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复式记账原理
记账方法:1⃣️单式记账法是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后,对会计要素产生的增减变动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采用这种记账方法,账户之间的记录没有直接的联系,没有相互平衡的关系,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2⃣️复式记账法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时,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有如下两个特点:
- 由于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做记录,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 由于复式记账法要求一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帐户记录的正确性。
- 借贷记账法。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应该采用借贷记账法。
- 增减记账法
- 收付记账法
-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 收入—费用=利润
-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 资产 费用=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 会计主体内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
- 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
- 会计等式有关因素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资产类账户
-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账户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计入资产的减少额。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年、季、月),借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为借方发生额,贷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为贷方发生额,在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将借贷方发生额相比较,其差额加上期初余额称为期末余额。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期末余额转到下期就成为期初余额。
- 资产类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 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 由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所决定,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计入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 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3⃣️费用类账户
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借方计入费用的增加额,贷方计入费用转出并抵消收入(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增加额一般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转出后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如果因某种情况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4⃣️收入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计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额(减少额)则应计入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如果因某种情况有余额,同样也表现为贷方余额。
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
- “借”字表示:资产的增加,费用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的转出。
- “贷”字表示:资产的减少,费用的转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的增加。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如下:- 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并确定帐户的性质及结构
- 分析经济业务影响会计要素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
- 将账户的性质和结构与发生的经济业务对应起来,确定应记录的账户方向,即经济业务发生后,确定应计入在相应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
- 确定金额
1⃣️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公式:借方账户金额=贷方账户金额
2⃣️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3⃣️余额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通过试算平衡表来检查账簿记录是否平衡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借贷不平衡,可以肯定账户的记录或计算有错误,但是如果借贷平衡,却不能肯定记账没有错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平衡。例如在有关账户中从重记或漏记某些经济业务,或者将借贷记账方向弄反,就不能通过试算平衡发现。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可分为:1⃣️盘存账户
- 原材料
- 库存商品
- 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 固定资产
2⃣️资本账户
- 实收资本
- 盈余公积
3⃣️结算账户
- 债权结算账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 债务结算账户: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应收账款、其他应付款
-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往来
4⃣️期间账户
- 期间收入账户: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 期间费用账户: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5⃣️成本计算账户
- 在途物资
- 生产成本
6⃣️计价对比账户
- 本年利润
7⃣️财务成果账户
- 本年利润
8⃣️调整账户
- 抵减账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 附加账户
- 递减附加账户
附幕布思维导图
,