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早上八点钟了天色还是朦朦胧胧的,昨晚热闹的街上已经清净,偶尔才有一两人走过,倒是街口那座门额上镶有LVDOVICO MAGNO字母的圣丹尼凯旋门下有一大群鸽子在觅食,不时发出“咕、咕、咕”的聒噪和拍翅争食声,给一派宁静的风景掺杂了一丝不和谐的噪音昨晚送我们的汽车停在这座凯旋门下时我就有些惊讶,心想这偏僻的小街小巷里居然也建有凯旋门,巴黎的凯旋门是不是随处都有?,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世界最大的凯旋门在哪里?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最大的凯旋门在哪里(你知道巴黎最古老的凯旋门在哪里)

世界最大的凯旋门在哪里

巴黎早上八点钟了天色还是朦朦胧胧的,昨晚热闹的街上已经清净,偶尔才有一两人走过,倒是街口那座门额上镶有LVDOVICO MAGNO字母的圣丹尼凯旋门下有一大群鸽子在觅食,不时发出“咕、咕、咕”的聒噪和拍翅争食声,给一派宁静的风景掺杂了一丝不和谐的噪音。昨晚送我们的汽车停在这座凯旋门下时我就有些惊讶,心想这偏僻的小街小巷里居然也建有凯旋门,巴黎的凯旋门是不是随处都有?

巴黎最古老的圣丹尼凯旋门

凯旋门最早建于古罗马时代,源自古罗马帝国一种古老的宗教仪式,原本是为了消除双手沾满鲜血的士兵身上的杀气,避免对本国产生危害;除此之外,还是当权者炫耀战功的一种工具,后来则成了建凯旋门的目的。凯旋门都建在城市的主要街道或广场上,或者说士兵凯旋的必经之路上,一般有一个或者三个拱券门洞,上面有众多文字和浮雕装饰,用于记述和表现战功。古罗马时代共建有21座凯旋门,意大利罗马城中还保存有三座,有幸为全世界的凯旋门拥趸者保留了珍贵的样本。而其中的君士坦丁凯旋门是现今还保存完好的、最有气势的一座,这是君士坦丁大帝为了纪念在公元312年击败马克森提皇帝统一罗马帝国于公元315年而建的凯旋门。法国人的皇帝拿破仑就是看到了它后才下令在巴黎修建一座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凯旋门。

法国人虽然不是古罗马人的后裔,却也深受其文化的影响,早在法王查理九世(1561-1574年在位)时就在巴黎建了一座圣安东尼门,不过时至今日这座最早的凯旋门已荡然无存。圣安东尼(251-356年)是基督教最著名的隐士,其修道制度就是由他开创的,他原本是一个普通农民,后来于275年在埃及沙漠地区的山洞里开始了25年与世隔绝的苦行僧修道生活,于305年开始广收门徒,产生了第一批禁欲主义僧人。这座圣安东尼门就是为了纪念他而于1573年修建的。

到了法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时又在巴黎建了三座凯旋门,分别是圣贝尔纳门和圣丹尼、圣马丁门。如今圣贝尔纳门也不见了踪迹,只有圣丹尼门和圣马丁门保存了下来。

我们下榻的旅馆旁这座圣丹尼凯旋门虽然现在地处小街小巷里,但也不是一座籍籍无名的门,它是法王路易十四为了纪念自己在1672年取得遗产战争胜利而建的,由建筑师弗朗索瓦·布隆代尔(François Blondel)设计,命令雕塑家安圭埃尔兄弟于1674在凯旋门上雕出反映这一历史情节的雕像。

法王路易十四自称为“太阳王”,曾娶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之女为妻。1665年,腓力四世死后,路易十四为了满足其扩张领土的贪欲,居然借口其妻是现任西班牙国王之姊,宣称拥有西班牙王位继承权而索要西属尼德兰的遗产,当然这个奇葩的要求被断然拒绝,路易十四因此而向西班牙宣战并获胜,史称莱茵河及弗朗什-孔泰胜利。战后,法国得到了南尼德兰的某些地区,并打开了通往荷兰的大门,这让路易十四欣喜若狂,于是将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十四世纪时所建造的城门改建为两座凯旋门来纪念这一胜利,这就是圣丹尼和圣马丁凯旋门。圣马丁门建于1674年,时间稍晚,在距我们住的地方往东只隔了一条街大约200米处,而圣丹尼门就成了巴黎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凯旋门,我们也有幸在到达巴黎的第一天晚上就看到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凯旋门。

德国勃兰登堡凯旋门(引用)

其实对于凯旋门的钟爱不光是法国人,整个欧洲人都有传统,德国为了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也在柏林建了一座勃兰登堡凯旋门。

老挝凯旋门(引用)

而位于亚洲的印度和老挝、朝鲜居然也建有凯旋门。印度的凯旋门建在新德里拉贾帕特街东端,叫印度门又名“印度战士纪念碑”,外形几乎是法国凯旋门的复制品,是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的印度将士而建的。老挝的凯旋门位于万象市中心,1969年为纪念战争中的牺牲人员而建,远看也像极了巴黎的凯旋门。朝鲜首都平壤的凯旋门建于1982年4月,高60米,宽52.5米,整座建筑用1.05万多块精雕细琢的高级花岗石砌成,规模宏大,其高度比法国巴黎的凯旋门还要高10米。据介绍,朝鲜建立凯旋门是为了纪念朝鲜推翻日本的殖民统治和朝鲜的光复。

平壤凯旋门(引用)

可以说我们中国人也有建门的情结,古代立的牌坊、陵门、名胜古迹的山门就是一座类似于欧洲的凯旋门,虽然没有欧洲凯旋门这般高大厚重,但其形状也差不多门,不过其功用大多是用于表彰而不像凯旋门那样有血腥味。很多时候中国建的门十分简易,用木头、竹子就可以搭建,电影《英雄儿女》中为了迎接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表团就扎了一座插满松枝和鲜花的松门。至今还记忆犹深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就经常扎松门用以迎接讲用团、最高指示等等,而一九七九年为迎接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凯旋的将士也扎了松门。看来建一座门来迎接贵宾或者纪念某件大事是人类普遍的爱好,也是一种情感的固体表达方式。

中国的凯旋门(引用)

现在的巴黎除了历史悠久的建于路易十四时代的圣丹尼和圣马丁凯旋门,以及拿破仑时代那座扬名世界的戴高乐广场上的凯旋门外,在卢浮宫还有一座卡鲁赛尔凯旋门(也称骑兵凯旋门)。现代则在位于巴黎中央商务区拉德芳斯广场建了一座线条简单的拉德芳斯凯旋门(La Grande Arche),又名新凯旋门,也称大拱门。巴黎人真的对凯旋门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