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离开了人世。
叶剑英
中共中央的悼词称他为“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挺身而出,毫无犹豫地做出了最为正确的决断”。
而毛主席送给他的两句话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伟大的毛主席在1976年的9月9日就离开了人世,而这句话是毛主席早在1962年9月24日的会议讲话上,就送给叶剑英的。
毛主席送给叶帅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1984年病情就发生恶化,钟南山院士又是如何力挽狂澜,将叶剑英元帅的生命延长了两年?
天下英雄谁敌手对于叶剑英,毛主席一直是欣赏的。
在1975年5月3日,毛主席最后一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就曾借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之“口”,肯定了叶剑英的文化。
毛主席
“叶元帅,你可否当场背诵一下全诗?”
在会议之上,所有人都不知道毛主席为何这样做,但是叶剑英却没有拒绝,从“何处望神州”,直接背到了“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毛主席肯定地点了点头,众人也在毛主席流露眼神之中,看出了其对叶剑英“有些文化”的欣赏之情。
叶剑英
而他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送给叶剑英的两句话,更是尽显了对叶帅的肯定。
诸葛亮掌握军政却行事谨慎,身为宋朝的一个宰相,吕端却在大事之不犯糊涂。
两人都是历史上的名人,而毛主席却用此二人评价叶剑英,指的就是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叶剑英也像两人一样,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身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都做了些什么?
早在1920年的春天,叶剑英就追随孙中山开始民主革命,因为在职期间的努力和踏实,至1931年的11月,叶剑英已经担任上了总参谋长。
孙中山
身居要职,肩负在叶剑英身上的任务也就越多。
他不仅要协助朱德等人指挥反“围剿”作战,还要在争分夺秒的情况之下,紧急筹备红军司令部机关的建设。
可是,叶剑英将每一份交付在自己手中的任务都做到了很好。
为了适应战争要求,他将分工不明确、体制不合理的机关部门实行精简合并,尔后又分工合作,建立了明确的作战、情报、通信的等部门。
叶剑英
乱作一团被井然有序代替,而在叶剑英的促成之下,各机关部门也对各自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但叶剑英的功劳却不止于此。
过去红军作战行军主要靠向导,而不擅也不喜用地图,即便是参谋人员,看到缴获上来的地图,也只会随意一丢。
是叶剑英指示作战部门专门成立了地图科,再此任职的成员要对搜集到的敌人地图认真研究,并且学着利用地图,指导将士们的行军作战。
为了提高参谋人员的军事素质和工作能力,叶剑英多次在会议上,讲述苏联红军的作战经验和孙子兵法,与反“围剿”的战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叶剑英
因为这样,在红军总部的第一批参谋人员中,一大半都是叶剑英的学生。
可即便是在1941年的2月担任了中央军委的总参谋长,叶剑英也丝毫不丢自己的过去的“老本行”——起草电报喜欢用钢笔字,写完之后一字一句的点着看。
不乏有人会说叶剑英是严谨的怪人,但是却总会换来叶剑英很认真地一句“一字之差,关系到的可是部队同志的生死存亡,一定要严谨一些”。
叶剑英
为着严谨,所以很多要发出的电报叶剑英都会亲力亲为,为了战争的胜利,叶剑英也从未放弃过自身的进步。
据罗青长回忆,叶剑英曾经在总参谋部一局成立了一个研究时局和战略的班子。
罗青长
国际国内上的敌、友都是叶剑英分析研究的范畴,为了让中央军委首长知晓各战区的情况,叶剑英还将其整理成了《作战周报》。
正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叶剑英能够指挥领导打赢了那么多场胜仗,与他平时的严谨一定是“难脱干系”。
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会议上,叶剑英总结的三条红色参谋人才标准,更是堪称精辟。
“能认清敌友、会组织队伍、懂得指挥作战”,这是叶剑英实践所得的经验,也在日后成为了中国军队培养优秀参谋人才的基准。
叶剑英
可以上,仅是叶剑英在思想上的功勋,在实际作战中,叶剑英元帅也是同样的功勋卓著。
巴金森氏病1932年,野心勃勃的国民党意欲对中共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中国共产党自然是不会让敌人得偿所愿。
为了让敌人自讨苦吃,身为总参谋长的叶剑英废寝忘食,精心准备着捉拿方案,最终在3月21日突破了霹雳山阵地,以歼灭国民党近3个师的显赫战绩,拉下了胜利的序幕。
亲自坐镇的蒋介石气得牙痒痒,但是黑暗怎么能闪耀过光明,一切的恶果都是蒋介石的咎由自取。
在8月28日的时候,周总理亲自致信苏区中央,极力夸赞了叶剑英的勇敢果决。
周总理
1941年抗日运动蓬勃兴起,为了将进犯的日寇赶出我华夏大地,中央军委在10月29日的时候,正式做出了《关于建立情报网》的决定。
而这项决定的倡导者正是叶剑英。
叶剑英
因为这项提议,中央军委得以及时掌握情况、指挥作战,加大了胜利的可能。
苏德战争在1941年的6月爆发,这本不关中国的事情,但叶剑英却预判到了其会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所以迅速成立了资料研究室。
各交战国战况、外国军事动态都在这间小屋可以见得,毛主席看了之后,也是连连惊叹“这样对革命大有帮助”。
毛主席
1942年7月,德国法西斯军队在战场之上实行南翼突袭,有的人就觉得战争的胜利属于德国。
但叶剑英却在表面的果勇之下,看到了德国的孤注一掷,事实也证明果真如此。
德国法西斯大败,而在中日战场上,中国的抗日军民们也在德国的战败中,感受到了战胜法西斯的莫大勇气。
此番情景,谁不要说一句叶剑英亚元帅高瞻远瞩。
叶剑英
毕竟在战场之上,兵力是成功的要义之一,而民心也同样是不可或缺。
而在建国之后,叶剑英也同样没有闲着,而是力推原子时代的军事演练。
但岁月蹉跎,人终究是会有老的那一天。
1979年,82岁的叶剑英,身体忽然间有了些不一样。
先是他的双手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颤抖,而后工作人员发现叶帅的步伐越发不稳,就连步子迈出的幅度也是越来越小。
叶剑英
异常的情况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焦急不已,他们纷纷劝叶帅趁早到医院去看看,免得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但叶帅却迟迟没有动静。
因为他实在是太忙了。
军委的日常工作几乎占据了叶帅的所有时间,就连给他做身体检查,也只能安排在工作的间隙。
但这样的检查,是不够系统和全面的,专家很难对叶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可当这件事情传到小平同志耳朵之后,很快就有了定论。
小平同志
“你们一定要定时为叶剑英元帅检查身体,有任何的异常,一定要及时地告知组织,知道了吗?”
1980年,中央保健委员会正式成立了一个医疗保健组,定期为叶剑英检查身体。
医疗组的医生也是个个大有来头,主力是解放军总医院,先后在医疗组中效力的更是有蒲荣钦等专家。
在诸多专家和医师的鼎力配合之下,叶帅的并很快就有了最终的答案——巴金森氏病。
医疗史上的淮海战役患上这种病,手脚颤抖和步伐摇晃都只是初期现象,而到最后,往往会伴随着多样的并发症。
肺部感染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由于受阴雨天气的印象,叶帅的病自进入1982年之后就是时好时坏。
叶剑英(左)
肺部感染过几天就要发作一次,而每一以发作,都要几天的静脉输液治疗才能缓过来。
可看着叶帅的手,护士们却有些止不住地紧张。
因为反复穿刺的原因,叶帅的血管变得又细又脆,找针成了一件难事。
叶剑英
护士们有些紧张,生怕一不留神就扎错了地方,最后还是叶帅时常用吟咏唐诗和开玩笑的方式,松缓护士们的紧张情绪。
可因为血管太过难找,护士们有的时候还是会出错。
每当这个时候,叶帅都会用一句“是我的血管有困难”将这件事情的责任揽在自己的身上。
叶剑英
等下次再扎针的时候,叶帅还会让扎错针的护士给自己扎,然后等到一针见血的时候,毫不保留地夸奖她。
因为自己的疾病缠身,叶帅想着自己不应再占据领导之位,于是在1982年9月1日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表明自己愿意主动让贤,但在中央没有决定让他退出之前,他依旧会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叶剑英和小平同志
可仅是一年过后,叶帅的病情却再次加重。
1983年11月19日,叶帅正在家中吃晚饭,可饭还没吃完,叶帅就表现出了强烈不舒服的感觉。
“叶帅,您怎么了”,身边的工作人员赶忙问道。
可此时的叶帅已经因为胸闷,难受到说不出话。
在牟善初、邓家栋多名医生的治疗之下,叶剑英的病情得到了好转,也顺顺利利过了一个新年。
牟善初
1984年的元旦,秘书们都来到叶帅的屋子里,给他拜年,真心地祝愿新的一年叶帅的身体可以康健,叶帅很是高兴,在说出一句“大家新年好,一年比一年好”的祝福语之后,一一的和大家握手。
可进入1984年,叶帅的病情却再次加重,甚至去“鬼门关”走了一遭。
医疗专家们都很是着急,至七月上旬,叶帅已经出现了持续的高烧,这并不是一个好兆头,因为叶剑英几乎各个身体系统都出现了病症,治疗起来是非常困难。
王敏清称这是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至10月6日的时候,中共中央已经发布了第三个病情通报。
王敏清
而在1984年的一天,载着钟南山的飞机也在从广东向北京赶来。
钟南山是广州医学院呼吸科的著名教授,因为叶帅是肺部感染,所以特意将他接来,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钟南山来了没多久,就“救活”了叶帅的生命。
飞机抵达的时间是晚上九点半,下机之后,钟南山没有一句的寒暄,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医院,随后就穿上了工作服走进了手术室。
叶帅需要进行气管切除手术,身为呼吸科专家,这样的手术钟南山做过不少,但是因为躺在病床上的是叶剑英,所以钟南山的心中还是止不住的紧张。
钟南山
可在手术台上,紧张只会害人。
经过短暂的调整,钟南山全身心地投入进了手术。
可手术室外众人的紧张,却也丝毫不低于钟南山半分。
人民大会堂收到通知开始布置追悼会现场,而负责保护遗体的徐静,也领到了保持电话畅通的命令。
所有人都期盼奇迹的发生,但丧仪还是在准备过程中。
叶帅为中国革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若是其离世,丧仪和追悼会更是容不得丝毫的差错。
幸运的是,钟南山做到了。
钟南山
他将叶帅从九死一生的绝境拉了回来,这是“准备工作”没有用上,所有人却都特别开心的一次。
胡耀邦前来探望的时候,对钟南山等人说“你们创造了医疗史上的奇迹”,而在1986年的10月22日凌晨,一颗伟大的心脏在众人不舍的哀嚎之中停止了跳动。
叶帅走了,许多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显著战绩的功臣也都先后离开了人世,但国在家在,老一辈的功勋就永远都会在。
他们是时代的开辟者,他们是新中国的引路人。
周总理和叶剑英
后辈享受着先辈们的福祉,也自会扛起时代的责任,站好属于自己的这班岗,请英雄们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