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高速限速120km/h,其实是综合考虑了交通量、地形、安全性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来的。单从道路的技术水平上来说,高速限速完全是可以超过120km/h的。
就好比是吃饭,一顿饭吃个两碗,胃也是装得下的,只是人会比较撑。为了舒服和健康,一般建议大家7、8分饱,吃个一碗半,差不多了。
120km/h是40年前的高速设计时速标准
120km/h,是将近40年前的高速设计时速标准。
1981年版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最先明确高速公路设计最高时速120km/h,从那个时候,40年的时间,这标准没动过。
比如1988年中国第1条高速,沪嘉高速建成通车,限速就是120km/h。
为什么时速标准是120km/h
其实在沪嘉高速通车之前,国内完全没有建设高速公路经验,一直要到1975年,交通部组织考察团去日本的时候,大家才第一次知道什么叫高速公路。
美国、日本、欧洲等等国家,高速公路发展是比较早的,技术相对也是更先进,所以国内建高速,基本上是参考他们的招式,尤其是参考他们对交通量和道路设计的研究。
就好比数学课,学函数之前,你完全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就要靠老师一点点地去指导,因为老师已经对这些知识了如指掌了。
- 限速120km/h,考虑了今后的交通量
高速的设计,首先就是要考虑交通量,简单地讲,就是道路要满足通行需求,不能太挤,挤一块怎么叫高速,对吧?
1980年的时候,中国的机动车不是很普及,一级公路交通量其实也很少。
京密公路举例,平均每天通行8452台,每小时不到400辆车,当时美国的交通量,是每小时2200台车。
中国进行了借鉴,充分考虑以后交通量也会涨,是吧?最终决定以每小时2000辆为极限值,进行了高速设计。
就好比出去买米,不可能只买今天晚上煮饭用的米,后面还是要买一点的吧?买个一整袋,未雨绸缪,这个好理解,对吧?
- 限速120km/h,能承载我国的交通量
1981年有论文,《漫谈我国现代化公路建设问题》:根据美国、欧洲的经验,当交通量极限值为每车道每小时通行2000台的时候,100到120km/h,是最合理的速度范围,既能满足通行效率,又能保障安全。
《2018年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分析报告》论文里面讲:2017年的时候,中国高速平均每小时交通量也就1125辆,还远没有达到美国当时的2200,也没有达到刚才说的极限的2000。
不过节假日高峰期间,部分高速每小时交通量是会超过2000辆的。
- 限速为120km/h,也更能满足安全需求
从理论上来讲,车速越快,通行效率就越高,国内的高速限速120km/h,不是130km/h,不是150km/h,它也是参考了国外的道路设计的。
也有论文的,《仁赤高速公路安全性分析以及限速方案研究》,里面说:道路的几何线性设计,比如说弯道的半径、偏角、偏转方向、路宽,都能影响驾驶员对速度的选择。
说人话,限速过高,到弯道的时候,就容易判断失误,速度过快,刹车踩不了,不够,或者说速度很快,一把就过去了,就容易发生事故。
1972年,美国运输部在平原区公路上面进行了一个实验,结论是前面的车子时速80km/h,后面的车子不高于120.7km/h的时候,被追尾是不至于死人丧命的。
所以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说法,参考国内外的实际经验,从节约能源以及安全的角度出发,最大限速采用120km/h,相对来说是比较合适的。
它其实是有安全考虑的,120km/h去追80km/h,至少不死人,150km/h一追,就要出人命了。
以后有没有机会提到130或150km/h
但是国内的高速,限速120km/h,其实是保守的设计时速,不代表道路本身的技术条件,没有办法满足更高的限速。
北京工业大学有论文,《高速公路限速与运行速度的关系研究》:设计时速能够确保大部分车辆舒适、平稳、安全地行驶。
实际上绝大部分路段的技术水平,老早超过120km/h的限速所需要的了。
所以基建水平能够满足的前提下,限速超过120km/h也不是没有可能。
比如说未来的杭甬高速复线,目标是把车速提高20%到30%,也就差不多限速是150km/h左右了。
总的来说,限速120km/h是结合交通量、道路设计、安全等等方面,然后再参考了国外的一些实际经验定下来的,并不是说我们的道路技术水平比人家差,不是这么回事情。
德国高速不限速,为什么国内就要限速既然限速能让大多数人开车更安全,德国人民都是不要命的?那些不限速的高速,天天都是死人的吗?还是说人家的驾驶员都是F1的赛车手水平?
- 关键词:高速
我资料也去给你找了一下,和我们想象中还不太一样,关注「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高速」,你就可以和我一样搞明白这件事情。
每天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小干货,文字、音频、视频都有,挑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