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皇帝妃子宫殿(汉代后妃宫官制度)(1)

宫官制度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这个制度是中国古代不可缺少的一个的制度,在中国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皇帝的后宫更是佳丽三千,她们既需要等级区分她们的尊贵程度,还需要人服侍

后宫人员庞大,再加上秦汉时期家与国并没有分开,诸葛亮曾在《出师表》当中就曾提到:“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可见汉朝时期还是家国一体,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想要治理好国家,自己的后院自然不能起火,汉朝统治者便依照前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在后宫也设立官职,管理后宫,汉代的后妃宫官制度也由此兴起。

汉朝时期后妃宫官制度分成了皇后宫官、皇太后宫官、太子宫官以及掖庭令宫官体系,而汉朝的宫官制度既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汉代皇帝妃子宫殿(汉代后妃宫官制度)(2)

后妃宫官制度的含义

后妃宫官制度,我们分成两部分理解,后妃,皇帝的后宫妃嫔,而所谓的宫官则是在宫中服务于她们,管理宫廷事务的官员,她们和前朝的朝官一样,等级分明。在汉朝她们主要是服务于皇后宫、太后宫、太子宫以及掖庭令几个地方。

宫官制度是相对于朝官而言,朝官管理朝廷大事,宫官则管理宫廷之事,我们经常在电视里面看到后宫的尚衣局、尚膳房里面的尚宫,就是宫官制度下的一个官职。

汉代后妃宫官制度的种类

汉代的宫官制度是仿照朝廷上的官制而设立的,汉代的后妃宫官制度分为了几种,分别管理皇后宫的宫官、管理皇太后宫的宫官、管理皇太子宫的宫官以及管理掖庭妃嫔的掖庭令。

她们各司其职,使得宫中井然有序。无论是皇后的宫官还是皇太后的宫官亦或是掖庭令的宫官他们所要掌管的事务都是类似的,只是他们的权利和名称不同。

汉代皇帝妃子宫殿(汉代后妃宫官制度)(3)

汉代后妃宫官制度形成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后妃宫官制度就一直就存在,在先秦时期的《礼记·昏义》当中就曾记载了:“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

早在先秦时期就设有宫官制度前代的遗留是汉代后妃宫官制度形成发展的原因之一,另外后宫人数的增多以及后宫庞大的工作量使得汉朝后妃宫官制度发展。

1、前代的遗留提供了借鉴

中国的后妃宫官制度早已存在,而在秦朝的时候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期,家国不分,国家的组织结构与皇室的宫廷构建具有许多的相同之处,朝官和宫官更是经常缠绕不清

例如秦朝在朝廷上设立的三公九卿制度九卿本来是管理朝堂之事,结果大多数都管理宫中之事,例如九卿里面的太仆需要掌管宫廷御马少府要负责宫廷财政与皇室手工业制造,甚至还需要宗正管理皇族的事务

到了汉代,汉承秦制,在秦朝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与创新,把九卿里面的太仆从朝廷官职当中分离出来,分别设立皇后宫太仆、太后宫太仆、太子宫太仆,除此之外还在在皇后宫、太后宫、太子宫中设置詹事、中长秋、仓令、厩令等宫官官职。

汉代皇帝妃子宫殿(汉代后妃宫官制度)(4)

2、汉朝后宫人数的增加为汉朝后妃宫官制度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一夫多妻制的古代,男子都是一妻多妾的,史料记载:“太子后宫娣妾以十数。”,汉代的太子都有如此多的妻妾,皇帝自然会更多,史载汉朝皇帝的后宫情况:“汉兴,……,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史、少使等。”

如此多的妻妾需要一套制度来划分后妃等级,维护后宫妃嫔之间的和平,防止后院起火

除了皇帝的后妃之外还有那些照顾皇帝以及妃嫔的宫人,我们从电视上就可以知道皇帝的后妃都是需要有人为他们服务

后宫里面除了妃嫔之外,还有大量的侍卫、那些战败国的俘虏和罪犯的家人都被收纳进宫中做奴为婢,另外还有宦官等来照顾后妃们的起居生活,保护她们的安全以及负责她们的衣食住行

史载:“民犯铸钱,伍人相坐,没入为官奴婢,以十万数。”由此可见汉代后宫人数的庞大,如此庞大的后宫人数,需要一个独立的宫官制度来维护后宫的正常运行。

汉代皇帝妃子宫殿(汉代后妃宫官制度)(5)

3、庞大的工作量

皇帝的后宫人数如此庞大,那些宫人的工作量自然也是不小的,她们不止要照顾那些妃嫔的衣食住行,还要为他们管理月俸,而且宫中的各种杂务杂役都是需要她们去做。

宫中事务繁多,她们只有制定宫官制度来使她们之间分工明确,这样才能保证宫中井然有序,不至于因为一些人做太多,有些人不做而引发宫人之间的矛盾

再加上各有各的长处,根据他们的长处分工,使得宫中的效率提高了许多,也不至于因为各个工作交叉而导致工作乱套

汉朝后妃宫官制度的影响

汉朝的宫官制度主要是统治者为了维护后宫的平衡以及处理后宫庞大人数而设立的类似于朝廷官职的制度,后妃宫官制度在维护后宫稳定当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在后来随着皇太后的垂帘听政以及汉武帝时期为了与外朝对抗建立内朝制度,重用自己的亲信,使得后妃宫官逐渐向皇权靠近

有史记载:“阉伺之人,在左右久,出入起居之际,……,苟一为所祸而不知省,假威福窃取权势,以干与政事。”宦官逐渐得势,由此在东汉末年引发了宦官专政,也导致东汉的灭亡。

汉代皇帝妃子宫殿(汉代后妃宫官制度)(6)

1、后妃宫官制度的积极影响

汉朝的后妃宫官制度最初主要的责任是负责照顾皇帝后宫妃嫔的饮食起居,以及管理后宫庞大的事务而设立的,有了这个制度可以让后宫的妃嫔以及宫人都能各司其职,后宫的事务也被处理得井然有序。

汉朝的等级严格分明,皇后是皇帝发妻,关系着国家的稳定,而后妃等级制度可以使得皇后的地位稳定,不会因为皇帝特别宠爱某个妃嫔而导致皇后地位动摇

皇后的宫官权利仅次于皇太后的宫官,后妃宫官制度在某个程度上可以保证皇后的权力,减少有妃嫔越俎代庖的情况。而且有人为后宫妃嫔管理月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后宫的开支

2、后妃宫官制度的消极影响

汉朝后妃宫官制度前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到了后期汉朝的宫官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示出来,宫官逐渐从管理后宫事务向管理前朝事务转变

例如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皇帝也在逐渐向专制方面发展,在秦朝丞相权力极大,而到了西汉武帝时期,武帝为了防止丞相掌握权力,为了削弱丞相及三公九卿的权力,建立内朝制度与之抗衡,而内朝里的官员都是皇帝身边亲近之人,这为后来宦官专政开启了前例

汉朝许多皇帝统治期间都曾有过过皇太后垂帘听政,而皇太后所信任之人除了家族,就只剩下自己的宫官,为了防止外戚专政,皇太后重用自己的宫官。

在东汉时期,更是大量削减后宫人数,而宫官上面大量改用宦官,在《后汉书•宦官列传》里面记载了:“赵忠,桓帝时小黄门,灵帝时迁中常侍,节死后,忠领大长秋。”可见在东汉后期,宦官逐渐掌握权力。

汉代皇帝妃子宫殿(汉代后妃宫官制度)(7)

东汉宦官专政之后还干涉朝廷选拔人才,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朝廷上任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或者是巴结自己的人

有史记载:“宦官方炽,任人及子弟为官,布满天下,……,内外吏职,多非其人。”宦官任人唯亲使得国家人才凋零,谄媚逢迎之人在朝廷上越来越多,另外干涉国家的司法,在国内造成许多的冤假错案,他们把干涉司法当做是巩固自己的权力,排除异己的工具之一

宦官甚至还把手伸到了国家的军权上面,他们掌握着国家的禁军,而且还在军队里面拥有军职,有史记载:“中常侍赵忠为车骑将军。”

宦官没有军事才能,却要霸占那么高的军职,一到打仗,他们便胡乱指挥,在这种情况之下战争如何能取胜?汉朝后妃宫官制度导致了宦官专政,宦官专政又促进了东汉的灭亡。

总结

相比于秦朝的宫官制度,汉朝的后妃宫官制度已经发展得相当的完善,汉朝统治者根据九卿制度在皇后宫中设置四卿宫官制度,在皇太后宫中设置三卿宫官制度以及在妃嫔居住的掖庭也设置了掖庭令体系来管理后宫中的各项事宜。

汉朝的宫官制度在前朝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后妃宫官制度体系,在给汉朝后宫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汉朝的朝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尤其是宦官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其他宫官所带来的影响力,他们凭借谄媚而不断获得权力,甚至在东汉后期达到专政的地步,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可见事物都是两面性的,即便最初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不加以约束,最终只会向自己无法预料和无法掌控的局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