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生活中,评价一个人“正不正经”,基本上是在评价这个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特别是有人说谁是老不“正经”,这可会让那些人感到奇耻大辱。
那么,何为“正经人”呢?那么我们得先从“正经”来源说起。
“正经”一说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政府规定除音乐、算学等专门性学校外,其他其他学校都得以儒学经典为基本教学内容,并进一步讲儒学经典分为“正经”和“旁经”。其中,“正经”部分为学生必修课,要求必须全部熟悉,并精通其中一部分,方可毕业。
具体到“正经”是由哪些东西组成呢?“正经”可分为“大经”、“中经”和“小经”三类。其中,《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学制三年;《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学制为两年;《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则被称为小经,学制一年半。而“旁经”则指《孝经》、《论语》,学制一年。相比之下,学校对“正经”的教学要重视得多,每一门经都有专门精通这一学科的老师讲解,对学生学习“正经”的要求明显要高于“旁经”。
你是“正经人”吗? 单选
0人 0%
是!我是一个“正经人”
0人 0%
不!我是一个“旁经人”
0人 0%
我是什么人,还真不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