就是战胜病毒,宝贝,你说是不是呀?”

我哭着答应了爸爸,把手机交给妈妈。我回到我的卧室,关上房门,坐在书桌前,陷入了沉思。

爸爸是医生,疫情刚暴发的时候,他就急忙带队去了疫区,一走就是二十几天。每次他下班休息,我们视频聊天,看到爸爸又疲惫又瘦削的脸庞,以及脸上戴口罩压出的痕迹时,我和妈妈都很心疼。有时候,视频还没有结束,爸爸就困得睁不开眼了,我们就抓紧下线,不再打扰爸爸休息。

每次打电话,或视频聊天,爸爸总是乐呵呵地嘱咐我和妈妈,在家里要注意安全,常通风,注意消毒,并反复强调,我在家上网课不外出,就是为国家战胜疫情做贡献,我们有同一种力量。

是啊,现在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我们都应当尽到自己的责任,干好本职工作,不给别人添麻烦,更不给国家添麻烦。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团结起来,用同一种力量,做好抗疫、防控两不误,争取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相信,我们会胜利的,因为我们有同一种力量。

【总评】本文由爸爸在疫区打来电话开篇,叙述了当医生的爸爸与居家上网课的“我”,具有同一种力量,都是为抗击疫情做贡献这一事件,阐发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结尾进一步升华了文章主题,激人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